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還能是孩子心中被牽掛的地方嗎?

家,還能是孩子心中被牽掛的地方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男孩成長,作爲父母,無不期待他能夠像雄鷹般展翅飛向廣闊的天空!但,當男孩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父母的視線裏,忍不住又暗自神傷:家,還能是孩子心中被牽掛的地方嗎?

(一)、不久前,遇見了玲姐,面容憔悴,原來這段時間,她的家裏發生了大變故。

玲姐有一個優秀的外甥,名牌大學畢業後,爲了愛情,留在了河北。家鄉在南方沿海城市,經濟發達,生活環境舒適,但在愛情面前,小夥子選擇了他鄉,準備在異地與女朋友買房、成家、生活。

本以爲生活可以朝着既定的方向發展,誰料突然傳來外甥病重的消息,癌症晚期!這個消息猶如五雷轟頂,令人無法接受,從接到消息到侄子去世,期間僅僅只隔月餘。

養育了二十多年的兒子啊,活蹦亂跳地送他出門求學,接回來的卻是一盒骨灰。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慟,唯有自知。家不成家,日子也過不成日子,玲姐說,回來後,她的大姐和姐夫就離婚了。短短時間,一個家庭如此之大的變故,讓她找個做妹妹做阿姨的,奔波得心力憔悴,心痛難忍。

一邊說,玲姐一邊忍不住掉眼淚,因爲她也是當媽的人,有一個比外甥小几歲的兒子,且外甥從小都是玲姐看着長大。就這麼一下子沒了,玲姐到現在都覺得無法接受,特別悲傷。

“如果換做是我的兒子,我怎麼都不會同意放他一個人去那麼遠的地方!退一萬步說,就算孩子遠在他鄉,如果做媽的平時對孩子關心一些,或許我的外甥不會走那麼快……”

玲姐說着,言語之中,忍不住對大姐的埋怨。

原來玲姐的大姐從來都是一心撲在麻將桌上,對孩子的生活與學習並不特別上心。老天卻如此眷顧,送給她一個懂事的孩子,外甥從小獨立、懂事、自理,事事不用他母親操心。或正介於此,在畢業後留還是回的問題上,孩子有着自己堅定的意見。

“我的兒子現在住校,每天晚自習後都會主動打電話給我,所以孩子哪怕是咳嗽感冒,我都能第一時間知道,能督促他按時吃藥。特別是男孩子,年輕好勝,對自己身體大多不上心,我大姐三個月半年纔會記得跟兒子通一個電話,那還怎麼能夠了解孩子情況呢?唉……”

玲姐的嘆息,道不盡外甥英年早逝的扼腕痛惜。但是她跟我講的這個事,卻讓我這個有兒子的媽深有感觸:

是啊,當孩子漸漸成長,他的世界越來越大,越來越精彩。如果說,我們現在是孩子的世界,未來我們卻成爲孩子的牽絆。家,在他們心裏到底有幾分重量?在孩子心裏,父母又有怎樣的位置排序?

家,還能是孩子心中被牽掛的地方嗎?

(二)、我想很多父母的心情都是矛盾的,既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番作爲,又希望家能夠在孩子心裏留一席之地。

一個孩子,家在他心裏有多重,他從小能夠在家裏得到的感情就有多少深。一個原生家庭帶給孩子是溫暖還是涼意,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孩子對家牽掛的程度。

我記得自己剛讀大學那會,大學的生活,給了我無比的新鮮感與興奮感,感覺自己就像是被放出籠子的小鳥暢快自由。

一個寢室8個人,大家都是頭一回出來獨立生活,但表現出來的狀態卻各有差異。那時候,我無法理解與接受,室友中爲什麼有幾個人,會天天掐時間給父母打電話聊天?並且在開學初那幾天,甚至說着說着就哭了。

她們對家的那份思念,我無從體會。我也學着她們的樣打電話回家,在“吃過飯了嗎?”之後,電話聽筒安靜的瘮人,我不知道說什麼,電話那頭的父母也不知道說什麼,於是匆匆掛斷,再不想多說一句。

後來,漸漸地,我明白了,也開始羨慕。因爲她們從小生活在被父母關愛的生活環境裏,她們的父母會抽空來學校看望,只要看父母那麼笑盈盈,充滿溫柔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孩子,就能夠知道,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有多親密!她們甚至還可以在父母面前繼續撒嬌……

再回望我自己的原生家庭,忙於生計奔波的父母,何來這樣的心思與精力?我們的不打擾就是最好的懂事!

當一個孩子漸漸習慣了被父母忽略,那麼與此同時,家在他心裏的砝碼也漸漸輕了起來。所以我很能理解玲姐的外甥,理解他當初的選擇,理解爲什麼媽媽沒給他打電話,他也沒有給家裏打電話的原因。因爲他沒有拿起電話的習慣,因爲他沒有在電話裏與家人暢聊的能力,這背後的根源則是,從小缺失的彼此關懷,彼此問候的儀式感,以及成長過程中,與父母建立的親密感!

(三)、一個孩子未來的路走得有多遠,與他心裏是不是有家,是兩個概念。他可以遠在天涯,卻時時掛念父母,他或許近在咫尺,卻冷若冰霜。

孩子無疑是要成長並離開父母生活的,而讓他學會未來牽掛父母的,正是從小培養的親密的親子關係,以及在平常生活裏的儀式感——讓孩子從小擁有拿起電話的習慣和能力。而這個,極其需要父母有意無意的培養。

兒子大班以前幾乎由奶奶一手帶大,吃喝拉撒睡,包括讀書,都是在奶奶家度過。可以說,兒子與奶奶之間有着超乎常人親密的祖孫關係。但是當孩子接回自己家之後的表現,卻讓我漸漸明白,這種親密關係的維護,需要用一種儀式進行維持——問候。

孩子回到自己家後,熱衷於玩耍,如果不是主動提醒他,他是不會想起主動給爺爺奶奶打電話問候。即便有時候,爺爺奶奶電話過來,遇上他正在玩,他甚至心不在焉,匆匆講完掛掉。同樣的情況就是,當兒子住在了奶奶家,他也忘卻了爸媽。

孩子有這樣的表現,並不是說他對爺爺奶奶的感情不深,只是在他的生活觀裏缺少一種儀式感,學會問候!打電話則是最好的維持媒介。在一段時間以後,在有意無意的引導下,孩子漸漸明白了:需要每天給爺爺奶奶去一個問候電話,電話的時間不必很長,但是電話的形式不可少,要學會問候與關懷。

從一開始的抗拒,心不在焉,不知道自己要跟爺爺奶奶聊什麼,到現在到點一經提醒,孩子便能主動拿起電話撥號碼。雖然,祖孫之間的聊天內容來來去去還是那麼幾句,雖然第二天的通話內容,聊的還是那兩句,但起碼孩子有了拿起電話的意識,學着去找話題溝通的能力。

家,是一面鏡子,你給孩子多少溫暖,孩子也將回報給你多少感動。拿起電話,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若一輩子都能拿起,卻需要大大的愛的能力。當愛從小成爲習慣,即便孩子成長遠行,你依然能夠收穫他的溫暖。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