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不愛聽講、不愛寫作業怎麼辦?

孩子不愛聽講、不愛寫作業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做育兒和家庭教育研究以來,我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求助:

孩子一年級(有的是二年級、三年級),別人在課上做題時,他就一直玩,怎麼說都不動手寫,老師一直投訴;

課堂紀律不好,下課也和同學打鬧,惹得同學向老師告狀,老師又向家長告狀;

在家寫作業也是磨磨蹭蹭,爸爸媽媽怎麼催都不行;

作業品質也不高,經常被老師在家長羣裏批評,搞得爸爸媽媽頭疼死了……

孩子到底爲什麼會這樣?爸爸媽媽到底該怎麼辦?

真心爸媽認爲,孩子的這些表現,每一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這和孩子尋求關注、合作水平不足、成就感不足三個深層原因密切相關。

這三個因素,都處於育兒和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層面,做好充分關注孩子、幫孩子提升合作水平、幫孩子建立成就感這三件事,不但能幫孩子順利渡過幼升小的適應階段、小學低年級的幾年,還會會爲孩子整個小學、初中、高中的十二年打下一個好基礎,可以說,有了好開端,輕鬆十二年。

孩子不愛聽講、不愛寫作業怎麼辦?

原因之一:尋求關注解決辦法:充分關注孩子

每個孩子都本能地尋求關注,尤其是父母的充分關注。

如果孩子從父母這裏得到的關注不足,就很可能用上各種各樣“淘氣”、“不聽話”的方式,比如你說什麼,他都不聽,故意做你不讓他做的事,惹爸媽媽媽生氣——儘管這種方式看起來不太積極和正面。而且,更糟糕的是,孩子還會把這種方式用到學校生活中,在學校也表現得各種不聽話、各種淘氣。

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是,爸媽爲孩子淘氣求助,通常會同時描述,孩子在學校也這樣;爲孩子在學校的不聽話求助,通常也會同時描述,孩子在家也是這樣。也就是說,幾乎不存在在家裏表現很好,在學校表現很差,或者在學校表現很好,在家裏表現很差的孩子。要好,會一起好,要差,都是一起差。

一些家庭是媽媽帶得比較多,爸爸和孩子相處比較少,孩子會用這種方式尋求爸爸的關注;一些家庭是老人帶得比較多,父母帶得比較少,孩子會用這種方式尋求父母的關注。

有的父母可能會疑惑,老人帶孩子,疼愛肯定是少不了的,有時甚至會溺愛,孩子怎麼會缺乏關注呢?

但事實上,老人帶孩子,對孩子照顧得會很多很周到,但通常對和孩子相處的細節關注不夠,不能體察孩子的需求、心思,用心理學的解釋,孩子經常會處於沒有“被看到”的狀態,他想要被看到,就得做點什麼不尋常的、能引起大人注意的事。

很多父母也是一樣,看起來是在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看到”孩子他自己。所以,爲數不少的孩子,處於缺乏關注、渴求關注的狀態。

這種關注,不僅僅是對他學業、學校生活的關注,更重要的,是那些特別特別細節的地方,比如他開不開心、他說這句話是想表達什麼,他今天想吃什麼,他出去想玩什麼,等等等等。

那麼,如何改善呢?辦法就是,給孩子充分的關注。我們自己的經驗是,孩子從父母這裏得到的關注越多,越不會故意淘氣、不聽話,因爲用不着。

有幾個具體的建議:

第一,增加一家人相處的時間。尤其是爸爸,最好多點時間陪孩子。讓孩子充分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爸爸媽媽都關注他,或者換句話說“圍着他轉”的感覺。可能有人會擔心這樣會把孩子慣壞,我們覺得不會的,孩子越滿足,越不會慣壞。

第二,平時減少對孩子身上那些“負面現象”的關注,多和孩子聊天,鼓勵孩子充分表達他自己的意願。這樣孩子和大人都會很享受,孩子也會擺脫一和爸爸媽媽相處,父母就不聽督促他寫作業、問他在學校的情況、讓他改這改那的處境。

第三,接孩子時,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和老師交流,這樣會讓孩子處於一種被動的“被關注”的狀態,讓他很不舒服。如果有什麼需要和老師溝通的,爸媽可以自己跟老師微信溝通,或者必要時跟老師見面溝通。

原因之二:孩子的合作水平不足解決辦法:在家裏從細節開始,營造好的親子合作狀態

真心爸媽特別關心和孩子的合作,我們第二本書的主題,就是“和孩子合作”,而且我們認爲,育兒和家庭教育,本質上不是父母對孩子的“管教”,而是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前面說的孩子那些“不好”的表現,也可以從“合作”的角度來看:有這樣表現的孩子,他的和父母的合作水平通常是不高的,因此也難以與老師達成高水平的合作。

這裏說的合作,不是要求孩子“配合”老師的要求,或者“配合”爸媽的要求,這是服從,不是合作。

合作是雙方的事,對孩子來說,就是他懂得什麼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什麼時候需要做出讓步,配合老師或者父母的要求,以和父母、老師、同學達到一種和諧相處的狀態,讓自己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中,既能保持自我,也和外部環境不頻繁衝突。這是孩子的社會能力的一部分。

