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陶瓷的傳說故事】關於陶瓷的故事 關於陶瓷的傳說

【陶瓷的傳說故事】關於陶瓷的故事 關於陶瓷的傳說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瓷的傳說故事說的是在中華陶瓷歷史中,“陶聖”寧封是許多叱吒風雲英雄中的一位,他爲中華陶藝事業捨死忘生的精神被後人世世代代敬仰。如今在中國瓷都景德鎮鎮每年舉辦的陶瓷博覽會期間祭祀陶瓷三聖活動中,寧封便爲三聖之首,而有關他的傳奇事卻鮮爲人知。

陶瓷的傳說故事

相傳,寧封出生於距今2600多年前的河南修武縣雲臺山當陽峪一個部落。當時先祖們居住房子都在是山洞裏。周代以前,雲臺山所在地稱“寧”,所有人的姓都冠姓“寧”家人給他取字號“封”,因此寧封的名字便由此而成。寧封少年時跟着長輩上山打獵、採摘野果、下河捕魚撈蝦,他憑着聰明好學的本能很快就學成了生存養家的本領。寧封常常組織帶領部落的夥伴們一同打獵、摘野果、下河撈捕魚、蝦,將食物分送給部落裏行動不便喪失自食其力的老弱人羣,有時還會將多餘的贈送周邊其他幾個部落裏需要幫助的人羣。寧封對夥伴們講:“幫助他們,就是順天意,行大德。也許以後我們也會像他們一樣需要他人的幫助。”寧封的聰明好學、淳樸善良、勤勞勇敢的作風自然得到了夥伴們點贊,同時也受到了人們的擁戴。

黃帝在征戰炎帝並將炎帝擊敗後,欲意整治疆域內的秩序,下旨建立聯盟部落。由於寧封平常勤於好學,勇於實踐,甘於奉獻,寧封部落及周邊遠近幾個部落的人都一致推舉他爲聯盟部落首領。黃帝在聽說了寧封爲人做事的情況後,對寧封大加稱讚,並專程遣人到雲臺山宣旨任命寧封爲聯盟部落首領,掌執聯盟部落的一切事宜。

在寧封所處的年代,雖說百姓們都吃住不愁,山洞可以避風躲雨、抵禦嚴寒,獵物、野果、魚蝦等可以飽腹充飢,特別是在有了鑽木取火術以後,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但是,飲水卻是非常困難,而造成這一困難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可用盛水的器皿,像鍋、碗、瓢、盤之類的用具。如沒有鍋,人們只能將獸肉、魚蝦架在火上燒,或者埋進火堆烤,往往不是烤焦就是不熟;沒有盛水的碗、盤,喝水就成了大問題,一旦渴了人們只能到河邊、湖畔伏地雙手掬水而飲。更令人憂心的是由於沒有儲水工具,遇到旱天時,人們往往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喝水,飲飽之後還沒有跑回到山洞人又渴了。不僅如此,由於沒有大型器具,人們缺乏儲糧物具,每到冬天,就出現糧食等食物短缺現象,使人們生活多有不便。據說,有一次,一個老人帶着他孫子到遠處喝水在返回途中遭受野獸襲擊,等寧封帶人們趕到時,老人和孫子已成爲一堆血肉模糊的殘骸。寧封見狀心痛刀割,他暗自尋思:燧人氏能發明鑽木取火,難道我就不能解決雙手掬水而飲水嗎?就不能找到儲存食物辦法,讓大家四季有飯吃嗎?

【陶瓷的傳說故事】關於陶瓷的故事 關於陶瓷的傳說

在經歷這次老人和小孩劫難之後,寧封對不能尋找到解決飲水辦法耿耿於懷。然而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偶然性的情況,使寧封從中得到啓迪,中華民族史稱的“陶聖”就此橫空出世,一個人類文明進步的新生活時代也由此開始。

話說有一天,寧封從雲臺山下的吳澤陂抓了幾條大魚,在山洞前的小河邊加架火烘烤,準備和部落裏的老人、小孩飽餐一頓。誰知剛把魚放上去,幾個年輕人跑來報告,說是六真山下的兩個小部落只爲爭奪狩獵勢力範圍發生了羣毆,黃帝命他趕快前去處理。作爲大部落首領的寧封二話沒說,急忙從河邊抓起幾把溼泥將魚包住扔進火堆轉身就走。這一走就是三天,直到矛盾解決後,寧封纔回到山洞。一位老人向寧封提起烤魚的事,寧封纔想起臨走時放進火堆的泥包魚,便急忙跑到火堆去刨,誰知刨出來一看魚早就沒有了,只剩下一個褐紅的泥外殼,寧封隨意用手一敲,泥殼發出噹噹的響聲。這時,旁邊的人都笑:“烤熟的魚飛走了。”寧封卻一聲不吭,一個勁地左瞧右看,忽然靈機一動拿起泥殼跑到河邊,用泥殼盛滿水之後又久久觀察,發現盛水的泥殼滴水不漏。寧封從包魚的泥經過火燒由軟變硬由鬆變堅的突變中找到了靈感,悟出了道理。他想,如果用泥做各種盛水、盛物的器具,再經火燒用於日常生活,不就解決了用水掬水、無器盛物嗎?於是,寧封立即畫樣設計出一個個類似鍋、碗、盤、缸、盆之類各種器型,並從部落裏挑選幾個頭腦聰明、手腳靈活的年輕人,照葫蘆畫瓢做出一批泥坯,經過烈火焙燒後,果然成器,既能裝水又能盛物的器具,這便是人們把它稱之爲的“陶”。

陶瓷的傳說故事點評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能看到陶瓷,比如說我們所用的碗。讀了陶瓷的傳說故事以後,小朋友們有怎樣的感受呢?我們要向寧封學習,平時要多去幫助別人,要勤奮好學,這樣纔有出人頭地的可能哦!

【陶瓷的傳說故事】關於陶瓷的故事 關於陶瓷的傳說 第2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