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什麼是真正的賞識教育?我們要怎麼樣去認清孩子的優缺點?

什麼是真正的賞識教育?我們要怎麼樣去認清孩子的優缺點?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賞識教育掀起一陣熱潮,然而鋪天蓋地的表揚和稱讚似乎也沒有真正有益於孩子的成長,而賞識教育的一些經典句式卻將家長的稱讚圈禁起來。

我們不禁要發問,真正的賞識是什麼?怎麼樣恰如其分地讚揚孩子?

重新思考“賞識教育”

很多人以爲賞識教育就是無條件地誇孩子,不管孩子做了什麼都是“孩子,你真棒!”

漸漸地父母發現這樣稱讚孩子,孩子變得不能接受任何糾正和批評,有了錯誤說不得,鬧脾氣,更別提改正錯誤了。

也有的孩子變得膽怯了,沒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事情堅決不做,不能接受挑戰,提高自己。

很多父母對賞識教育產生了疑問:是不是不應該實行賞識教育?

一個孩子需要讚揚,這一點毋庸置疑。很難想像一個孩子在一個沒有讚揚的家庭成長。讚揚是親子關係的潤滑劑,讚揚是鼓舞孩子士氣的風帆,讚揚有時候還是教養孩子時的四兩撥千斤。

現在要抓住的要點是,什麼是真正的賞識教育?

真正的賞識教育應該是我們能認清孩子的優缺點,激發他們的內部動機,對他們產生持續的影響,而且通過我們的評價方式,讓孩子自己逐步學會恰當評價自己。

稱讚孩子既關乎父母真實情感的流露,也關乎從小建設孩子的“成長型心理定向”。

什麼是真正的賞識教育?我們要怎麼樣去認清孩子的優缺點?

稱讚要具體而真誠

無條件地稱讚孩子,用“孩子你真棒”這樣的方式去稱讚,恰恰是違背了稱讚的第一個原則,即稱讚必須是具體的,誠懇的。

具體的稱讚是父母用讚賞的語氣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而不是泛泛的、籠統的、無差別的一句:你真棒!你真好!

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高興地拿給媽媽看,媽媽說:啊,你畫得真棒!這樣空泛的誇獎其實並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而且他也不知道媽媽是從哪些方面評價他的,在哪些方面欣賞他的畫。他可能會覺得媽媽在敷衍他,並沒有好好地欣賞他的畫。他也無法學習將來怎麼評價自己。

如果媽媽說,啊,你這幅畫畫的是昨天我們一起讀過的書裏的場景啊,我太喜歡這個場景了!哦,你居然沒忘記在遠處畫上那個山坡和湖,簡直太仔細了!媽媽能看出來你花了很多心思,而且你的記性也不錯喲。這些具體的稱讚能引起孩子的共鳴,他付出的努力被認可了,從而升起自豪感。下一次他畫畫的時候,可能會想起媽媽的評價,會更仔細或者努力回憶細節等等。

媽媽通過這樣具體的評價,孩子能夠發現自己的這些閃光點。

所以,當我們真心地去欣賞孩子,就一定能發現閃光點。當用我們的語言誠懇地去描述這些閃光點,並且讓他知道這些閃光點帶給我們的感受,孩子就能體會到我們的真誠,跟我們變得更加親密,此時,我們帶給他們的稱讚也就能真正激勵他們。

有些媽媽可能會說,我又不懂畫。我不知道怎麼說啊。你不懂畫不要緊,但是這幅畫會帶給你一定的感受,你只要描述自己的感受就好了。第一條說的就是關係到你流露真誠的情感。

我家大寶第一次爲募捐遊“游泳馬拉松”,遊了兩個小時,快4000米。結束後,我就抱住他說,哇,你第一次遊,堅持下來了,我太佩服你了!我的確很佩服,因爲我自己不會游泳。這就是我當時真實的感受,告訴他,他也很開心。

稱讚將關注點引向過程

我們稱讚孩子的目的是激發他們內在的動力,讓他們逐步認清自己的能力,逐步恰當進行自我評價。所以,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引導孩子去關注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而不是隻關注事情的結果。我們對孩子評價的方式往往影響孩子將來對自己的評價。所以,當我們去稱讚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認識到帶來成功的這些因素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而不是不可控制的因素。

這個很重要,當孩子認爲我可以通過控制這些因素獲得成功,那麼,在以後類似的情形裏,他依然會盡量去運用這些因素,也就是我們說的,激發了他們內在的動力;如果孩子認爲我上次的成功是不可控制的因素,也就無法激勵他們內在動力。

