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就是對孩子全部的愛!

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就是對孩子全部的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說家長是很愛孩子的,但是,愛也是有程度的,給孩子過多的愛,只會傷害到孩子,讓孩子變得一無是處,不懂的感恩。

1、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曾說:你知道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爲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前段時間有一個視頻廣告爆紅網絡:

一個剛去海外8天的留學生想讓自己的外國朋友嘗一嘗中國最好吃的料理:西紅柿炒雞蛋。

可是發現自己不會做,於是給媽媽發信息求助,無奈媽媽的遠程語音教學自己並不明白。

於是大洋彼岸的父母乾脆起身錄視頻,現場示範教給兒子

西紅柿炒蛋贏得了朋友們的一片盛讚。

但是,當朋友們問起兩國的時差時,他才突然意識到中國的此刻才凌晨4點。

男主人公不經低下了頭,而遠在家鄉的父母卻依然抱着電話等待孩子的消息......

很多人被煽情默默流淚,也有人吐槽男主人公就是中國巨嬰,媽寶男。

這確實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教養方式。

西方的父母只對未滿18歲的孩子負責,中國的父母卻要爲自己的孩子操累一輩子。

中國式育兒極具自我犧牲精神,可是父母的付出和犧牲,有時候並沒有換來熱氣騰騰的好日子,反正造成了很多親子關係的困局。

2、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也許很多家長會說,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找不到尊重和溺愛孩子的界限。

管的多了,被說成不理解孩子,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對孩子言聽計從,又被指責太溺愛孩子,慣子如殺子。

所以,我們不妨一起先來看看溺愛有什麼表現。

特殊待遇、輕易滿足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

比如:吃“獨食”,他喜歡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

只要孩子想要的就二話不說滿足孩子的需要。

這樣的孩子會變得理所當然,不會懂得跟人分享,更不珍惜所擁有的物品。

生活懶散、包辦代替

允許孩子想怎樣就怎樣,生活上沒有任何規律性。

寵慣孩子飯來張口,衣來張手,沒有一點自理能力。

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如何能夠獨立。

大驚小怪、過度保護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跌倒,從跌倒中爬起來的孩子會變來越來越堅強。

而有些家長往往孩子跌倒了就大驚小怪,而限制孩子某些行爲,過度保護。

這樣的過度保護會令孩子變得懦弱。

當面袒護

有時父母教孩子,奶奶/外婆護着:“不要太嚴,他還小呢。”

這樣會導致孩子教不了,因爲這樣會令他無是非觀念,時時有人護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就是對孩子全部的愛!

3、對孩子愛得適當,愛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長。

已經走進溺愛這誤區的爸媽們必須及時糾正過來。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糾正溺愛呢?

平等對待

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爲中心”的意識,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越感。

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別人一起分享。

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不要輕易滿足要求

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

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比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

讓孩子學會爲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避免隔代溺愛

有時父母教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會護着。

家長應該首先和老人溝通好,遇到孩子做錯事時,老人可以到別的房間去或者藉故出去,讓家長單獨來解決。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我自己乾的要求。

家長利用這機會從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讓孩子嘗試自己做。

4、中國俗話說:“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

這是告誡家長怎麼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麼樣去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道德教育。

不要只是抱怨,別人家的孩子爲何那樣懂事,我家的孩子卻是個小霸王。

以愛之名的保護其實是一種剝奪,它剝奪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兩種感受:滿足感和邊界感。

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變身霸王並非一日之功,當孩子習慣了索取,他們就忘記了感恩。

他們總在希望別人不斷地給予,也不會想到自己要爲長輩們做些什麼事情。

要知道,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到童年。

熊孩子得罪了親戚朋友,還能用人情抵債。

但是,今天你還在爲熊孩子得意,將來熊孩子走上社會就要哭泣。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