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幼兒身體不適家庭觀察法

幼兒身體不適家庭觀察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便幹 中醫認爲大便幹是大腸內熱的表象,會造成小兒內熱盛,往往易患感冒發熱。2~3歲以內的小兒應經常給些菜泥、鮮梨汁、蔬菜、水果等,這些都有清熱通便的作用。3歲以上的小兒則可多吃些水果、蔬菜。

幼兒身體不適家庭觀察法

身體不適家庭觀察法

大便幹 中醫認爲大便幹是大腸內熱的表象,會造成小兒內熱盛,往往易患感冒發熱。2~3歲以內的小兒應經常給些菜泥、鮮梨汁、蔬菜、水果等,這些都有清熱通便的作用。3歲以上的小兒則可多吃些水果、蔬菜。

食不好睡不安 吃飯與睡眠之間有連帶關係,如遇到小兒在睡眠中翻動不安,咬牙,家長就應認真回憶小兒近日的飲食情況。如吃過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都會引起小肚脹,甚至肚子疼痛。

鼻中青 腹中痛小兒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可損傷脾胃之陽氣(指消化、運轉食物的一種動力),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因而導致寒溼內生,發生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而寒和痛均可見面色發青,特別是鼻樑兩側較爲明顯。

舌苔白又厚 腹中有積食舌苔白且厚,一般說來是濁溼內停或消化不良,此時可聞到小兒口中呼出的氣帶有一種酸腐味。每遇這種情況,應及時給小兒服適當的消食導滯的藥物,如小兒化食丹、王氏保赤丸等,或遵醫囑治療。

手、足心熱 俗話說:“冰涼溫幹,吃行可便。”但遇小兒手心腳心乾熱,則往往是小兒將要發生疾病的一種現象

口、鼻幹又紅 肺胃熱相逢,鼻通肺,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乾燥發燒,口脣、鼻孔乾紅,或者鼻中有粘涕、黃涕,都是肺和胃燥熱的表現,如不及時解除,可能很快會出現小兒高熱。

近來有不少家長紛紛在各大育兒論壇上訴說了他們的孩子在入園後不久,身體經常不適,出現諸如感冒、喉嚨發炎、發高燒、流鼻涕、上火等症狀,家長們憂心忡忡。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記者採訪了廣州市第二幼兒園醫療室張小芩。

情緒波動大易致感冒

張醫生說:“孩子入園不適的原因是因爲剛入園,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同時由於情緒緊張、焦慮、哭鬧,從而減低了兒童的抵抗能力,出現身體不適,其主要表現在感冒、口腔潰瘍、咳嗽、扁桃體發炎、肺炎、腹瀉等症狀。”此外,幼兒園人羣密度高,感染的機率大,一旦有什麼病毒或病菌,傳染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孩子上幼兒園是過着集體生活,一個保育員要照顧幾十個孩子,不可能像家裏那樣周到,而且保育員也不十分了解孩子在家裏的生活習慣,照料時稍有疏忽,孩子就容易着涼感冒。

此外,幼兒園遊戲多、活動量大,而且孩子本身都好動,穿得一多,容易出汗,汗溼了衣服,涼涼地貼在身上,增加了受寒着涼的機率,但是,“老師和保育員對這種情況格外重視。”

家園配合做好護理工作

張醫生認爲,家長要配合幼兒園方面做好孩子的護理工作。“新生入園,如果出現哭鬧,老師會帶着,培養感情、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這樣可以避免因爲哭鬧而引起身體不適。如果出現發燒等情況,超過幼兒發燒標準,幼兒園方面會通知家長帶孩子到醫院看病。”

預防孩子出現不適,幼兒園方面要重視軟環境建設,比如老師清洗餐具或玩具時是否用心,每日晨檢的衛生老師認真負責,開空調時注意教室的通風工作等。

對寶寶來說,在集體的大環境中接觸各種病原體是不可避免的,當他有了患病的跡象時,比如胃口不好、情緒低落、沉默寡言、口乾舌燥……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平時孩子生病了,如果是傳染性強的疾病,按照有關文件的規定,入園的兒童如果患有傳染性疾病不宜留園。主要的傳染性疾病有:乙肝、傳染性皮膚病、水痘、痢疾、腮腺炎、手足口病、麻疹、脊髓灰質炎、結膜炎、流感、流腦等。

如果孩子患有以上的疾病,家長應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及時把孩子帶到醫院就診,切不可麻痹大意。“爲了減少生病的情況,小朋友在飲食上要保持清淡口味,不吃煎炸食物,多吃紅蘿蔔、多喝水、補充湯水、現在是秋天了,要減少‘秋燥’出現”。

如果孩子患病太頻繁,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免疫功能,適當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可以加快孩子免疫功能的發育。

確定可否入園

爲了減少幼兒入園後生病,在決定是否上幼兒園之前,家長應首先觀察孩子是不是具備了某些能力,比如自己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能不能在出現情況之前先行報告大人,在成人的幫助下順利完成,如果還不具備的話最好暫緩入園,否則很容易因爲尿溼了衣褲而引起感冒。

再比如孩子是否已經能夠區分玩具與食物,不會輕易去撕咬玩具;是否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吮吸手指、不挖鼻孔等,這些習慣都有助於減少交叉感染的概率。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