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幫做寶寶養成“傾聽”好習慣

幫做寶寶養成“傾聽”好習慣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能認真地傾聽他人講話,往往與他不懂得如何去聽有一定的關係。這時,父母有意識地教他一些傾聽的禮儀,對他養成傾聽的好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幫做寶寶養成“傾聽”好習慣

善於傾聽--真誠溝通的橋樑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張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

--蘇格拉底傾聽是搞好人際關係的需要。人有兩隻耳朵一張嘴,就是爲了少說多聽。讓孩子們學會傾聽是培養一切良好習慣的基礎。無論是好的學習習慣抑或是行爲習慣,都源於最初的傾聽。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碧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着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件小事都弄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雖然三個金人都有各自的價值,但是第三個金人卻因爲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而價值最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學會傾聽是十分重要的。不重視、不善於傾聽就是不重視、不善於交流。交流的一半就是用心傾聽對方的談話。

傾聽他人的心聲是孩子必須具備的美德。傾聽既是一個聽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的過程。在傾聽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從他人的言語中學習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和他人爲人處事的態度與原則。

韋恩是羅賓見到的最受歡迎的人士之一,他總能受到邀請。經常有人請他參加聚會、共進午餐、擔任基瓦尼斯國際或扶輪國際的客座發言人,打高爾夫球或網球。

一天晚上,羅賓碰巧到一個朋友家參加一次小型社交活動。他發現韋恩和一個漂亮女孩坐在一個角落裏。出於好奇,羅賓遠遠地注意了一段時間。羅賓發現那位年輕女士一直在說,而韋恩好像一句話也沒說。他只是有時笑一笑,點一點頭,僅此而已。幾小時後,他們起身,謝過男女主人,走了。

第二天,羅賓見到韋恩時禁不住問道:

“昨天晚上我在斯旺森家看見你和那個最迷人的女孩在一起。她好像完全被你吸引住了。你怎麼抓住她的注意力的?”

“很簡單。”韋恩說,“斯旺森太太把喬安介紹給我,我只對她說:‘你的皮膚曬得真漂亮,在冬季也這麼漂亮,是怎麼做的?你去哪呢?阿卡普爾科還是夏威夷?’”

“夏威夷。”她說,“夏威夷永遠都風景如畫。”

“你能把一切都告訴我嗎?”我說。

“當然。”她回答。我們就找了個安靜的角落,接下去的兩個小時她一直在談夏威夷。

“今天早晨喬安打電話給我,說她很喜歡我陪她。她說很想再見到我,因爲我是最有意思的談伴。但說實話,我整個晚上沒說幾句話。”

看出韋恩受歡迎的祕訣了嗎?很簡單,韋恩只是讓喬安談自己。他對每個人都這樣--對他人說:“請告訴我這一切。”這足以讓一般人激動好幾個小時。人們喜歡韋恩就因爲他注意傾聽他們的心聲。

可見,傾聽,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也是贏得良好關係的金鑰匙。孩子要與人融洽相處,流暢地交流,必須要先學會傾聽。

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會對人的全面素養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會傾聽,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真誠處事,學會了關心,也學會了理解和溝通。

“學會傾聽”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傾聽”,即是細心聽、用心聽的意思,這也是一種禮貌,表示對說話者的尊重;第二層意思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的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

傾聽能力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欣賞音樂等,小到一句話及每個字的聽和用等,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需傾聽。傾聽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孩子知識技能的接受和掌握。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發現許多孩子非常善於表達自己,但是卻不會傾聽他人,無法與人在交往中體現出真誠,甚至不願意傾聽他人的建議和忠告。事實上,每一位父母都應該培養孩子傾聽他人的習慣,它將使孩子終生受益。

“傾聽”這個良好的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很多時間和途徑培養而成的。因此家長應該注意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一教子智慧:培養傾聽能力從父母開始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沒有認真傾聽孩子心聲的習慣,這也是孩子無法養成傾聽他人習慣的原因。有些父母性格很急躁,容不得孩子延遲,聽不得孩子吞吞吐吐地講話。孩子年齡小,語言表達有限,很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完整而有條理地說出來。因此父母應耐下性子,多給孩子時間,讓孩子心情放鬆地把話說出來。

小強的母親最近聲帶發炎,疼得要命,醫生囑咐她一週內不要講話,這可憋壞了平時愛說話的她。但是,母親卻發現,這段時間,自己跟兒子的關係奇蹟般地融洽了起來。

看過醫生的當天,小強回家一進門:“媽媽,我再也不想去幼兒園了,老師笑話我!”