對父母來說,就是懂得什麼時候可以要求孩子配合,什麼時候自己需要做出讓步,以避免只要一和孩子在一起,就得不聽命令孩子、管教孩子的狀況,讓親子之間的相處,隨時保持彼此輕鬆、舒適的狀態。這是做父母的能力的一部分。

孩子在家和父母、祖輩合作的狀態,以及他在學校和老師同學合作的狀態,其實是一體的。經常被老師投訴的孩子,和家人相處的狀態也不會特別好,可能會有頂嘴、擡扛、討價還價等情況,或者類似的表現,比如通過耍賴達實現自己的要求等等。同樣,和父母合作不好的孩子,和老師同學的合作狀況,也不會太好。

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在和父母的相處中慢慢發展起來的,所以要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合作水平,還得從家裏着手。

真心爸媽的建議是,父母遇到前面描述的狀況,需要暫時放棄要求孩子到家就麻利地寫作業、放棄要求孩子馬上改變在學校時別人都幹活就他一個人玩的狀況,先從最最基本的層面——生活上的合作開始。

比如,和孩子商量今天吃什麼,明天穿什麼,後天到哪兒玩,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件很小很小的事當突破口,把它調整到孩子大人不需要擡扛、不需要爭執、大人不需要批評孩子、孩子也不需要抗拒大人的狀態,就是那種大家都覺得特別舒服的狀態。

孩子一旦在具體的生活小事上找到這樣的狀態,就很容易再到其他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學校生活中去找這樣的狀態,因爲這種狀態會讓他很放鬆、很舒服。

這是家庭教育最底層、最基本的東西。在這樣的基本面上做好了,它們之上的層面,比如具體的學業表現,纔會好。

原因之三:孩子在學校的成就感不足解決辦法:幫孩子一點一點建立成就感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成就感,或者叫優越感,是人們做事的最重要的心理動機。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了的“心流”的概念,講的也是這個問題。

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在某件事上獲得了特別積極的感受,他就會享受這種感受,並且努力保持這種感受,即便過程很艱苦,也在所不惜。很多學習特別棒的孩子,也就是所謂的“學霸”孩子,其實都是因爲有這樣的感受,纔會“上癮”一樣地學習的——成就感確實會讓人上癮。

而對該認真聽講時不聽講、別人在課堂上認真做題而他在玩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成就感,顯然還不存在。成就感不足,他就更不樂於投入學習。沒有辦法通過學業表現贏得關注,他就會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故意違反學校紀律、故意不聽老師的話、故意騷擾同學去贏得關注,換句話說,孩子會去追求不那麼積極的成就感。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其實還處於適應學校生活的階段,這個階段幫孩子建立起學業上的成就感是最重要的,孩子在小學三年級前體會到學習上的成就感,基本上小學的後幾年乃至初中高中,都不需要父母操心學習了。

那麼父母如何才能一點一點地幫孩子建立在學習上的成就感呢?咱們來看一個例子。

一位媽媽跟我討論說:

孩子二年級,每天都會做口算練習,老師會讓做得全對的孩子到講臺上合影,把照片發到家長羣裏,我們家的孩子,老是馬虎出錯,不但沒有成就感,還每天都受到打擊。

其實口算作業這樣的小事,正是爸爸媽媽幫孩子建立成就感的好機會。因爲它一點都不難。爸媽可以和孩子商量,咱們先不管別的,就想辦法每天把口算作業做得很棒。做得棒,就容易得到表揚,孩子看到自己在羣裏被表揚了,成就感自然就有了,下次口算作業,他會更認真、對自己要求更高。

很多爸媽都關心孩子是不是一放學就抓緊寫作業,而且經常就寫作業積極不積極和孩子發生小衝突。在真心爸媽看來,這樣的努力,方向就不對。

孩子什麼時候寫的作業,和孩子在學習上能不能獲得成就感沒有一點關係,但是作業做得好、被老師表揚,就直接帶來成就感。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如果孩子有作業困難,爸爸媽媽應該放棄催促孩子早點寫、快點寫,改成幫助孩子提高作業品質,爭取讓孩子每次作業都得到“優減”以上的評價。

一點點表現好了,一點點開始被表揚了,孩子的成就感自然就來了。有了成就感,不用爸媽說,他自己聽課質量、在學校寫作業的認真程度,都能提升。方向找好了,大約一個學期,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在學校的表現,就會有明顯的改變。

關於孩子的成就感,我們還有一個父母如何與老師合作的建議:

孩子的這種狀態,老師肯定也着急,如果不能改變的話,老師對孩子的態度會越來越差,這裏千萬不要認爲老師是故意的、對老師產生什麼看法,換成咱們自己,也是會對那些在學校表現好的孩子更喜歡一些的。

所以最好自己先分析明白,找到在自己家裏幫助孩子的思路和辦法,然後找個時間,跟老師好好溝通一下,特別謙虛地表示,我們正在調整和孩子相處的一些方式,幫孩子改變,也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和老師溝通清楚,然後委婉地請老師先不要着急、多給孩子一點時間慢慢適應,慢慢改變。也可以請老師找一些小機會,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勵。

