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你不能代替孩子的一生,培養決策力從現在就開始

你不能代替孩子的一生,培養決策力從現在就開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是不是經常看到這一類人:遇事沒主見,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別人做什麼,他就做什麼。甚至,動不動就說我爸我媽說怎樣怎樣。

其實,這是在大人和孩子身上都存在的問題:無法自主決定自己的事情,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乏對一種能力的培養——決策力。

你不能代替孩子的一生,培養決策力從現在就開始

爲什麼孩子需要訓練決策力

什麼?小孩子也談決策力?

決策力不是成年後的結婚、工作選擇,以及領導和老闆們的事情麼?這麼重要複雜的能力,有必要對孩子就進行訓練麼?其實,不管看起來有多複雜,決策力簡單來說就是獨立思考,最終作出適當決定的能力(Decision-making),與領域或年齡並無關係。

你不能代替孩子的一生,培養決策力從現在就開始 第2張

在不同年齡階段,決策力都對人的行爲影響重大。

對孩子來說,決策力簡言之,就是做決定。那麼選 a 還是選 b 這樣簡單的事,有這麼重要麼?做決定,是思維的過程,是以大腦前額質皮層爲主導的一種「高級能力」,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豐富且高質量的日常體驗得到提升。

通過訓練決策力,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方式、自主性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有助於孩子成爲一個智慧的決策者。

當孩子自己做出了決定,並且一次次體驗決策所帶來的或好或壞的結果,然後去接納它,他們理解了決策與結果共存。這一過程給予了他們最直觀的、關於「嚴謹周全地思考再作出決定」的體驗。這項能力的獲得將來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孩子抵抗住外界的消極影響。

研究表明,習慣了「被決定」,缺乏自主性的孩子離開了爸媽之後,更加容易受到來自同伴的影響,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

4 個方法幫助孩子訓練決策力

從今晚吃什麼,出門穿什麼,先玩遊戲還是先寫作業?到要不要和小明做朋友,昨天和小明吵架了,今天要不要理他?選擇無處不在,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孩子做決策。

你不能代替孩子的一生,培養決策力從現在就開始 第3張

1、把選擇權給孩子

最基本、最簡單的訓練決策力的方式就是提問。通過提問,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儘可能多的機會進行自主選擇。

和孩子一起討論他的日程,而不是由你全權代理。比如詢問孩子「今天想去水上樂園還是動物園?或者你有其他什麼想法?」「去完水上樂園我們再去做什麼呢?」「晚飯就在外面吃吧,你想吃什麼?」「可是爸爸不愛吃漢堡,有沒有辦法讓大家都滿意?」說到底,這一方式的關鍵在於把孩子當成自主的主體,有思維能力的人,放開「小孩子懂個什麼」的想法,讓孩子主動參與到他自己的生活中。

可是對於沒有語言能力的孩子,我們也需要讓他們參與麼?當然。需要注意的是,讓孩子參與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要和孩子的年齡及發展程度相匹配。對於還不具備複雜思考能力的低齡幼兒,可以給出有限的選擇,如二選一。

小星仔就有睡前閱讀的習慣。大約一歲開始,每次閱讀前媽媽都會挑選兩本書放到他面前,用手指指着書問他,「你想先看哪本書?指給媽媽看」。

長期的堅持,讓小星仔從一開始胡亂一指,到後來漸漸地明白了這項指令的意思,會帶着明顯的偏向指向他喜愛的那本書。所以說,千萬別小看一歲半到兩歲的寶寶,他們已經具有了進行選擇的潛力。這是孩子的自主性開始飛速發展的階段,爸媽們可要抓住時機多多爲孩子提供發展的機會喲。

2、你也要愛說「爲什麼」

引導思考是日常詢問的延伸。當孩子有了更強的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之後,父母可以在提問之餘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問題。一個最簡單的小延伸就是進一步地詢問「爲什麼呢?」。

