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寶寶任性全因父母犯四錯

寶寶任性全因父母犯四錯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兒隨着生理上的不斷髮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並憑藉自身的興趣和情緒來參與,而不管這些事物對自己是否有益或適宜,這就是所謂的“任性”。

寶寶任性全因父母犯四錯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兒隨着生理上的不斷髮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並憑藉自身的興趣和情緒來參與,而不管這些事物對自己是否有益或適宜,這就是所謂的“任性”。因此,幼兒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

兩歲的小恆正是混沌初開、鸚鵡學舌的年齡,再加上長得聰明伶俐,嘴巴又特別甜,因此人見人愛。然而,爸爸媽媽最害怕帶他出去玩,因爲他太任性了。比如,在逛商場的時候,見到什麼都要買,麪包、牛奶、玩具、水果……只要是悅人眼目的東西,他就會在購物車上又叫又晃,非要得到不可,否則就會哭鬧不休。而且爸媽還沒買單,他就會急不可耐地要拆包裝,弄得爸媽既尷尬又頭痛。

三歲的朗朗是由奶奶帶的,老人家寵孫子,對朗朗有求必應。只要朗朗一哭,沒有什麼不能得逞的。一次朗朗到姑媽家,以爲也跟在自家一樣,早上吵着非要吃通心粉不可,沒吃到,朗朗生氣地把桌子上的蛋糕扔到了地上,姑媽一氣之下打了他的小屁股以示管教。結果,當然是朗朗在電話裏向他爸爸媽媽告了姑媽一狀。

類似小恆和朗朗這樣的情況,相信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曾遇到過,有的可能至今還倍受困擾。家長如果任其發展而不及時加以管教的話,小朋友長大之後就會變得霸道而難以與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交往中難免遭人排斥,產生挫敗感,最終成爲“孤家寡人”。

寶貝任性誰之過?

所謂任性,就是任着自己主觀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對個人的需求和願望毫不剋制,全然不理會他人的感受。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兒隨着生理上的不斷髮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不管這些事物對自己是否有益或適宜,他們都會憑藉自身的興趣和情緒參與其中,這就是所謂的“任性”。因此,幼兒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

任何習性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幼兒任性,歸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父母過分嬌寵、縱容的結果。

現代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呵護倍至,對孩子的要求誠惶誠恐。無節制、無原則地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照顧不周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孩子自然會得寸進尺。

·隔代餵養。

這很常見,也極具中國特色。祖輩不僅溺愛孫子,也不敢嚴加管教。現在儘管許多年輕的爸媽都已經意識到其中的弊端,但由於雙方都得上班,又信不過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餵養進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小恆很調皮,經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發生。每當這時,奶奶就會緊張地抱怨爺爺沒把小孫子看緊點,摔着了不好向兒子兒媳交代。

·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聽話,爸媽開始還堅持原則,可當孩子繼續爲所欲爲時,爸媽覺得煩,認爲“反正教了他也不會聽”、“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會好的”,而不再堅持。這些父母其實不知道,幼兒的自制力還沒有覺醒,他們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因此父母必須堅持原則。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簡單: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時候不盡教導的責任而是一味妥協,就不要期待孩子將來自動會“變”好。

·幼兒自制能力差,易衝動,思維帶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爲。

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心理,不問原由地用訓斥、打罵等方式迴應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從而導致幼兒產生逆反心理,以執拗來對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長幼兒的任性行爲。

與任性寶寶過招

要想知道如何跟任性幼兒相處,首先要對幼兒心理的發育有所瞭解。

幼教專家指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分階段的,2-4歲的幼兒正好處在性格的萌芽期,也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這時期的孩子不像以往那麼聽話了,會經常和大人“鬧獨立”,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愛說撟約豪磾而不要大人幫忙。他們對一切事物都想親歷親爲、弄個明白。

但是,由於幼兒還不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因此這種親歷親爲的心理通常會在不合適的情況下表露出來,家長如果斷然拒絕,反而會刺激孩子的任性行爲。

處在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對事物的領受能力特別快,因此這期間對其進行正確的教導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小兒科醫生史比爾甚至主張,孩子一生下來,父母就應該對其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和教育。他說:“如果你從孩子出生後第二天才開始管教的話,你就晚了一天。”