如果平時聽到兒子這麼說,母親肯定先怪罪孩子調皮,聲音比兒子的還大。但是由於不能說話,她只好忍住了,什麼都沒有講。

氣呼呼的兒子來到母親的身邊,傷心地哭了起來:“媽媽,今天老師讓我們裝玩具,我把小馬的耳朵給小驢安上了,老師就笑話我,小朋友們也都笑我。”

母親依然沒有說話,而是把傷心的兒子摟在了懷裏。兒子沉默了幾分鐘,從母親懷裏站了起來,平靜地說:“媽媽,我去玩了,我沒事了。”然後就高高興興地走了。

這次聲帶發炎,無意中讓小強的母親體會到了傾聽對於和諧親子關係的奇妙功用。

培養孩子傾聽的能力,就是從父母傾聽孩子做起。因爲這種能力,是無法通過言語或者有步驟的計劃來完成的,它是在雙向交流和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修養。

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傾聽的最好榜樣。通常自家人在交談時比較隨意,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到孩子。因此,即使是在家裏父母也要特別注意交談時的方式和禮儀,專心聽對方講話,不要同時做其他的事。

對於孩子的訴說,父母要表示出深切的關注,一般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傳達自己的關注。

第一,使用表情變化來傳達。比如:保持微笑,並常常做出吃驚的樣子,孩子最愛吃驚,用大人的話說是“大驚小怪”,他們希望看到大人對自己所說的事情表示出吃驚的表情,能把大人嚇住,說明自己很有本事。

第二,在語言表達上,父母要經常使用“嗯”“噢”“我知道”之類的話語,表示自己正在專心地關注孩子講話。如果父母只顧聽孩子說,而不用自己的聲音傳遞關注,會引起孩子的誤會,以爲父母在想別的問題,沒有在傾聽他說話。當然父母的口頭語言要簡潔、清晰、合情。如孩子在覺得委屈時,父母卻只是一味地告訴他“ 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對孩子說話時,低聲細語能讓孩子感到與父母處在平等的地位上,有助於他們對父母說“心窩裏的話”。

二教子智慧:養成傾聽的好習慣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孩子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條件。由於年齡特徵的限制,孩子的一大特徵就是表現欲很強,總認爲自己想的都是對的,別人說的都是錯的,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喜歡聽別人說的問題。因此,引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態去聽別人講話,這很重要。

生活中,常常會碰到這樣的事情:一個學生在發言,其餘學生的說話聲超過了發言的同學,結果連老師都聽不見;當一個學生髮言還沒完,就有學生舉起手,喊着:“ 我來,我來。”當老師指定一位學生回答時,其餘舉手的學生因爲沒有輪到自己發言而喪失了剛纔的那份熱情,就唉聲嘆氣,無精打采,根本顧不上聽講;當老師正滔滔不絕地上課時,有的學生卻在做小動作,講“悄悄話”……這都是不好的傾聽習慣。

要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必須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禮貌和習慣,這是提高孩子聽懂語言的重要保證。應讓孩子懂得在聽故事、聽別人講話時,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說話的人,並且不隨便插嘴,安靜地聽他人把話說完。這是一種傾聽禮貌。

三教子智慧:教孩子一些傾聽的禮儀神情專注。聆聽時應目視對方以示專注傾聽,通過神情專注的目光給談話者以無形的激勵。

有所反應。聽人說話要專心靜聽,但並不是完全被動地、靜止地聽,而是要不時地通過表情、手勢、點頭,向對方表示你在認真地傾聽。若能適時插入一兩句話,效果更好。如“你說得對”“請你繼續說下去”等。這樣便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談話很感興趣,因而會很高興地將談話繼續下去。

聽有收穫。聆聽是一個接受信息的過程,在聆聽的空隙時間裏,應認真思索、回味對方的談話,從中得到有效信息。

正確判斷。在聆聽時要仔細品味對方談話中的微妙情感,正確判斷和領會其真正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