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最悲哀的教育,是寒門養“貴子”!

最悲哀的教育,是寒門養“貴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家長不應該爲經濟不夠優渥而焦慮,而應該反省有沒有在精神上富養過孩子。

都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越來越多的父母,相信階級跨越必須先對下一代“富養”,就算勒緊褲腰帶,也要傾其所有地供養孩子。

在企業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女兒在廣州某外語學院附屬名校讀五年級。

按照這位高管媽媽的計算,暑假短短兩個月。

女兒去美國遊學、請保姆照料、鋼琴課、游泳班、英語奧數作文培訓課的費用加起來,需要花費35000元以上。

許多家長對這篇文章表達了共鳴:

現在的養育早已不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層面了,想要孩子出衆,投入在教育上的時間、精力與財力,不是不想省,是不敢省。

然而,寒門的“富養”卻未必完全如人所願。

前兩天,浙江義烏一母親每月給孩子1200元生活費,卻遭到孩子的埋怨和反對。

孩子居然問我,1200塊要餓死她嗎?她同學的生活費是她的好幾倍,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記者詢問後發現,這個家庭並不寬裕,而且1200塊並不包括衣服鞋子等花費.

手機、電腦、旅遊大宗支出另外給錢,這1200只是平常的伙食費用。

有媒體總結了各地大學生平均消費水平,其中大部分省市的消費均在一千元上下。

從數據來看,1200元完全能應付一個普通大學生的開銷。

但孩子只覺得父母理所當然應該爲自己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同學的高額生活費一比,仍然心生埋怨。

普通家庭,父母節衣縮食把孩子當“富二代”來養,換來的是卻是孩子的自私自利,虛榮無度。

最可悲的教育,莫過於寒門養“貴子”。

最悲哀的教育,是寒門養“貴子”!

短期遊學班,學生在宿舍門口貼出告示“花三萬來瞅人啊?”

有時候,父母拼盡全力給孩子的所有,在孩子看來只是將就。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開銷爲1212元(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

其中,94%的學生生活費由父母或親戚提供,其次爲打工兼職。

家庭是大部分年輕人生活費的最主要來源。

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年輕人,用父母半輩子的積蓄爲自己構築好了生活,卻反過來以私人空間的名義把父母驅逐出去。

我一個初中同學,自幼沒有父親,母親一人將其拉扯長大。

他媽媽總是給他買最好的禮物、穿最好的衣服,深怕他低人一等。

他自己也爭氣,考上了南方一所重點大學,在那個城市找了工作,尋了良緣。

結婚時,母親將自己所有的積蓄拿出來給他們買了房,本以爲接下來就可以享福清靜,誰知道家庭紛爭不斷。

兒媳婦坐月子時嫌棄她不會做飯,嫌棄她不會說普通話,嫌棄她嗓門太大。

開始時兒子還幫襯自己兩句,漸漸地,老太太看出了兒子的爲難,不得不重返老家。

我們父母這一代人大都吃了很多苦,都窮怕了。

爲了孩子今後能活得輕鬆,“富養孩子”的理論被無數家長奉爲圭臬。

孩子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小小倒影。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談吐不凡,姿態優雅的王子公主,養尊處優,歲月靜好。

但是,普通家庭再怎麼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也無法憑空去假裝身處在某個階層。

裝得再真,也是假的,騙不了別人,只會誤了孩子成長。

你以爲你傾盡全力給孩子物質,迷信孩子要富養。

結果養出來的不是精英,是白眼狼。

有這樣一則新聞,重慶一名13歲的小學生,沉迷遊戲偷拿父母的養老錢,一個半月就花掉21萬。

養女方知世道險,養兒方知掙錢難。

孩子知道自己的慾望,伸伸手就會被無限滿足,不但不感激,反而升米恩鬥米仇,對不能滿足需求的父母惡語相向。

上海留學生機場弒母獲刑3年半

真正的富養,富在見識和眼界。

在焦慮的現代社會,“富養”早已被人誤讀。

父母們簡單地將“富養”理解爲“砸錢”,窮盡一切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走向兩個極端:

