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小時候缺的愛,都長成了心上的繭

小時候缺的愛,都長成了心上的繭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他身邊的人都覺得他很優秀,他也很享受被人稱讚,但在他的心底卻埋着一個很大的恐懼:他其實什麼也不是,不值得被愛。

Mark的這種狀態,其實是童年時期情感被忽視的結果。Mark經常會想起他的童年:

媽媽,我數學考了98,全班最高分啊!

剩下那兩分錯在哪了?現在會了嗎?

爸爸,你能關心我一下嗎?

你還想讓我怎麼關心你?我給你花了這麼多錢,我還不關心你嗎?

他在學校受到欺負情緒低落,他知道他的爸爸和媽媽不會在意這些“小事兒”,他的爸爸甚至不喜歡看到他悶悶不樂,會罵他不堅強,所以他知道他必須要自己面對。童年的經歷告訴他,他自己的感覺和需求並不重要,所以他時常壓抑自己的情感。但同時他又渴望被關注、喜歡被大家稱讚的感覺,害怕被忽視。

小時候缺的愛,都長成了心上的繭

Mark中了童年期情感忽視的毒。

什麼是童年期情感忽視?

童年期情感忽視——簡稱CEN(Childhoodemotional neglect),是由臨牀心理學家Dr. Jonice Webb提出的一個概念。Dr. Jonice 將其定義爲: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迴應所造成的情形

相比較於家庭暴力、兒童虐待,CEN極其隱蔽,顯得不那麼“重要”,但情感忽視也有着多種表現形態。根據Dr. Jonice 的總結: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不關注子女的真實心聲、忽視孩子的情感體驗等等。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這不僅僅指的是榜樣父母的榜樣作用,同時也是指孩子能從父母那裏找得到迴應和反饋。而被情感忽視的孩子,就失去了這面鏡子,他們的喜怒哀樂、情感需求的信號,都如同投入了宇宙無邊的黑暗中。那些缺失的愛都是心裏的空洞,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長成心上的繭,遮住陽光。

根據Dr. Jonice的研究,孩子在童年期,對父母的行爲沒有防禦能力,只有本能的生存策略。這種本能的生存決定了孩子會完全接受父母對自己情緒的迴應,從而作出相應的改變去取悅父母。如果孩子的情緒情感需求沒有得到善待,就會逐漸把自己的感受擱置一邊,或者徹底隱藏。這會讓孩子的外在自我和內在自我割裂。

哪些父母容易造成孩子童年期情感忽視?

1、高要求的完美主義父母

這一類的父母通常對孩子的要求很高,認爲孩子永遠要做到更好,缺少對孩子的鼓勵和溫暖。

2、自戀型父母

自戀型父母一般過度自我,認爲世界應該繞着自己轉,以自己的一切爲重。這種類型的父母,通常很難去傾聽和關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3、過度權威型父母

這種類型的父母會過分強調自己的權威,認爲孩子需要嚴格遵守自己的要求,而不願意去傾聽和接受孩子的感受。

4、父母缺失

死亡、離婚、疾病、長期工作而忽視孩子、名存實亡的婚姻等等,生活在這些家庭裏的孩子,父母是缺席了孩子的童年期的。

童年期情感忽視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自我價值以及自尊缺陷

童年期情感忽視的人通常會表現出“低自尊”。孩子的成長需要家庭這個小小空間提供被愛、被讚揚、被指引、被反饋和鼓勵,這些愛的養分。當父母沒能給孩子提供足夠的養分時,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自尊就會受損,就會感到自卑、得不到支持,喪失歸屬感。

2、在處理“情緒”問題上遭遇困境。

被忽視的孩子因爲情緒情感很少受到父母的關注,或者沒有得到正確積極的迴應,就會無法明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無法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無法感知到自己的情緒,否定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需求,無法相信自己的決定。

3、親密關係障礙

會逐漸變得冷漠多疑。成年以後,很難與別人建立親密的個人關係。親密關係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親熱或接觸會令他們不快。

4、感覺被剝奪,有缺失感。

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覺得自己缺失了某些東西,但又難以名狀。甚至會出現極端情況:覺得生活毫無意義。

5、抑鬱、成癮行爲等嚴重心理問題

根據臨牀心理學的研究,抑鬱和童年情感忽視、需求不被滿足、低自尊、缺乏支持、無法良好地表達自己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同時,童年期的情感忽視的極端情況,會出現孩子因爲喪失對生活的控制感,轉而從成癮行爲中尋求慰藉。例如:食物成癮、愛情成癮、性成癮等。

如何避免童年期情感忽視?

1、同理心是個好東西,你值得擁有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共情,指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思考的一種方式,是進入並瞭解他人的內心世界,並將這種瞭解傳達給他人的一種技術與能力。擁有同理心的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對孩子的情感需求給予正確迴應,這需要父母擁有同理心,收起自己的立場和批判性態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當孩子需要被理解的時候,一顆同理心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2、積極關注孩子,並給予孩子積極的迴應

沒有迴應的父母對孩子而言就是一個黑洞。如果父母經常忽視或者誤讀孩子的情緒情感,就等於無意中在向孩子傳遞一個重要的信號:“你的情緒不重要!”“你的感受是錯誤的!”,這就等於是在告訴孩子:“你不重要!”“你不被接受!”

孩子的童年期成長需要父母的積極關注,也需要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情感給予積極迴應。

3、科學教育很重要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着謎之自信的“自以爲是”,他們堅信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堅信所謂的“磚家”都是些紙上談兵的老夫子。

有的父母認爲孩子需要“放養”,而忽略了建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導致孩子長大後輕則自制力地下,重則無視社會法律法規;

有的父母認爲孩子要聽話懂事,從小嚴格要求孩子、限制孩子,孩子長大後缺乏活力和創造力或者極度叛逆,反倒責怪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活潑有創造力。

這些家庭教育誤區都是折斷孩子翅膀的劊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