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起我女兒讀小學的時候,最頭疼的學科就是數學。每天有大量習題,堪稱“鐵杵磨成針式訓練”。這也不禁讓我思考,數學教育一定需要這麼多練習麼?好奇之下,我在網上找到了美國加州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材,和我女兒使用的人教版的三年級數學教材做了個橫向對比。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從組織結構、學習要點到學習方法,二者差別真的很大,這種差異背後,是二者截然不同的教學理念。跳出來看看,我們才能重新思考: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

到底有何差別?

兩本課本厚度大小差不多,但每個章節的結構大不相同。以“四邊形”這一章爲例: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先看大家熟悉的人教版,第一個要素是概念理解,引導孩子們區別四邊形和其他形狀在視覺上有何不同: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2張

然後是對概念的加深理解。人教版採用的方法,還是從視覺上直觀辨別: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3張

加州版也是以概念理解打頭,不同的是,它會明確寫上各個概念的定義,還要用亮色標註,採用視覺手段,加強孩子對概念的理解: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4張

雖然也會畫上輔助圖,但對於“每個概念都有其嚴謹定義”這一點,加州版課本非常執着,在圖形旁邊總要不厭其煩地強調四邊形的特徵。

再來對比下兩版課本的練習題。人教版依然是從視覺上引導孩子直觀辨別,再加一個延伸知識點,就結束了: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5張

再看加州版,概念理解後面,有6種形式的練習,難度逐漸增大,又各有側重:

小測試:你瞭解了多少(Check:What you Know):這裏面的亮點是“說出來”(Talk about)。美式數學課,和其他課一樣,都非常注重訓練考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過程,可以促進孩子進一步瞭解概念並運用概念解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6張

練習並解決問題(Practice and Problem Solving)

高階運用(H.O.T Problems):H.O.T是High Order Think的縮寫,大概是“高階思考”的意思,這裏有個有趣的點,叫“OPEN-ENDED”,我理解爲“發散——收斂思維訓練”,引導孩子們任意展開聯想,如“畫一個四邊形,它有四條邊,其中兩個角比直角大”,要求很開放,但受制於一定的條件,從而實現思維收斂的目的。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7張

標準化練習(Standards Practice):聯繫比較上一單元的知識點。

複習(Spiral Review):不僅僅是本單元或上單元的內容,綜合考察前面所學單元的知識點。

解題策略(Problem-Solving Strategy):這是全章的重頭戲,篇幅不小。美國孩子解決問題能力強,是出了名的,在學習數學時,也非常注重聯繫現實。比如“四邊形”這節課,最後就出了這麼一道題:“我家要做一個沙盒,它是長方形的,寬度是4英尺,長度是6英尺,墊在沙盒底下的塑料片,每平方英尺就要花2美元。你的任務是,判斷50美元能不能買到足夠的塑料片。”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8張

然後提供了四個策略:理解(Understand)——計劃(Plan)——解決(Solve)——檢查(Check)。通過向孩子提兩個問題:What facts do you know?(你知道哪些已知信息?)和What do you need to find?(需要求哪些未知量?)來檢驗學生是否讀懂了題目,而不是像中國數學的傳統經驗,要求學生多做練習,好掌握更多提醒,前者治本,後者只能治標。

這個流程是美國著名數學家及數學教育家波利亞在其數學名著《怎樣解題》中總結的,加州版數學教材基本每個章節都在不斷強調這個步驟,讓孩子們反覆練習,到了中學、大學依然能用。

美國小學數學

爲何如此重視概念理解

這樣總體看上來,你可能有個疑惑——美國小學數學教育原來這麼重視概念理解!

