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醜陋的世界,我們到底該教給孩子什麼樣的安全教育?

醜陋的世界,我們到底該教給孩子什麼樣的安全教育?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瞬間,但是也有醜陋的一面,那麼我們平時和孩子的相處中,該教給孩子什麼樣的安全教育?

前一段時間,一則令人心痛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

楊某開車回家,看到17歲的女孩張某獨自行走,便心生歹意。於是他以汽車剎車有問題爲緣由,騙女孩進車幫忙。

隨後,楊某在車內將女孩用膠帶捆綁,然後將其姦殺。爲了逃避責任,楊某又將這個17歲女孩的屍體肢解焚燒。

現在,犯罪嫌疑人已經被逮捕歸案了,可是這個只有17歲的女孩,還沒來得及享受到成長的快樂,就已經去世。

作爲一個女孩的媽媽,這篇新聞,讓我感到憤怒、焦慮與不安。

轉頭望向女兒,看見她甜甜的微笑,心裏不由擔憂,她以後是否也會遇到這樣的惡人,如果遇到這樣的惡人,她是否能保護好自己?

因爲善良助人,女孩被殘忍姦殺的故事,不止發生過一起。

4年前,17歲少女胡伊萱因爲樂於助人,送身體不適的孕婦回家,結果自己命喪虎口。原來,這名孕婦讓妹子把自己送回家的原因是,爲了供自己丈夫姦淫。

事後,孕婦的丈夫,殘忍地殺害了這個善良的女孩。

醜陋的世界,我們到底該教給孩子什麼樣的安全教育?

可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又發生了另一起虐殺案件。

年僅25歲的李洋潔,在德國留學時,被一名看起來柔弱的陌生女性求助。隨後,她被誘騙至該女性與其男友的家中,經歷了慘無人道的性虐待。

在長達數小時的虐待後,她最終因身體創傷導致大量遊離脂肪粒流入肺中不幸身亡。據說,在她臨死前,淒厲的慘叫聲響徹整個樓棟。

在這個世界上,善良的女孩子,好像更容易遭受到世界的惡意。

但是,誰又能說在性侵、拐賣面前,善良的男孩就能倖免於難了呢?

去年,我曾看到一篇報道。

這篇報道指出,男性遭受性侵的概率是女性的兩倍,且因爲本身擁有較好的反抗能力,往往比女性更容易遭受到輪姦和暴力虐待。

更讓人痛心的是,因爲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大部分男性受害者在性侵發生之後無法維權,還有可能要面對來自社會的嘲笑。

相比女孩,遭受過性侵的男孩往往會有更嚴重的心理創傷,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從創傷中走出。

虐童、性侵事件頻頻見諸媒體。面對不安全的社會,我的內心是焦慮不安的。

放在以前,我會覺得最該教給孩子的是善良,因爲善良是人類最寶貴的美德。但美德無法保護孩子,甚至還有會被惡人利用的可能,成爲傷害孩子的武器。

那麼,面對世界的不安全,我到底應該教給孩子什麼呢?我陷入了深思。

是該教育孩子不要善良嗎?

壞人的確可能會利用善良去傷害你。可是,社會心理學說過:相比不善良的人,善良的人更容易收穫友誼,擁有良好穩定的社會關係,以及更全面的社會競爭力。

是該教育孩子“陌生人都很壞”嗎?

我們不能排除孩子遇到危險陌生人的可能性。可是,陌生人中也有好人,熟人中也有壞人。

那麼,我們應該教育孩子,你不能相信任何人,包括熟人嗎?

可是,孩子又該如何面對爸爸、叔叔、老師等男性熟人,如果讓孩子把至親好友們都預想成潛在的犯罪者,我想孩子會陷入更大的困惑之中吧。

那麼,我們應該教育孩子背熟安全守則,告訴孩子隱私部位不能摸不能跟人去小房間?