要麼成爲被金錢控制的奴隸,要麼變成天真爛漫的“聖母”。

然而,真正的富養,富在培養見識和眼界。

之前去四川支教時,見到一個現象

支教的那個班級裏,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出門在外,只有春節期間才能回來見孩子一面。

最悲哀的教育,是寒門養“貴子”! 第2張

真正優質的教育從來不是砸錢就能獲得的。

之前北京狀元說“現在的狀元都是家裏很厲害的那種”時。

中國家長不應該爲經濟不夠優渥而焦慮,而應該反省有沒有在精神上富養過孩子。

如果父母平時在家就喜歡打牌,家裏除了電器說明書之外,連一張帶字兒的紙都找不到,不可能養出飽讀詩書的孩子。

優質的教育從來不是打造成功人士的模板,而是爲孩子找到最適合的方向。

《This is Us》中,白人傑克是一個要養育三個孩子的父親,這三個孩子中,最小的孩子蘭德爾是在醫院領養的黑人孩子。

爲了孩子,傑克不得不進入辦公室,每天打領帶,過上了自己不喜歡的、深受束縛的生活。

有一天,蘭德爾的老師打電話給他,跟他說,他的兒子智商高於常人,需要轉去更好的學校。

傑克萬分驚喜,他覺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並且還想把另外兩個孩子也轉去更好的學校,但是老師說:他們不適合。

最好的教育,不是你要竭盡所能給孩子最貴的,而是要盡心觀察,找到最適合的。

父母自己不愛學習,卻花大價錢去買學區房。

聽起來很感動,但其實是一種昂貴的偷懶,是在爲子女教育上的不作爲買一個心安理得。

我們父母那一代人,沒有良好的物質條件,也沒出去見過世面。

這樣的基因,是囿於自身以及更上一代人的侷限。

所以一直到成年之後,都會有一種對生活的不安全,希望拼命賺錢,希望出人頭地,拼命地用物質裝點自己。

而最好的富養,是讓下一代人,不會是這樣。

古今中外,但凡優秀之人,都是有見識有眼界的的人。

而獲取見識和眼界最快的路徑之一,就是通過閱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凱特·福克斯在《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中說:

英國人如何衡量一個人在社會中上層?

並不是看他的財富,他開什麼車,穿什麼牌子,而是,看他的書櫃上放着什麼書,家裏的食物和酒,以及房間是否凌亂。

讀書讓我明智,讓我深入地探討身邊的事,而且書中的見解,比當下多數的媒體報道都要深刻。

平時我要多花時間看書,而不是隻看新聞。

馬雲也是這樣,從小到大,一直堅持閱讀,不斷刷新自己的見識,挑戰新的領域。

所以,不是在家裏擺了一櫃子書,孩子就會讀,也不是給孩子買學區房,孩子就能成狀元。

而是在家裏營造熱愛讀書的氛圍,父母引導陪伴,共同探索,這樣纔會幫孩子養成終生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西方精英教育堅持一個育人準則:終身學習和全面成長。

這是保證財富代際傳承的必要條件。

所以,“富養”並不是滿足孩子的所有物質要求,而是富在養精神、見識和自我的修養。

最好的富養,還要教會孩子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善良。

在韓劇《請回答1988》裏面,雙門洞的孩子都是“富養”長大的。

富在精神世界,富在給孩子很多很多的愛。

最悲哀的教育,是寒門養“貴子”! 第3張

給孩子很多愛,他纔會明白家人永遠是最重要的。

也許貧困的家庭讓他們過早地感受到了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也更加懂得感恩父母,進而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正如龍應臺對於孩子的期待: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

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富養不是爲了滿足自己對下一代富人階級生活的想象。

是爲了教會孩子在生活的苦難面前堅強、堅韌,在教育中慈愛、溫柔,身體力行做孩子最好的導師和榜樣。

是爲了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體貼父母的不易,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付出改變不如意的現狀。

讓他們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長、意志的堅強,以及勇氣的磨練,才能成爲成爲更好的自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