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無疑是有必要的,但理解到哪個程度纔算達標,中美教育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就像前面展示的,人教版好幾個模塊都強調引導學生從視覺上去區分概念,對於概念具體的定義,提的比較少。但加州版非常強調定義要嚴謹。比如,爲了定義Polygon(多邊形),他們就要先引入Plane figure(平面圖形)這個概念。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9張

這其實是在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們的“集合思維”。比如,Polygon(多邊形)就是一個聚合概念,triangle(三角形)、quadrilateral(四邊形)、pentagon(五邊形)、hexagon(六邊形)和octagon(八邊形)都是屬於Polygon的一個Object(對象),當他們討論其中一個對象時,他們就要重申一下,這個對象屬於哪個聚合概念,這個聚合概念裏還有其他哪些對象……

這麼刻意地培養孩子的概念思維,有必要麼?有。偉大的德國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人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再從感覺上升到概念,最後形成思想。”

對此我深以爲然。

我本科有一個叫江彤的同學,之前在美國西北大學讀書。去年回武漢同學聚會的時候,他向同學們介紹,當年在西北大學讀書的時候,與同期的美國學生比,他的學業分數往往是最高的。統計物理這門功課,他考分是90多分,是修這門功課的成績最高者。

有的老外只考20多分。但是,到了後來的科研階段,才體會到自己與美國學生的差距,就是概念思維水平比美國學生差的很遠,因此,科研搞不贏美國學生。

學習性 VS 趣味性

翻到每個章節後面,人教版課本多會附上些延伸練習題或者知識點,加州版課本則把Game Time(遊戲時間)作爲固定欄目,花樣百出,像Act it out(角色扮演)、Draw a picture(畫一個圖形)等,來幫助孩子解決數學問題或者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10張

像進貨和賣出,最後剩下多少貨物這類數學問題,就非常適合採用Act it out(角色扮演)這個策略來解決。孩子扮演老闆,家長、老師或同學扮演顧客,在這種互動過程中,孩子最終將生活中的問題運用數學策略解決了。

這樣的經歷,一方面可以極大地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一方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因爲孩子享受到了成功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和自信。

培養算術腦袋 VS 培養數學腦袋

還有一個總體印象是,人教版的節奏很快,加州版的節奏很慢。

什麼意思呢?比如都是“乘法”練習題,人教版的課本是這樣的,可以料想的是,熟稔乘法口訣的同學能夠光速填上正確答案: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11張

但加州版的課本是這樣的:要從頭到尾模擬一下“6×7”的整個過程,搞清楚這個算式,原來是指一個“把食物一個個放到籃子裏去,一個籃子放滿7個,再放下一個籃子”的過程: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12張

再比如加州版課本里的這道習題,要求學生在走廊上鋪地磚,已知長5英尺,寬3英尺,求圖示矩形的面積。這個矩形圖上有一塊正方形地磚,學生依照前面所學知識,會用直尺將這個矩形按照這個正方形地磚,分成水平方向5塊地磚,垂直方向3塊地磚。可以採用加法或者乘法得出一共需要15塊地磚。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13張

明明可以用乘法口訣幾秒鐘搞定的事情,非要借用表格來計算,能不慢麼?但如此一來,學生們就能理解“15”這個結果,而不是用冷冰冰的算式算出“15”。

這種“快與慢”,和前面的種種差別,根本上還是源於中美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同。

中國小學教學離不開大量習題,看重人工計算速度和準確度,培養的是“計算腦袋”。

美國小學數學不要求學生的速度和準確率,而強調概念理解,看重數學對象之間的關係,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培養的是“數學腦袋”。

中國學生在國際數學競賽中的表現一直都非常搶眼,但這個成績到底有多大意義?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TIMSS)前幾年調查了60多個國家四年級小學生的數學成績,發現,美國孩子的平均分是541分,而其他比美國成績還高的國家,基本上都是亞洲學生:新加坡、韓國、香港、臺北和日本。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14張

但這個圖表裏一個更有趣的數據是“將來有信心從事科學研究的指數”。應該是成績好的學生更有信心吧?截然相反!最有信心的是美國小朋友的信心指數,雖然他們是數學成績最低的這幾個國家之一。

中美小學數學課本大對比: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第15張

應該說,中美小學數學教育各有其側重點,中國學生習慣“刷題”,計算速度快,這是優勢,近年來,美國也要不少學校開始借鑑中國的數學教育,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美國小學數學教育的閃光點,借鑑其對概念的重視和思維訓練的技巧。這樣一來,我們的孩子就不只是一個算術達人,更能成爲一個數學達人!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