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類科學活動教案 大班科學觀察類教案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類科學活動教案 大班科學觀察類教案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小孩子對什麼東西都很好奇,但是真的讓他們去弄明白這個東西的原理又很複雜,不過我們可以讓孩子從觀察開始,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也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蘿蔔

活動目標

1、認識蘿蔔的外形特徵,知道蘿蔔有各種各樣的,瞭解蘿蔔簡單的食用方法。

2、學習簡單的觀察、比較、猜測、記錄的方法。

3、願意嘗試蘿蔔的探索活動,感受發現的驚奇與快樂。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初步學會簡單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

活動準備

1、蘿蔔記錄表一張,紅白綠色紙片人手一份。

2、白蘿蔔、紅蘿蔔、水果蘿蔔、涼拌洋花蘿蔔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拔蘿蔔,引起幼兒願意探索的興趣。

2、認識蘿蔔的外形,並探索蘿蔔的特徵。

(1)你發現這些是什麼?蘿蔔是怎樣的?把你的發現說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2)教師引導幼兒有序觀察,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小結:蘿蔔葉子是綠色的,蘿蔔表皮摸上去涼涼的,滑滑的,有點硬。大大的蘿蔔就是根,蘿蔔長在土裏。

4、出示蘿蔔表格,認識蘿蔔肉的顏色。瞭解蘿蔔肉和蘿蔔皮不一定是相同顏色。

幼兒猜測蘿蔔肉的顏色,教師進行統計記錄。教師切開蘿蔔進行驗證。

5、說說自己知道的蘿蔔食用方法,品嚐蘿蔔,說出蘿蔔的味道。

6、總結。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類科學活動教案 大班科學觀察類教案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水的變化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水蒸氣變水”的現象

2、觀察實驗,講解自己的發現並提問。

3、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

2、幼兒收集關於雨、雪、露、冰的圖片、文字等資料,瞭解有關常識。

3、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昨天,我們在活動室內放置了一杯水,並且記錄了水的高度,現在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觀察一下,水有什麼變化。

二、實際操作部分

(一)、水由液態變爲氣態

1、幼兒討論:水到哪去了? (“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孩子要敢於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去操作,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演示實驗:用酒精燈,加熱燒杯裏的水達到沸騰,請幼兒觀察正氣上升的現象

3、提問:發現水有了什麼變化?水汽是從哪裏來的?到哪去?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燒開水、煮飯等) (“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小結: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

(二)、水由氣態變爲液態 (爲了讓孩子“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材料的提供是以小組爲單位的。)

1、出示玻璃片,請幼兒摸一摸玻璃片,再摸一摸熱水杯,說出哪一個涼。

2、把玻璃片蓋到熱水杯上。

3、引導幼兒觀察玻璃片上發生的現象。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水蒸氣變成小水滴的現象?(對着冷玻璃哈氣)

小結:水蒸氣遇冷會變成小水珠。

三、欣賞故事課件《小水滴旅行記》,理解“水”的奇妙變化 (增加科學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通過欣賞故事課件《小水滴旅行記》,使幼兒進一步利瞭解水遇冷時的循環變化過程(水——水蒸氣-——水——冰——水)

四、活動延伸

(一)、請幼兒繼續探究水遇冷又會變成什麼? (相互交流展示收集的資料。)

(二)、瞭解雨水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說說與水的好處和危害 (通過擴展部分,可以豐富幼兒的經驗,也使孩子平時注意收集各類資料,增加學習的主動性。) 五、結束部分 教師:我們知道了水的本領很大,它能夠不斷變化,又有那麼多的作用,因此我們要節約用水,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類科學活動教案 大班科學觀察類教案 第2張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鹽怎麼消失了

課程目標

1、讓小朋友發現鹽能溶解到水中的現象,同時掌握溶解的速度與其他因素的有關係。

2、讓小朋友理解,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溶解在水裏。

3、培養小朋友的觀察力,增進小朋友的好奇心,讓小朋友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課程工具

1、準備足夠的小杯子

2、準備足夠的小盤子。

3、準備足夠的筷子。

4、準備一袋鹽,一袋細沙,溫水一大杯。

課程過程

1、講故事。給孩子們講一個能把鹽溶解於水插入到的故事,建議老師可以把小馬過河改一下。

故事大概:小馬幫媽媽去買鹽,要過一條河。回來的時候,小馬依然快快樂樂地趟水過來了。可是當他上岸後卻發現,袋子裏的鹽沒了。這可把小馬嚇壞了。他趕緊跑回家告訴媽媽說,河裏有妖怪把它的鹽搶走了。媽媽聽後,哈哈大笑。那麼小朋友們知道,爲什麼鹽沒了呢?