學會從家庭教育的最基本面着手

總的來說,要改變孩子在學校表現不佳、作業狀態也不佳的狀況,最根本的辦法是,從和孩子相處的基本面、最細節的地方做起,放棄不停批評孩子、跟孩子講道理的方式,去找到那種和孩子彼此都放鬆、信任、舒服的狀態,然後找到一個小的方向,幫孩子建立在學校生活中的成就感。

孩子的整個家庭教育,其實都是如此,要着眼於那些最基本、最底層的地方,不急於一個一個處理表面現象,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了那些現象都會慢慢消失。

這就像治水,河流之所以會氾濫成災,問題不在水量,而在河道。你忙於應對,從河裏一瓢一瓢往外舀水,或者這裏一下那裏一下,忙着堵河堤上的小口子,除了把自己累壞,什麼問題都不能解決。大禹的父親治水,用堵的辦法,失敗了,大禹從疏浚河道入手,成功了。我們教育孩子,也要學會供根本之處着手,而不是隻治理表面現象。

有的父母遇到孩子在學校表現不佳的狀況,馬上就慌了,纔剛上小學就這樣,以後還怎麼得了?!於是慌不擇路,馬上使出批評、監督甚至打罵等強硬手段,希望改變孩子,但常常無奈地發現,你給他講道理,讓他在學校不要這樣那樣,根本就不管用;你在家盯着孩子做作業,除了讓大人更加焦慮,對孩子也根本不管用。不客氣地說,這樣不但幫不了孩子,而且是毀掉孩子的開始。

所以爸爸媽媽們,遇到這樣的事,父母千萬不能慌,要相信自己,要去從孩子家庭教育的基本面入手,用對辦法,你肯定能“救”得了孩子,而且,也只有你能“救”自己的孩子。

附:我和幾位媽媽討論的一些具體問題

問:我孩子寫作業特別磨蹭,明明只用很短時間就能寫完的作業,他就是不想開始寫,開始了也是邊寫邊玩兒怎麼辦?

答:孩子的這個現象,肯定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磨蹭、沒有時間觀念,而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只是督促孩子快點寫、問他爲什麼不寫、給他講時間管理的大道理、告訴他以後不能這樣,肯定不管用。要去找更深層的原因,別隻是跟孩子幾點開始寫較勁。

問:孩子在課上不幹活,老師經常批評孩子,有一次還把他作業本扔地上,要不要找老師溝通?

答:老師的態度,偶爾會有不太適當的地方,不過沒有辦法期待老師改變,或者希望老師能幫助孩子改變。其實老師蠻頭痛這樣的孩子的,也肯定想把孩子教好,但一個老師對好幾十個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對一個孩子下細緻的功夫。所以還是得爸爸媽媽想辦法幫助孩子。

問:其實一些日常小事,我們都在和孩子商量,也能滿足孩子,但是有些事,比如說好了每天幾點睡覺,孩子就很不合作,總是在討價還價怎麼辦?

答:那麼先改變一下每天和孩子就幾點睡覺討價還價的狀態,孩子偶爾晚睡點沒關係,我們自己是那種對作息時間要求不很嚴格的父母,孩子的時間,都由他們自己掌控,慢慢他們就建立起自己的自律了。

放棄這個要求,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合作。對父母來說,合作意味着自己也要做出讓步,不要求孩子所有事情都要“配合”父母的要求的。合作是雙方的,配合是單方面的要求,這是兩者的不同之處。

問:那作業時間呢?也讓他自己掌控嗎……大人就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干預他?

答:可以考慮不每天督促寫作業,相信孩子是有理性的,跟孩子明確作業要保質保量完成,但什麼時間寫,他自己掌控。作業問題解決不好,孩子在學業上的其他表現就很難特別好。孩子能學會自己把作業管好了,也就能學會上課好好聽講、按老師要求完成課堂任務了。

問:作業要保質保量,爸媽要檢查嗎?還是讓孩子自己負責?

答:孩子小學低年級時,作業可以檢查的,讓他寫完後找爸爸媽媽來看,大人不要在他寫作業時在一邊緊盯着。

問:那如果孩子就是自己沒有安排好時間,作業沒有完成,或者完成的質量不高……應該怎麼處理呢?

作業時間的問題,可以這樣:把預期的時間延長點,多給孩子一點時間,一、二年級的孩子,確實還不會特別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比如可以和孩子約定,你每天9點完成作業,然後找爸爸媽媽來幫助檢查,有錯的地方,咱們馬上改好,然後洗涮涮9點半睡覺。

質量不高的問題,可以每天開始時跟孩子對一下作業項目,問問孩子哪個有困難,需不需要大人幫助,如果需要,就先把孩子覺得困難的部分幫孩子講清楚、解決掉,然後再讓孩子獨立去做沒有困難的部分,這樣質量就比較容易保證了。

還有,孩子有困難的部分,大人的態度一定是幫助,不批評、不責備,讓孩子毫無壓力地找大人給講解。那種發現孩子哪裏不會,大人馬上就變臉的辦法,最傷害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積極性。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