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如果老師虐了你的娃,除了憤怒,你還會做些什麼?

如果老師虐了你的娃,除了憤怒,你還會做些什麼?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小區有一位父親,每個週末帶着兒子在社區健身器材處訓練單雙槓。我第一次見到的時候,這位父親雙手插兜,眼睜睜地看着自己四五歲的兒子,努力用雙臂吊起自己的身軀。男孩齜牙咧嘴,瘦弱的雙臂因爲用力而有些顫抖。

我當時心想:這爸爸也太“殘忍”了,萬一孩子掉下來受傷怎麼辦?

而現在,當攜程幼兒園事件發生以後,我似乎理解了那位父親的初衷。對身體體能再“殘忍”地訓練,也抵不過社會的傷害。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後來我得知,男孩因爲瘦弱,總是被欺負。他的父親能教給他的,就是保護自己的力量——在年幼的時候,努力讓自己強壯起來!

1父母要訓練孩子——

強壯的體魄,讓欺凌者望而生畏

曾經有一個9歲女孩叫MillaBizzotto,她在一夜之間火遍世界。MillaBizzotto參加了一場地獄般的挑戰:58公里賽跑、8公里游泳、在有25項障礙的賽道上來回穿越、爬繩、攀牆、鐵絲網下匍匐前進等等。總之,變着花樣折磨挑戰者。核心就是選拔意志力最堅定、體能最好的那個人。

如果老師虐了你的娃,除了憤怒,你還會做些什麼?

參賽者不到10%能完成,而MillaBizzotto笑到最後。在接受記者採訪後,人們驚訝地發現,這個小女孩曾是弱者,在學校裏總是受到欺凌。爲了保護自己、也爲了保護弱者同學,這個小女孩選擇讓自己更強!

她說:學校中每時每刻都有同學被欺負,曾經我也不例外,但我想鼓勵他們反對霸凌,愛護自己的身體,多吃健康的食物,多到戶外運動。

作爲父母,我們無法做到時時刻刻保護自己的孩子,但必須教會他起碼的自我防護基礎。我經常告訴孩子:年幼的時候你要強壯自己的體魄,而成年後,武力不再是征服別人的武器。但是幼年時,當你不足以用知識、智慧、財富來保護自己時,強壯健康的身體就是支撐你不被人推倒的基石。

如果老師虐了你的娃,除了憤怒,你還會做些什麼? 第2張

2父母的細心陪伴——

鼓勵孩子說話,在聊天中獲得真相

攜程事件後,我第一時間和好友,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正面管教認證家長講師tina談及一個問題——“如何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動態,確保他們不受傷害呢?”

以下爲tina老師的回答。

tina老師說:“對小班的孩子來說,剛進幼兒園,如果遇到一些老師懲罰他們的事情。如果老師一嚇唬,有可能真的迫於老師的權威不敢說。我覺得家長跟孩子聊起幼兒園的事情,要在輕鬆的環境下進行,別逼問或者套話。可以跟孩子彼此交換經歷,分享家長自己的經歷,也讓孩子很放鬆地分享他的感受,包括有趣的難過的不好的事情。”

也就是說,即便下班後再苦再累,媽媽要多花一些時間,培養與孩子無話不談的默契,建立一種信任感,這樣孩子纔會在自己不舒服或者情緒不好的時候選擇找媽媽傾訴。

另外,Tina 老師建議:父母們建立一個單獨的家長羣很有必要,可以經常溝通一些幼兒園中的狀況

如果老師虐了你的娃,除了憤怒,你還會做些什麼? 第3張

3父母的叮囑——

別等着被捱打,教會孩子正確使用力量

幼兒園裏,如果小朋友之間發生衝突,怎麼辦?該不該打回去?有一所幼兒園對園裏的家長做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要培養孩子強硬的性格,被欺負時要“打回去”。

有25%的家長認爲,孩子被欺負後,應當遠離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

其實,要具備“會”打架的能力,但要告訴孩子“不可主動挑事”。不會打架或者一味退讓,只會讓孩子被欺負。

在動物世界裏,時常能看到幼獅彼此打鬧嬉戲的畫面。通常大家認爲,它們不過是練習捕獵或者打鬥技巧。但另一個角度來講,他們是在學習如何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攻擊性。要知道,雄獅是在一步步打鬥中,占上統治者的位置。他們當然不會把對方置於死地,會約束自己的部分力量。

幼年的孩子同理。他們打鬧的時候其實和幼獅一樣,在嘗試肌肉和手的力量,探索衝突,結盟和策略的複雜性。《遊戲力》的作者勞倫斯.科恩告訴我們:“和孩子對抗打鬧,可以幫助他們找回自我。”

曾有一位4歲小女孩總是被欺負,後來爸爸告訴她:我們來做遊戲吧。爸爸設定基本規則:不能打,不能踢,不能咬,不能捶,不能卡脖子,但能推拉。爸爸說:“我們玩摔跤吧!你可以試着用力把我壓倒,然後試着爬到我的背上,讓我的肩膀着地。”

於是在和爸爸摔跤的過程中,小女孩學會運用身體和智力感受體能的壓力。當她被爸爸的力量壓制時,爸爸鼓勵她用力掙扎,這樣可以釋放出那些一直以來導致攻擊好鬥行爲的深層感受。

如果老師虐了你的娃,除了憤怒,你還會做些什麼? 第4張

一直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強調的是寬容、內斂、包容,這種文化的形成只有其深厚的土壤,幾句話也說不清。但至少在孩子的問題上,有必要強調一點“狼性”,也即“抗爭性”。爲什麼校園欺凌難以絕跡?可以說,很大程度上與這種“折中”教育有關。

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遇到欺負時勇敢地“打回去”,久而久之,人與人的邊界就會在對抗中清晰起來,又怎麼可能總是會出現霸凌事件?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