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讓孩子懂得正確的爭和謙讓

如何讓孩子懂得正確的爭和謙讓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教會孩子"爭"與"讓"?懂得謙讓是一種美德,但是一味的謙讓只是縱容別人傷害自己的行爲,下面來看看如何教會孩子"爭"與"讓"?

多多今年3歲,很霸道,從來不願跟小朋友分享玩具,如果其他人想要他的玩具,反應特別激動。相反,4歲的點點總是讓着小夥伴,哪怕受委屈也不說,因爲媽媽教育她要友愛謙讓。

小朋友爲什麼會出現爭與讓兩種極端情況?一是與家庭教育有關,有的家長怕孩子吃虧,一味地鼓勵孩子爭搶,有的家長怕孩子自私不合羣,鼓勵其謙讓;二是與孩子性格有關,脾氣急躁的孩子,衝動、行事魯莽、攻擊性強,膽小的孩子怕事,與人交往常退縮、忍讓;三是與孩子的經歷有關,有的孩子常從“爭”中獲利,強化了好爭的行爲模式,有的孩子因爲多次被欺負,而給自己貼上“弱者”標籤,爲了避禍不敢與人爭。

不恰當的“爭讓觀”會對孩子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好爭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爲中心,霸道、攻擊性強、不受人歡迎、易遭同伴排斥,難以與人和諧相處,不遵守規則。謙讓的孩子往往壓抑心聲、委曲求全,不敢應對挑戰和承擔責任,缺乏進取心。

如何讓孩子懂得正確的爭和謙讓

健康的“爭”和“讓”應該是不走極端,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該爭時爭,該讓時讓。“爭”不能損人利己,可以互惠互利,通過讓渡部分利益與對方分享,達到合作共贏。“讓”時不能委屈求全,要忠於自己的意願,不屈從外界壓力,據理力爭。爭與讓要遵循快樂原則,讓自己和對方都有好心情。

家長應如何教會孩子掌握爭與讓之間的度呢?這裏給大家提供幾個方法。

自然後果法。家長不要給孩子灌輸大道理,也不宜嚴厲懲罰,順其自然,讓孩子在碰壁中學會調適。好爭的孩子會遭到同伴孤立,這種後果迫使他改變;謙讓的孩子把想玩的東西讓給別人,心裏會感到委屈,這種後果迫使他調整人際交往策略。家長不要給孩子規劃捷徑,該走的彎路一定要走,這樣才能體悟生活。

“隔岸觀火”,事後引導。家長要少干預孩子間的交往,可在不遠處觀察,等孩子們交流結束後,再與其討論,爲孩子提供一些化解摩擦的方法。

學會換角度思考。好爭的孩子唯我獨尊,家長可通過角色扮演遊戲引導他站在對方角度體驗感受;謙讓的孩子更多考慮他人,忽略了自身感受,家長要引導孩子忠於自己內心的感受,敢於表達真實的聲音。

反向補缺。對於好爭的孩子,家長要多培養其謙讓、分享、合作的品質;謙讓的孩子,家長要多培養其競爭意識、責任意識,會爭會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