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須知 0-1歲寶寶最好不要把尿

須知 0-1歲寶寶最好不要把尿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們常說“3天把尿,孩子容易把”,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爲嬰幼兒自主排尿功能要隨着神經系統、尿道括約肌等的發育而逐步完善。所以1歲以下寶寶最好不要把尿。

須知 0-1歲寶寶最好不要把尿

案例分析:

女士的母親從外孫出生的第三天就開始給他把尿了。劉女士出了月子,她也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着給兒子把尿。然而,兒子似乎很不配合,每次把尿,他都哭得“哇哇”叫。

劉女士不忍心讓兒子哭,就決定不再把尿了,白天給兒子用尿布、晚上用紙尿褲。劉女士的做法,立刻遭到母親的強烈反對。母親說:“孩子越早把尿越好,可以從小養成定時排尿的好習慣。小時候不把尿,長大了老尿牀。”

把尿,不能幫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

早把尿,能幫孩子養成定時排尿的好習慣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爲嬰幼兒自主排尿功能要隨着神經系統、尿道括約肌等的發育而逐步完善。

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爲膀胱積存的尿液滿了,就會發出需要排尿的信號,這個信號通過神經系統傳遞到大腦,大腦負責這個部分的中樞就會下達打開尿道括約肌的信號,信號到達,括約肌放鬆,完成一次排尿。

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1歲以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5~15分鐘、睡醒後。失敗的排尿訓練在1歲前比比皆是,後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據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據“被把”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比如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爲憋尿而哭鬧。

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

太早把尿,不僅不能幫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對1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把尿訓練,如果掌握的時間不對,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給以後的如廁訓練帶來困難。此外,由於把尿不容易掌握時機,把尿時間長了,孩子的肛門周圍壓力加大,會對嬌嫩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

專家指出,局部頻繁把便,嬰兒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也就是脫肛。脫肛又會造成嬰兒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係。

此外,如果家長頻繁地給孩子把尿,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於缺乏憋尿的經歷,其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鍊,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1歲半以後,適合進行坐便訓練

孩子能夠接受排便訓練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對坐便器和排便產生聯繫;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一般來說,寶寶長到一歲半以後,都能靈活地坐、站、走、蹲、起,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加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時開始訓練坐便如廁比較合適。

可以準備一個適合孩子使用的馬桶,當孩子表達便意時,建議他到馬桶那兒去處理,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馬上排便,如果孩子做到了,應表揚;如果反抗,不要強求孩子。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如廁的習慣。

需要提醒的是,男孩有段時間開始喜歡站着尿,而且亂尿,或看自己哪次尿得遠。這是男寶寶的好奇心所致,父母不要責備,要抓住這一時機引導男寶寶站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