2、引起小朋友的關注後,老師開始給孩子們做鹽溶解於水的示範。

實驗過程

1、老師在小杯裏倒入適量的水,然後用小勺把鹽倒入,讓孩子們觀察鹽在水裏的狀態。誘導孩子們講出,鹽跑哪裏去了,讓他們回答。

2、老師主要是要讓孩子們觀察倒入水裏的鹽的狀態,顏色,以及多少。

3、老師再換小杯,同樣的方法把細沙倒入,讓孩子們再觀察,並讓孩子們說出兩個實驗的不同點。

4、老師把小朋友兩兩分組,然後讓他們自己操作,並認真觀察鹽的溶解過程。

5、老師把水換成涼水,再讓小朋友們觀察一次,讓他們明白水的溫度是可以影響鹽的溶解速度的。

課程總結

這個課程的操作性強,需要投入的觀察力也十足,其實是非常適合當成親子游戲的。如果家長朋友們覺得好玩,可以在家裏和孩子們一起玩這個遊戲。當然,你也可以完全地發散你的想象力,更換或者是改變整個實驗的過程。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類科學活動教案 大班科學觀察類教案 第3張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小蝌蚪

活動目標

1、能通過仔細觀察,獲取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並大方地講述出來。

2、對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動準備

電腦一臺,放大鏡、觀察記錄本、蝌蚪實物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老師:春天來了,池塘裏又多了誰?(小蝌蚪)

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它長着什麼樣?

幼兒可能答:小蝌蚪長着一個黑黑的大腦袋,後面拖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通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教師問:你們想不想仔細地看一看小蝌蚪?

提供每人一隻放大鏡,一本記錄本,讓幼兒先觀察小蝌蚪的不同動態,再把他們的樣子畫下來。

評析: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組織幼兒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可介紹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果。

三、設置疑問,瞭解生長過程

1、老師: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誰?

幼兒可能答:有的變成了青蛙,有的變成了蛤蟆。

2、老師追問:你們知道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

評析:

這裏讓幼兒大膽設想,創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

看完後讓幼兒再來說說小蝌蚪——青蛙的過程。

老師重點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腿是怎麼變的?尾巴又有什麼變化呢?

幼兒可能答:先長後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動手操作,再現奇妙的生長過程

1、集體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長圖

評析:通過動作製作再次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的印象。

五、延伸活動: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語言活動中可安排讓幼兒續編故事。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類科學活動教案 大班科學觀察類教案 第4張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螞蟻

設計意圖

這幾天,我發現孩子們下課後常常三五成羣的聚在一起觀察着什麼。出於好奇,我走上前去,原來孩子們正在觀察小螞蟻。爲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孩子對螞蟻有更詳細地認識,我與孩子們一起用誘餌捕捉了螞蟻,放進了昆蟲盒。並設計組織了此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觀察、學習,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萌發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

2、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選擇安全、合適的觀察場地,提供放大鏡、大紙箱,並把幼兒的觀察情況作成課件。

2、教師和幼兒一起蒐集有關螞蟻的圖片、兒歌、故事等,準備錄音機、磁帶,製作活動內容的相關課件。

3、用誘餌捕捉螞蟻,放進昆蟲盒。

4、自制海綿豆子(數量爲幼兒人數的2—3倍)和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驢運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進熱鍋裏。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出示幼兒觀察螞蟻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徵和活動情況。教師提問:

(1)你從哪兒找到了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麼樣?

(3)小螞蟻是自己單獨出來活動還是一起出來?爲什麼?

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大膽發言,回憶觀察到的情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

三、使用放大鏡進一步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徵和活動(或圖片)。

給幼兒分組,讓幼兒仔細觀察捕捉到的螞蟻,並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畫下來。

四、出示課件,教師總結,讓幼兒鞏固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五、欣賞並表演歌曲《螞蟻》。

六、教師提問: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麼?讓小朋友知道團結起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遊戲:“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遊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鑽過皮筋,

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覆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把幼兒觀察發現後的繪畫作品,用簡單的文字註釋後,張貼在牆飾“有趣的蟲子”中。

2、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繼續學習有關螞蟻的兒歌、故事等,豐富幼兒經驗。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類科學活動教案 大班科學觀察類教案 第5張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蒜瓣寶寶發芽了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徵,體驗發現的樂趣;

2、瞭解蒜頭在春天會發芽,激發對種子發芽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種植用紙杯每組兩個、紙盒每組一個;

2、已經發芽的蒜頭一個、小刀一把。

活動過程

1、出示蒜頭,猜一猜它叫什麼名字?

看一看蒜頭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

2、幼兒人手一個蒜頭,有序地觀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發現了什麼?

聞一聞,發現了什麼?這種氣味你喜歡嗎?它有什麼用處?(殺菌、除腥味、驅蟲)

剝一剝、掰一掰,發現了什麼?蒜頭穿了幾件衣服,它的裏面是怎樣的?

數一數一個掰開的蒜頭有幾個“小寶寶”(蒜瓣),給它們排排隊;想一想你給蒜瓣寶寶排的隊象什麼。

3、交流、分享

你發現了蒜頭的什麼祕密?請你來說說

你有什麼問題想問的嗎?

爲什麼有的蒜瓣寶寶的頭上有綠綠的小芽?

4、出示已經發芽的蒜瓣,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小朋友看這個是什麼?(出示發芽的蒜瓣)

爲什麼和我們剛纔看的蒜瓣寶寶不一樣呢?

5、分組種植蒜瓣,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種子的發芽現象

春天到了蒜瓣寶寶發芽了,我們也來種植蒜瓣寶寶吧!

請幼兒在自己的紙杯上做好記號,把蒜瓣種在紙杯中,鼓勵他們繼續觀察,並給蒜瓣澆水。

6、延伸

讓我們去看看春天到了還有哪些種子也發芽了!

【幼兒園觀察類科學教案】觀察類科學活動教案 大班科學觀察類教案 第6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