下面的幾點建議,或許能給爸媽們一些幫助:

·明確告訴寶寶該做什麼。

一個幼兒園教師講了這麼一件事:她家隔壁有個兩歲的小朋友,每天只要醒着,定要大人帶他到樓下的花園裏滑滑梯或盪鞦韆。他家住九樓,沒有電梯,有時媽媽抱着他剛買好菜回到家裏,他馬上就嚷着要去滑滑梯了。媽媽說太累了,不去了行不行,他就搖着頭叫嚷得更加厲害。每當這時,媽媽總是會拖着疲憊的腳步帶着他再次下樓。有一次,這個老師對這位年輕媽媽說,下次他再鬧的時候,不要問他“行不行”,明確告訴他,媽媽很累,睡醒午覺後再去。這樣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減少任性行爲的發生。這一招果然靈。從此,這個媽媽對寶寶說話儘量使用“很晚了,該睡覺了”、“天涼了,要多穿一件衣服”這樣表示明確意思的話,而不使用“寶寶乖,睡覺好不好”等讓孩子選擇的話。

·轉移注意力。

幼兒的注意力一般比較分散,對同一事物的興趣持續的時間不長,很快會被其他的新鮮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媽媽如果能抓住寶寶的這一心理特點,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就能夠救自己脫離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應,他就會鬧得越兇。例如,傑仔的媽媽有一次在打手機的時候被傑仔看見了,傑仔非要拿來玩不可。媽媽說小孩子不許動大人的東西,傑仔就急得直跺腳。這時,爸爸對傑仔說:“寶貝,我們一起打電話給奶奶吧,奶奶想傑仔了。”傑仔馬上停止了哭鬧,跑去和爸爸玩了。冷處理。當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使性子時,爸爸媽媽可以採取不予理睬的態度,讓孩子自討沒趣。當孩子做出讓步之後,爸爸媽媽就可以向孩子解釋爲什麼不能這麼做的原因,讓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會被爸爸媽媽接受的。

愛心提示

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杜布森博士指出,父母在管教任性寶寶的時候,一定要尊重他們,態度要溫柔,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他們爲什麼不可以這樣。爸爸媽媽一定要明白,兩歲的小寶寶絕不是故意要讓爸爸媽媽生氣的。處於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獨立傾向,容易被大人認爲不聽話。

其實父母們沒有意識到,這正是孩子獨立性個性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髮展現象。父母如果橫加指責和打罵,孩子雖然可能暫時聽話,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會大大受挫。不要以爲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孩子往往可能從大人的神態和語態中檢測大人是否喜歡他,對他是責罵亦或是鼓勵。

成功的父母能夠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設身處地地體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爲人父母之道,關鍵在於解讀孩子行爲背後的含義,用正確的辦法化解孩子的任性行爲。

體罰的原則

你的寶寶是否任性難以管教?你是否對如何教好他感到江郎才盡了?你是否想打他板子?幼教專家的勸誡是:三思而後罰。

·只有在爸爸媽媽再三警告之後,孩子依然故我時,纔可以體罰。

·僅限於父母來執行。

·父母不可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對孩子體罰。體罰應是父母基於教育孩子而實施的“計劃行爲”,不是父母情緒失控或被孩子激怒而做的“反應行爲”。

·絕對不可對一歲半以下的嬰兒體罰。

·體罰僅限於打小手心或小屁股一兩下,拳打腳踢屬虐待。如一歲半以上的寶寶因好奇而去觸摸電線插頭,爸媽再三制止無效,就可以打小手心以示警告。

·體罰之後要擁抱孩子並解釋他錯在哪裏。

育兒4月份熱文排行總榜4月1日-4月30日 準媽咪百問 解讀孕期百種疑問 怎樣在懷孕期間看出男孩女孩呢? 看穿腹中胎寶寶性別的12招 剖腹產橫切和豎切的區別(多圖) 寶寶聰不聰明看睡姿就知道 (圖解)胎兒的發育過程 適合兔寶寶的吉祥好名字 直擊新媽咪產後首次性生活 生男生女的七大決定性因素 怎麼做才最容易生出雙胞胎 334566 223338 183331 161888 128943 119790 115011 95192 87749 49982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