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警惕!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來臨

警惕!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來臨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有很多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是其中之一。通過秩序的特別敏感,兒童辨別了各個物件與自己的關係。有了秩序纔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沒孩子就會放心的去發展自己,卡礙事自己對認識世界的探索。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敏感期呢?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我想很多媽媽們都遇到過。

一天早晨,我在樓梯口遇到了鄰居與她2歲的女兒小小,女兒哭鬧個不停,大喊道:“重新來,重新來!”鄰居不耐煩地責備孩子,“這麼點的小孩怎麼就這麼固執呢?”

原來,鄰居抱着小小從二樓下樓梯到一樓去,小小非要自己爬樓梯,不要媽媽抱,因爲那天是雨天,樓梯上有一些雨水,鄰居擔心孩子不小心摔跤,就抱着女兒下了樓,一直到還剩下幾步臺階的時候,才把女兒放下來。

原本鄰居想孩子就是想爬樓梯嘛,在哪裏爬都一樣,可是,女兒卻不幹了,非要回到二樓去,重新自己走下來,於是,纔會不停地大喊道。鄰居覺得這是孩子無理取鬧,不肯答應,女兒見媽媽不答應,在地上不停地跺腳,以示抗議。

鄰居哄了好一會兒,都不見效,沒辦法,她只能把孩子抱回了二樓,重新讓女兒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走下來,孩子的臉上洋溢着喜悅的笑容,鄰居卻擔憂地說:“這麼小就如此固執,真不知道孩子長大了會怎樣?”

可能你在聽了這個故事後,也會和這位鄰居一樣,認爲孩子的行爲就是固執、倔強的表現,其實並非如此,這只是孩子秩序感的敏感期的表現。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兒童敏感期”。

兒童的敏感期,它是指兒童對某一項技能技巧和認知能力的掌握有一個發展最迅速、最容易受到影響的時期,秩序感的敏感期只是兒童衆多敏感期之一,出生到4歲是寶寶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其中2歲左右表現得極爲強烈。

這個階段的寶寶急切需要保護一個精確而且有序的環境。不要以爲孩子的世界是一團糟的,沒有一點秩序,其實,孩子對秩序的要求可以達到固執的地步,只是他們的“固執”常常被成人理解成不聽話。3

分享一個朋友的故事。

一家三口開車去海邊遊玩,那天的天氣好熱,走在海邊的沙灘上都燙腳呢,她和老公就把外套脫了。到了傍晚,天氣突然轉涼,老公那幾天本來就有些感冒,害怕病情加重,就隨手把她的外套披在了肩上。

正在不遠處用沙子堆城堡的兒子看到爸爸穿着她的衣服,立馬跑了過來,氣呼呼地責備爸爸,“這是媽媽的衣服,你不能穿。”爸爸半開玩笑地說:“我就要穿,就要穿,媽媽的衣服好漂亮,我喜歡。”

爸爸本想逗兒子開心,不曾想,卻激怒了兒子,用命令的口吻要求爸爸一定要脫下來,見爸爸沒有動靜,竟然動手去脫爸爸肩上的外套,“爸爸,脫下來,你必須脫下來!”“你這個小孩,真是煩人,什麼都管!”爸爸見兒子急得都要哭了,只能把朋友的外套脫了下來。

警惕!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來臨

“爸爸,給!這是你的外套,那是媽媽的外套,這是寶寶的外套。”兒子拿起爸爸的外套遞給了他,並解釋了一番,然後滿意地跑到一邊去玩沙子了。“這孩子固執得像頭驢。”爸爸自言自語道。

其實,這位爸爸哪裏知道,這是兒童秩序敏感期在作怪,處於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對外在的“所有物”會有很高的要求,這個東西是誰的,就一定要歸還給誰。對於兒子來說,他認爲媽媽的外套是不應該出現在爸爸的身上,媽媽的外套不屬於爸爸,媽媽的外套屬於媽媽,它穿錯了地方,所以要從爸爸的身上脫下來。

看來,孩子對物的擁有者的秩序感,是非常的執着的,同時也反映出孩子的自我要求以及對別人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孩子的這種行爲常常被成人誤解爲固執,甚至受到大人的批評。

孩子們喜愛秩序和事物的一貫性,與成人喜歡把各種東西歸類定位所造成的那種溫馨和整潔的樂趣不同。

孩子喜歡秩序是由於急切要一個精確的有所規定的環境,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兒童才能將自己和自己的知覺歸類,然後形成內在的概念,以更深入地瞭解環境,並決定自己在環境中的行爲。通過對秩序的特別敏感,兒童才能辨別各個物件與自己的關係。

兒童具有一種內在的感覺,他所感覺的並非物件之間的區別,而是將四周環境當成一個包含許多彼此相關部分而形成的整體,唯有在這個整體的環境中,兒童才能使自己適應並採取有目的的行動,否則,他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於各種關係的知覺。這就是說:兒童會將環境中各種各樣的物體,當成一個彼此相關的整體,就像在媽媽的子宮中一樣。只有在這樣的感覺中,兒童纔有安全感,並有秩序地開始對環境中的某一個物體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在穩定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對物體的深入感知,積累起越來越多的經驗。

有了秩序感,纔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就會放心地去發展自己,開始了自己探索世界的模式。

孩子在秩序感的敏感期會發出很多信號,比如:

未經允許,你把菜夾到了孩子的碗裏,孩子會把菜從碗裏倒掉,自己重新再夾一次;家裏的某一樣東西被挪動了,孩子也會大哭;每天從奶奶家到自己家要走固定的那條路,如果走得不對,即便快走到家了,都得哭着要求重走……這些都是孩子在向你發信號:我現在是秩序敏感期,你要關注我哦。

那我們家長們,該如何積極地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呢?

1、家長要做好榜樣

家長要做好榜樣,開始有規律的生活,將家裏的物品進行精簡,有秩序地擺放。

2、爲孩子建立固定的屬於他自己的空間

孩子的生活用品、玩具都應該有固定的擺放位置,家長要給他提供相應的櫃子或抽屜,並在櫃子或抽屜上貼上物品的圖片,便於孩子準確識別,並快速將物品歸類。在物品歸位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帶着他一起整理,讓孩子感受到秩序的美感和心緒的寧靜。

3、 每次只讓孩子玩一到三種玩具

現在的孩子都不缺少玩具,家長常常把這些玩具放在一個紙箱裏,每次孩子想玩時,就會一股腦地把玩具全部倒出來,玩時攤一攤,收拾時堆一堆,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建立秩序感。

建議每次只給孩子玩一到三種玩具,當孩子不再玩時,鼓勵他將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

4、作息時間要有規律

比如每天回家先吃飯,玩玩具,去樓下散步與小朋友一起玩,然後回家洗澡,講故事。

有秩序的外在環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孩子就知道接下來的要做什麼,心裏就有了預期,有了預期就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就有了快樂。

當孩子因爲秩序感被破壞,出現執拗時,家長就要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然後陪伴,讓孩子把情緒哭出去,他自己就會接納已經發生的事實。其實,爲兒童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在這個環境裏,他的行爲都被成人所尊重,他就會對社會秩序高度敏感,會仔細地觀察成人的世界,會容易發現生活規則,並在行爲中形成自律。

良好的秩序感關乎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

敏感期不是目的,只是橋樑。走好敏感期這座橋,旨在給孩子帶去更自由、寬闊的成長可能。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