瞭解自己的想法,爲現象尋找解釋是一個非常高級的認知能力。通過尋找解釋,孩子初步瞭解了因果關係,事物之間的聯繫,同時也在理解簡單的抽象概念,最終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也許在你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孩子只是憑着簡單的直覺作出了一個選擇。而通過你的詢問,孩子可以動起小腦瓜,爲自己的選擇找到解釋。

家長簡單的一個「爲什麼」的小問題,成爲了引導孩子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時機。同時,孩子心裏有些模糊的想法,家長利用提問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出來,這幫助孩子既鍛鍊了語言能力,又捋順了自己的思緒。在兩到三歲時,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這種潛力,家長可以循序漸進,鼓勵孩子用更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孩子三四歲之後,可以引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在已有選項不盡如人意時,是否可以尋找更多途徑解決問題?

比如小明這個月還剩下一個買玩具的額度,糾結是要買玩具 A 還是玩具 B。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小明思考更多:「不如這個月先買一個,下個月再買另一個?或者咱們把這個月的額度積累到下個月,買一件比 A 和 B 還要棒的大玩具?也許你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

這些更深層次的引導,讓孩子慢慢從僅僅做「選擇」延伸到思考「我還可以怎麼做?」,這擴展了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們從接受選擇之一,延伸到了主動作出決定。

你不能代替孩子的一生,培養決策力從現在就開始 第4張

3、談談元認知,做聰明的思考者

所謂元認知,簡單而言就是「思考我是如何思考的」。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對做過的決策進行回憶和反思,例如詢問孩子「上週你爲什麼會選擇去看球賽而不是參加好朋友的生日聚會呢?結果怎麼樣了呢?」「你覺得你做的決定是對的麼?爲什麼?」「你當時有更好的選擇嗎?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另外,也可以討論和思考日常的生活。比如孩子最近完成了老師要求的一個報告。你可以和孩子就這項普通的家庭作業進行討論。詢問孩子:

你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報告的?
其中的每一步(例如查找資料)都使用了哪些方法?
哪些方法很有效,哪些又讓自己走了彎路?
有什麼你想過但是沒實施的方法?爲什麼沒有選擇用這個方法?
以後還有沒有改進的空間?
……

這種思考可以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興趣愛好、社交技巧等等。其主旨是培養思考的習慣,並且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思考進行反思和評價,成爲更加聰明的思考者和決策者。

這種反思讓孩子主動地將自己的選擇和事情的發展聯繫起來,通過對自己採取的策略,對事情的結果、發展和對自己的選擇進行分析和反思,更加理解自己思考的優點和不足,進而爲下一次決策作出引導。

4、多示範,言傳也要身教

父母示範也可以幫助孩子做決策。所謂父母示範,是父母可以將生活中自己的某些決定和做法向孩子陳述和解釋。即使是新生的小寶寶,同樣也可以運用這個方法。

寶寶拉了粑粑,你把他抱起來說:「小寶拉了粑粑呀,那咱們先趕緊把髒尿布換了再接着玩吧,不然寶寶會紅屁屁的,紅屁屁會疼哦。爲了避免紅屁屁,我們要擦得很乾淨。嗯,還要擦一點屁屁膏。」

在這個過程中你向孩子解釋了爲什麼要先換尿布而不是接着玩,以及你進行其他動作(擦乾淨,擦屁屁膏)的原因。不要擔心他們聽不懂。在這一次次的描述中,你在向孩子展示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維過程,小孩子的學習和模仿能力可能遠高於你的想象呢。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你可以同他們分享越來越多的話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定,以及你爲什麼這麼做的理由。讓孩子理解爸媽的做法也是有理由的,也是他們思考之後作出的決定。同時,通過言傳身教,孩子也能夠理解「我」也可以參與到這種決定之中。

你可以一直給孩子最好的選擇。可是,爸媽的「最好」不等同於孩子的「最好」,在一次次被動地接受中,孩子喪失了對自己生活的主動權,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容易變得不那麼自信。

爸爸媽媽們在合適的引導下,不妨把選擇和決定的機會還給孩子,讓他們爲自己的人生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