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要給孩子定下什麼規矩,又該如何實施這些規矩?

家長要給孩子定下什麼規矩,又該如何實施這些規矩?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事情都還不着急,所以就一味縱容。至於家庭教育裏面佔據重要地位的規矩,家長覺得只要孩子高興就行,等到孩子長大了自然就都懂了。但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孩子六歲之前,身體和思維都處於發育階段,是判斷力和認知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一旦缺少必要規矩的認知與約束,極易造成行爲與人格的缺失,對於以後人際關係的維護與形成是十分有害的。

那麼,家長要給孩子定下什麼規矩,又該如何實施這些規矩呢?

家長要給孩子定下什麼規矩,又該如何實施這些規矩?

1、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行爲

什麼樣的行爲是粗野與粗俗的?

比如和其他小朋友搶東西,對方不給時就打他或者搬出其他大人:“你不給我我就讓他們打你!” 這樣的孩子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強制他人服從自己,總是攻擊與脅迫他人。

那麼如何讓孩子改掉這種粗野、粗俗的習慣呢?

首先要讓孩子明辨是非,一旦出現這樣的行爲就要進行批評,明確告知孩子自己不喜歡這樣的行爲。其次要讓孩子反省自己,引導他如若再出現這樣的事情該如何處理。孩子需要被指正,也需要被鼓勵,才能不斷學會處理情緒

2、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孩子在沒有自我意識之前,對於物品也是缺乏權利意識的,他們通常會認爲只要喜歡的就是自己的。包括爸媽、玩具等,既然認定是自己的,就不會讓別人來分享半分,極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父母需要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比如拿着衣服跟孩子說明,哪個是你的,哪個是爸爸的、媽媽的,讓孩子明白東西的所屬人。

漸漸的,孩子就會形成獨立判斷的能力,如果東西是別人的自己不能隨便拿,如果是自己的就擁有支配它的權利。

家長要給孩子定下什麼規矩,又該如何實施這些規矩? 第2張

3、哪裏拿的哪裏放回去

孩子普遍會有一些亂扔東西的習慣,用完了就拋開,讓別人來給自己收拾殘局。

其實這樣的習慣是家長遷就與寵愛下形成的。凡事不讓孩子動手,孩子永遠不會學會收拾東西,依賴別人的結果就是自理能力不合格。

哪裏拿來的放回到哪裏去,既是一種規則,也是在教會孩子學會承擔與自立,是非常重要的規矩。

4、先來者先使用

在家裏,孩子是整個家庭的中心。無論是吃飯吃水果還是玩遊戲,父母都會習慣性的讓着孩子,給予他們永遠先行的權利。而其實這種遷就下,孩子形成的是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從家裏延續到外面,永遠自認爲高人一等,這樣怎麼形成與維護人際關係?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家長需要教給孩子的是先來後到的規矩。凡事不分年齡大小,先來者先有使用的權利。如果孩子來晚了沒蕩上鞦韆,就要多等一會才能坐上鞦韆;如果吃飯時孩子遲遲不來,最後就將承擔沒有飯吃的後果。

這樣幫助孩子形成規則,改掉孩子的自私毛病,在人際交往中逐漸形成平等的模式。

家長要給孩子定下什麼規矩,又該如何實施這些規矩? 第3張

5、不可以打擾別人

孩子的世界充滿新奇,一旦有了些好玩的事情就會等不及的和別人分享。比如受到了表揚、交到了新朋友,就會打斷別人正在做的事情,大神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

秉着“孩子第一”的原則,很多家長是默許孩子這樣做的,並且還高興的迴應孩子。這樣其實是在教給孩子打擾是沒關係的,孩子以後更會不顧一切地打擾別人。

很明顯,這種行爲是不禮貌的,而父母需要明確告知孩子,並且心平氣和的引導他——如果你正在睡覺,有人大聲在旁邊打擾你,你會高興嗎?在換位思考中,孩子會慢慢懂得不干擾他人的重要性。

六歲之前,是孩子的意識萌芽期,也是規則的建立期,對於孩子一生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階段。作爲家長,在這段時間內要減少對孩子的溺愛,教給他文明禮貌與基本道德等規矩,努力讓他喜歡上遵守規矩。在一個有規則的環境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