比如說,孩子一次考試考得好,如果我們稱讚他:你這次考得不錯,因爲你之前準備地很充分,而且你考試的時候很仔細,一些容易馬虎的地方你都做對了!這些因素--充分做準備、仔細,都是孩子可以控制的。下一次考試,他還會繼續努力這麼做。

這樣的評價方式,心理學家稱之爲“成長型心理定向”,促使孩子把好的結果歸因爲自己的努力、仔細等等可以控制的因素。

經常這麼評價,孩子也逐漸會用“成長型心理定向”來評價自己。在他考得不理想的時候,就不怕媽媽給他指出來:你看,這次不理想是因爲你這個地方理解不夠,或者那個地方沒學透。把這些漏洞補上,就沒有問題了。孩子就會努力去把知識薄弱的地方去補上。

如果孩子考試考得好,媽媽稱讚他:考得真不錯,我就知道你很聰明!聰明、天分、運氣這些因素是人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

這種評價方式,心理學家稱之爲“固定型心理定向”,促使孩子把好的結果歸因爲天分、運氣等無法控制的因素。

經常這麼評價,孩子也會形成“固定型心理定向”。如果他考得不理想,他會特別泄氣:那是因爲我笨,這方面內容我就是學不好,或者我運氣不好,老師偏偏考到我不擅長的地方。這樣孩子的能動性就喪失了。

以德韋克爲首的心理學家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發現,

經常被“固定型心理定向”稱讚的孩子更加註重事情的結果,不願意挑戰自己;

經常被“成長型心理定向”稱讚的孩子更加註重事情的過程,願意接受挑戰,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比如,兩組兒童完成一個拼圖測試。他們分別得到“你是聰明的”和“你是努力的”不同的稱讚。接下來,他們可以自選一組更容易的拼圖或者更難的拼圖。前一組的孩子大部分選更容易的,因爲他們想保持“我是聰明的”形象;而後一組,大部分選更難的,想繼續挑戰自己。

所以我們怎麼稱讚孩子,方式很重要。父母自己需要具備“成長型心理定向”,需要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即使孩子一次考試沒考好,一次比賽沒獲勝,我們仍可以從中找到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不氣餒,看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去彌補做得不夠的地方,只有這樣纔會點點滴滴、持續進步。

不必拘泥於句式

很多父母看了德維克的實驗的介紹,學到一句話:一定要誇孩子努力,不能誇孩子聰明。於是,很多父母誇孩子的時候很拘泥,糾結於一定的句式。

有些父母擔心:如果孩子確實聰明,他不怎麼努力就考好了,我再誇努力,就顯得不真實了。

我的建議是,稱讚孩子,一定不要拘泥於什麼句式,一拘泥一定就會顯得不真實。

美國心理學家所說的“努力(efforts)”不是中文裏面的“刻苦”,“用功”的意思,而是體現了重視過程而非結果的一種思路,即在這件事情裏,你付出了什麼。在完成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很專注、你一直保持着熱情和興趣、你能積極跟別人合作等等,這所有的“付出”就是“努力(efforts)”。所以無論他是否輕鬆做到,是否最後成功,我們都可以去稱讚他在這個過程裏的付出,讓孩子知道我們對他的欣賞和情感,這纔是激勵孩子的動力。

至於是不是一定不能稱讚孩子聰明?我認爲,關鍵不在於是否稱讚孩子聰明,而在於改變孩子的心理定向。

我們不能稱讚一個有“固定型心理定向”孩子聰明,那樣的話,在他遭受失敗時會打擊他,使他消沉;

但是,我們可以稱讚一個有“成長型心理定向”孩子聰明,因爲孩子非常清楚,聰明不聰明,並不是主要因素,即使我聰明,我也得付出努力。我的能力會隨着我的不斷努力而提高。對於能夠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被稱讚聰明並不會誤導他。

我建議,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去培養孩子“成長型心理定向”。因爲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我們自己在家很小心,不表揚孩子聰明,我們無法阻止別人誇孩子聰明,如果這個孩子確實很聰明的話。鄰居街坊、老師同學,這些人的評論都會影響孩子,我們只能用“成長型心理定向”武裝孩子,讓他自己可以去消除一些外來的影響。有“成長型心理定向”的孩子能夠接受:是的,我很聰明,但是,如果我不努力的話,我將浪費我的天分,將來一事無成。所以,我的付出依然很重要。這樣的孩子,不會在周圍人誇他聰明的時候沾沾自喜而迷失方向。

所以,真正的賞識教育,應該建立在父母和孩子都具備“成長型心理定向”基礎上,父母用心觀察孩子,真心欣賞孩子, 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稱讚其實是很自然的情感表達,不需要一定的形式。孩子感受到的是來自父母的情感和欣賞,從而被激發並逐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