抱歉,我們很容易高估孩子的記性和理解能力,低估犯罪分子的智商。伊利方舟曾做過一個很著名的兒童安全測試——讓孩子給陌生人開門。在實驗開始之前,幾乎每個父母都信誓旦旦地保證,自己的安全教育很到位,孩子肯定不會給陌生人開門。

可結果最終打了家長們的臉,被測試的孩子中,高達79%都沒有招架住陌生人的謊言,選擇打開大門。我相信如果是熟人的話,開門的比例會更高。

我發現,好像沒有十全十美的教育方法。也許,這就是作爲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最爲難的地方吧。

在很多時候,當我們想通過一種“明確、簡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是行不通的。

因爲絕大多數的時候,方法背後凝聚的經驗是有侷限性的,而我們生活卻是複雜多元的。

想讓孩子不受到傷害,僅僅憑藉某種方法是難以生效的。

如果說,真正有什麼能夠幫助孩子,讓孩子在危難中保護自己的,我想,那不該是我們教給孩子的方法,而是孩子對環境的判斷能力。

我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說英國兩名兒童差一點在醫院被綁架,多虧母親告訴過孩子一句名言,讓孩子們躲過了人販子的算計,保護了自己。

這句名言就是:

你不應該遠離陌生人,而是應該學會判斷什麼是他人的古怪行爲,並作出行動。

如果一個老師要求單獨約孩子到校外談一談,這個要求就不合常理。爲什麼一定要離開學校?校內不能談嗎?孩子不應該屈從於權威和老師一起外出。

同樣的,一個叔叔跑過來說,我要和你玩一個遊戲,但要求你必須保密。這個需求同樣是不合理的。因爲玩遊戲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孩子不應該因爲對方是熟人就放下警惕。

孩子能夠識別出他人的古怪行爲,就是擁有對危險情形判斷能力的一種表現。

然而,想要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因爲,我們不但要告訴孩子什麼是隱私部分,什麼是身體權利,還要——

1.保護孩子的感受能力

人類天生對危險有敏銳的感知能力。

在漫長的進化史上,只有對危險有足夠敏銳觀察力的人類祖先才更有可能躲開危險,存活下來。因此對危險的敏銳洞察力,其實是根植在我們的基因之中的。

可是,到了現在,我發現身邊有許多孩子卻喪失了這種能力。

寶寶:媽媽,這個菜不好吃!

媽媽:怎麼會不好吃呢,多好吃啊,你再嚐嚐。

寶寶:(更大聲)就是不好吃嘛。

媽媽:好吃,我們大家都覺得很好吃啊。

爲人父母都知道保護孩子感受的重要性,但是日常工作太忙事情太多,總有做不到的時候。

誠然,服從會讓教育孩子變得更輕鬆一些,但當孩子不相信自己的感受而服從我們的感受時,我們又如何確保他們能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被大人們說的“常識”牽着走,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感受呢?

2.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觀點,敢於表達自己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孩子們最大的責任就是記住大人告訴自己的事情,不能討論,更不能提問。

“爲什麼天空是藍色的,不是綠色的?”、“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裏?”

我小時候就因爲愛提問,被媽媽視爲是調皮搗蛋的孩子,甚至經常被她拿來作爲茶餘飯後閒聊的反面教材。

可是,想要讓孩子有自己的觀點,敢於表達自己,那麼,有時候,教育需要和傳統反着來。

要從孩子的問題開始、要讓孩子自己啓動自己的大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有挑戰大人權威,甚至頂嘴的時候。

這個時候,你的心裏未必會很好受。但是,衝撞意味着孩子的獨立意識在覺醒,這是孩子在長大成熟的表現啊。

所以彆着急着生氣,靜一靜,和孩子好好溝通一下。

一個在民主、自由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更獨立自信,也更會表達自己,拒絕壞人提出的請求。

3.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遊戲

當然,刻意的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

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功課,我們還要和孩子一起講故事和做遊戲。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化孩子的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

你看,上面這三件事情,每一件都比我們在各類書籍、育兒文章中看到的安全法則更復雜,實施起來更費時間,但也更有效。

曾在某親子論壇看到過一篇帖子,樓主講述自己抱着感恩的心對待婆婆,爲婆婆洗過腳、賣過很貴的衣服。但最後婆婆卻慫恿丈夫離婚,還想盡辦法騙走了她唯一的房子,最終離婚後的她除了負債一無所有。

文章的結尾,樓主告訴大家,她以後有了孩子,一定不會讓孩子學會善良。

留言中,有一大片人在爲她的做法叫好。

可是,她所遇到的問題真的是因爲善良嗎?我想,應該不是的。至少在那篇文章中,我隱約感受到她對被愛、被認可的渴望,纔會對婆婆的無理要求一再縱容。

所以,我們能不能放開善良,把問題放在更值得關注的問題上?

盧梭曾說過: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是一無所有的、是愚昧的、是最需要幫助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需要判斷的能力。而所有這一切,都要從教育中獲得。

最好的安全教育,就是讓孩子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你說是不是哪?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