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父母,就是着急的家長!

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父母,就是着急的家長!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父母,就是着急的家長,爲什麼要這麼說呢?只要一放假就能感受到在哪裏都是人山人海,還偶遇了不少着急爸爸、着急媽媽。這樣的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好嗎?

在景區裏,身旁常常有揹着大包小包往前趕的父母,時不時回頭督促一下後頭慢悠悠的小人:快點走!快點!

在餐館裏,大人們迅速風捲殘雲完,開始嫌棄慢慢吃飯的孩子:快點吃!快點!

在很多地方,當孩子剛剛邁出探索的步伐,向自己好奇的事物靠近,爸媽立馬着急喝止:不要碰!不要動!危險!

這樣看來,對於着急父母來說,親子游或許不是難得的閒暇時光,而是勞心又勞力的糟心時刻。

中國式父母究竟有多着急?之前我們曾經討論過(點擊查看舊文——新式養娃:一個暑假竟然花掉普通上班族的年薪……)着急地把孩子送去各種學習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大部分時候,爲孩子着急的舉動都不過是在消除自己內心的焦慮感。這種焦慮感不僅體現在教育中,還滲透進入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上文中的舉例,着急爸媽們着急趕路、着急吃飯、着急阻止孩子……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媽媽,就是着急的媽媽。

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父母,就是着急的家長!

太着急究竟會產生怎樣的負面作用?

太着急會讓自己情緒失控

曾經有學者做過實驗,要求50名參與實驗的媽媽,在一個星期內不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結果只有2%的媽媽做到了。研究機構請媽媽們寫下自己情緒失控、對孩子發脾氣的瞬間:孩子出門磨蹭、孩子不肯按時上牀睡覺等等生活中常見的劇情都成了媽媽們爆發的瞬間。

研究人員通過和媽媽的談話發現,事情的真相併不像媽媽們描述的那樣,孩子們並沒有真的很磨蹭、不願睡覺,而是媽媽們太着急,她們着急出門,着急把孩子弄睡了好乾別的事情。這種來自於內心的莫名焦慮感點燃了她們的情緒,進而爆發。

想想這樣的情緒爆發能帶來什麼?帶給自己懊悔的情緒:我怎麼又吼了孩子?還帶給了孩子失落、委屈、難過等負面情緒。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像陳小春的兒子Jasper那樣有勇氣拿着喇叭向自己的爸爸喊出那句:Can you stop angry?

太着急容易凡事包辦

當催促的效果不明顯,着急爸媽們會選擇親自上陣,替代孩子迅速完成某種事宜。孩子吃飯慢,或者吃得到處都是,着急爸媽們趕緊接過碗勺來喂。於是,看着別的孩子1歲多就能獨立吃飯,自家孩子2-3歲了還要餵飯,着急爸媽們又開始着急了:我家寶寶難道沒有別家孩子聰明?

這樣看來,凡事包辦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在很多能力上落後於他人,還會讓父母陷入着急的惡性循環中:越着急做得越多,做得越多越着急。

那麼,如何避免自己成爲着急父母呢?可嘗試從以下兩方面着手:

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節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成長有快有慢,做事也有自己的習慣和偏好。身爲父母,關鍵在於要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節奏。在這點上,我有位朋友做的非常好,舉個例子給大家感受一下:

每次出門前小花都顯得慢吞吞,全家人都等着很着急,但小花媽媽卻說,小花只是很多事情做的不熟練,不允許大家催促她,但背地裏和小花做了很多溝通。比如,每次出門前,會提前告知出門的時間,並幫她理順出門前應該做的事情:洗漱、穿衣服、收拾書包、穿鞋等等。

到了出門前,小花媽媽就不再說什麼了,但會默默計時,出門後再和小花分析:今天遲出發了十分鐘,小花在幹什麼?小花回答道,有一個課本找了5分鐘才找到,臨出門前想到養的小魚沒有換水,又花費5分鐘去做這件事。說完後兩人一起總結:今後寫完作業要把作業本收好,如果早上出門來不及給小魚換水,下課回來也來得及……久而久之,小花學會了計劃,也找到了自己的節奏,現在出門前她不用媽媽提醒就能計算設置好起牀的時間,然後再計劃的時間內完成所有事項,準時出門。

你看,比起無用而單一的催促,和孩子一起調整並認可她的節奏不是更好?

做父母唯獨不能缺乏耐心

有人說,養育孩子就像牽着蝸牛散步,唯獨不能缺乏的就是耐心。耐心的父母在看到孩子接近危險物品時,不會只是着急下命令禁止,而是耐心地教他認識危險、賦予他識別危險的能力。耐心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吃飯慢時,不會只是簡單地催促或包辦,而是教他如何利用好工具吃得更快。

耐心的父母,在想要開口催促的那一刻,總是不忘問問自己:真的需要那麼着急嗎?眼下真的有迫在眉睫的事情着急去做嗎?

若沒有,不妨和孩子一起慢下來呀,陪他一起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