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能允許孩子犯錯嗎

父母能允許孩子犯錯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可以犯錯的年紀放飛孩子。好友發了一個有趣的朋友圈:一家三口高高興興回老家過年,返城時成了一家兩口。

父母能允許孩子犯錯嗎

立刻引起了親朋好友的好奇和圍觀。

原來兒子回到老家後與爺爺奶奶建立了很好的關係,小小年紀的他認爲,爺爺奶奶在鄉下太孤單了,於是自己決定要在鄉下上幼兒園,陪伴爺爺奶奶。大李夫妻拗不過兒子,最終妥協,同意兒子在鄉下陪伴爺爺奶奶。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這句話讓同爲人父母的我感慨萬千。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可以犯錯的年紀放飛孩子

我們常常談起,給孩子自由,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作主,而實際上卻常常是家長自欺欺人的一句空話。

許多家庭的慣有模式是,大小事情都是父母說了算,孩子連插嘴的機會都沒有。但凡孩子有點意見,父母總有一套自己的說辭:

“我這樣,還不是爲你好!”

“不聽話遲早會吃虧的!”

“難道爸爸媽媽會害你嗎?”

“小孩子懂什麼?”

電影《狗十三》曾讓無數人震動,影片一開場,主人公李玩跟父親就被班主任叫到學校。李玩喜歡物理,但英文成績不好,老師建議她加入英語興趣班。這種事情女兒跟父親“沒得商量”,一番糾纏後,父親強行幫女兒“簽了名”、“報了班”。

這一幕說的是不是就是熟悉的我們呢?我們強迫孩子的時候,往往忘了興趣纔是孩子的必殺技。

李玩後來拿到了物理競賽第一名,並贏得了直升高中的一個名額,證實了興趣纔是孩子更易接近成功的一條路。

但影片中,更觸動人心靈的還是李玩吃狗肉的那一幕。

一盤狗肉被放在了她面前,所有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而李玩不但吃下了紅燒狗肉,還沒忘記“謝謝叔叔”。

李玩嚥下紅燒狗肉的那一刻,我們明白她徹底向這個世界妥協了。

回去的路上,李玩父女倆接到了媽媽的電話,喝到微醺的爸爸對電話那頭的媽媽感慨:娃長大了,懂事了。

李玩從敬酒到吃狗肉,已經逐漸在所謂的成熟和懂事中放棄了真實的自我。而這種妥協,纔是全片最細思恐極的。這難道是爲人父母的我們想要的孩子的懂事嗎?

而現實中我們卻恰恰是這樣強迫孩子懂事的。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可以犯錯的年紀放飛孩子

孩子的選擇權得不到尊重,造成的痛苦甚至會陪伴他們一輩子。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大家要去看無常表演,可偏偏父親讓他背誦《鑑略》裏的一段話,“直到現在,別的完全忘卻,不留一點痕跡了,只有背誦《鑑略》這一段,卻還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

兒時被壓迫和拒絕,給人帶來的壓抑是刻骨銘心的。

網上一則關於北大高材生王猛拉黑父母6年、12年不歸家的新聞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他寫下萬字長文,來表達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過度關愛”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他就是那個從小被父母管控、事事無法自己作主的孩子。

在控訴父母的萬言書中,他寫道:

他想按老師要求穿短褲,媽媽不同意;

他對奧數有興趣,爸媽反對他上課、比賽;

他交的朋友,爸媽都要“過目”;

他想去外地讀書,被爸媽拒絕;

他不想和不喜歡的親戚、爸媽的朋友交往,爸媽要求他做人要“內緊外鬆”;

上了大學,爸媽將他託付給親戚,開始另一種方式的控制……

在父母看來,這些也許都是對孩子的“愛”,而對孩子而言,卻是父母肆意操控、包辦,這般密不透風的愛,讓孩子們感到窒息,成爲孩子們成長的絆腳石。正如王猛所說,他有了社交障礙,以至於想通過學習心理學,來疏散心中抑鬱,最終對父母心生“怨恨”,12年春節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可以犯錯的年紀放飛孩子

尊重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的感恩,孩子才能成爲自己想要的樣子。

衆所周知的張艾嘉不僅是歌手,還是演員、導演、製片人,更是一個文藝了大半輩子的藝術家。

在朗讀者舞臺上,64歲的張艾嘉依然驚豔四座,她與兒子奧斯卡的故事讓人無比感動。

張艾嘉曾說:生孩子是她付出的最大的愛的代價,要承擔一輩子的責任。她熱愛電影,所以以電影界的最高獎項給兒子取名。

“從第一次抱他到懷裏,我就爲他計劃出了未來的道路,我要他成爲最好的童星。

“我從最細微處開始,衣食住行時時處處刻意培養,他稍有不對就馬上糾正。老公說我不像是在養兒子,像是在組裝電腦,把所有最先進、最頂級的軟體全部塞進去,卻不知硬碟本身能否容納。

“不能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在地上摸爬滾打,從學會走路開始就得像個紳士,再高興也不許哈哈大笑,只能微笑地表示自己很開心。”

看到兒子被其他同學仰視,被別人誇讚,雖然看出孩子不快樂,但張艾嘉卻認爲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直到一場綁架案的發生。

47歲的時候,9歲的兒子在上學途中遭綁架勒索,被解救出來後就不願意理睬人。

看着失而復得的兒子,張艾嘉再也不想去要求強迫他多麼優秀,她開始用母愛的本能去和她相處。“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讓他高興。”

由着他去吃喜歡吃的漢堡包;

請同學回家一起玩;

穿便宜的T恤和牛仔褲;

不必再把頭髮三七分得細緻、梳得一絲不苟;

也不必每天去練樂器、苦着臉去聽交響樂…

張艾嘉還在節假日帶奧斯卡去旅遊,不再是去博物館和藝術宮,而是奧斯卡喜歡的遊樂園等地方.....

在一次埃及旅行的時候,張艾嘉和奧斯卡一起騎着駱駝,奧斯卡靠在母親懷裏,突然說了一句:“媽媽,謝謝”。

“我讓他成爲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他沒有謝謝我;我讓他成爲當紅第一童星,他沒有謝謝我;我傾家蕩產去交贖金,他也沒有謝謝我。

“可就在落日大漠裏,靠在我懷裏的時候,他那麼由衷地感謝我。一句謝謝,頓時讓我覺得所有的榮耀,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我發覺這樣的生活纔是兒子真正覺得幸福和滿足的日子。三年的恢復,兒子終於痊癒了。我終於瞭解,爲他做太多,反而是害了他。

“上帝把兒子還給我,我把自由還給兒子!”

如今張艾嘉的兒子出落得氣質出衆、品位不俗,在媽媽的愛和自由呵護中長大的奧斯卡,長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恰如冰心所說,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成長,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選擇,這樣的孩子纔是最健康和幸福的!

真的對孩子好,應應該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做出選擇。

研究表明,小時候孩子做的選擇越多,長大後就越有主見,將來做選擇的能力就越強。

孩子可能做得不夠好,但沒關係,要讓孩子學會在犯錯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學會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孩子會在選擇和判斷的過程中學會抉擇,學會取捨,形成獨立思維和建立自信心,這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好處。

致力於研究親子依戀模式的心理學家馬斯塔認爲: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並非自動服從母親所有指令的兒童,而是在被要求終止玩耍和被要求清理玩具時候表現出一定程度不服從,但漸漸與母親建立合作的兒童。

紀伯倫說: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爲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不要再替孩子做主,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可以犯錯的年紀放飛孩子!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