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被欺負了,我不做悍婦,但也絕不做聖母!!!

孩子被欺負了,我不做悍婦,但也絕不做聖母!!!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教課堂上的separation時間,老師讓孩子們聚在教室中間獨自玩耍,家長不要參與,而是在旁邊觀察。

Billow正認真敲琴時,一個2歲的孩子來搶Billow手裏的棒槌,billow拼命護着不肯撒手,對方家長毫無動靜。我上前拿另一個棒槌和這個大孩子換,他不肯。

並且,他轉頭以非常大的力氣,強行把琴從billow懷裏抱走,也使得billow沒站穩差點摔跤,Billow大哭。最意外的是,孩子爸爸竟然笑嘻嘻的以肯定的語氣對孩子說到:“你這麼厲害的啊”。

我本來沒有生氣的,但聽見“熊家長”這麼說,我的火氣一下就來了。但我忍住沒有發作,轉去安慰Billow。

下課了,Billow在早教中心大堂推學步車,又碰到了這個小孩子。他又看中了這個車,把手搭上來要搶,大人依舊沒有制止。於是這個大孩子強行把學步車提了起來,想強行拖走,即使Billow的手還把在上面。

Billow幾乎摔倒。

當時的處理,我不是很滿意。隨着Billow年紀漸長,去公共場合的機會越來越多,這樣的“被欺負”也越來越多。

關於孩子“被欺負”,網上主要有“理論派”和“現實派”兩種解題思路。

“無爲而治”的理論派

主張“無爲而治”理論派說,孩子的衝突要自己處理,有些衝突,遠沒有家長想的這麼嚴重;以及孩子的攻擊,一般沒有惡意等。

可是,我覺得做一個讓孩子自己解決的理論派,是有風險的。

第一,並不是所有的衝突,都是無關痛癢的。

有一些,孩子的確受到了很大的驚嚇和委屈。如果不進行干預,孩子會不會認爲大人無法保護自己,對周遭世界的安全感有所缺失?

孩子被欺負了,我不做悍婦,但也絕不做聖母!!!

第二,有時孩子由於年齡差異,無法進行自我抵抗和保護。

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物品被奪走,或者身體遭受疼痛,長此以往,孩子會不會認爲“恃強凌弱”是順理成章的法則,習慣做包子?

第三,造成物權意識混亂。

如果孩子長期看見搶走自己玩具的孩子得不到教育,會不會以後也去搶別人的東西?

“主戰”的現實派

在“主戰”的現實派眼中,只要是對方孩子不講理在先,一定要教自己孩子打回去,甚至父母會動手幫助孩子“報仇”,否則孩子未來就會過於軟弱。

可是,以暴制暴又有什麼風險?

第一,孩子認爲,武力是解決衝突的第一選擇。

當道理和社會規則被完全忽略,孩子以後能動拳頭,就絕不動口,他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孩子被欺負了,我不做悍婦,但也絕不做聖母!!! 第2張

第二,孩子認爲,自己的家庭是鼓勵使用暴力。

遇事絕不吃虧,必須“打回來”,以至於孩子年齡漸長時,再發生衝突,孩子總是復仇心理強烈,不顧一切想贏,會不會有一天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第三,孩子看到父母失態。

面對歇斯底里吵罵甚至打架的父母,孩子會感覺巨大的恐懼。並且,這也不是孩子情緒管理的好榜樣。

更何況,誰都不是好惹的,父母的失控極易將一個衝突升級到無法控制的地步。

打也不行,忍也不行,在以暴制暴和一味退讓之間,有沒有更合理的路?

什麼情況,家長需要介入?

蒙特梭利理念提倡讓自己處理衝突,但我想這個基礎就是要在3歲前示範和教會孩子衝突處理方法。

所以我建議,3歲前的孩子衝突,家長有必要視狀況介入。

孩子被“欺負”,按照自己的孩子的“傷心程度”,和對方家長的態度,一般可以分爲4種情況。

孩子被欺負了,我不做悍婦,但也絕不做聖母!!! 第3張

在我的看法中,只有紅色的情況需要處理---自己的孩子明顯情緒受到傷害,而對方家長不作爲,甚至有些只是不痛不癢的說說:“不要欺負弟弟哦”。

而其他那些孩子覺得無所謂的“欺負”,我認爲家長無需處理。如果有些衝突在孩子眼裏,根本就夠不上“欺負”,家長動輒大驚小怪,反而是在教會一個淡定和寬容的孩子錙銖必較。

此外我認爲,但凡對方家長已經立刻制止了欺負人的孩子,並且進行了嚴肅教育,我們也無需處理,因爲你的孩子已經看到,錯誤的行爲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家長再不依不饒,其實毫無意義,甚至會有“得理不饒人”之味。

我們該如何處理衝突?

沒有教科書教我們如何處理小孩子的衝突,因此所有的衝突處理只能圍繞一個目的 --- 我想讓我的孩子從中學會什麼樣的處理方式,來幫助他們日後自行處理衝突。

我想了想,以下是我想教會孩子在衝突中學會的。

物權在公衆場合的規則

對“欺負”如何防衛和迴應

對弱小和無心之失學會包容

對能力懸殊的惡意適當迴避

當我明晰了以上的核心目的之後,所有的衝突解決就有了原則可依。

明確公共場所的物品歸屬原則

爲孩子設定物品歸屬的原則,並藉助每一次的機會不斷潛移默化的向孩子灌輸規則。

私人物品永遠歸屬於主人自己,主人有權不分享。若主人願意分享,可以玩,但主人可以隨時收回。

對於玩偶,小車等只供一人玩耍的玩具,遵循先到先得的規則,玩具在誰手裏,就歸屬於誰,其餘孩子要玩耍,需要等待。別人搶,或者搶別人,都不對。

對於學習桌,賽車臺等大型玩具,遵循共同玩耍的原則,不可獨佔。

公共玩具,離開一定時間和距離,就是代表放棄,再玩需要排隊等待。

每次的衝突處理,都要遵循以上原則來確認對和錯。

區分肢體衝突是“無心”還是“惡意”

無心的肢體衝突

孩子搶別人玩具,別人爲了保護玩具,無意中碰到孩子;

別人扔海洋球,彈回來的球打到孩子;

別人在奔跑過程中,踩到爬行小孩的手;別人玩耍動作較大,手敲到孩子的頭。。。

惡意的肢體衝突

別人爲了搶孩子玩具,將孩子的手甩開或將孩子推開;

別人毫無徵兆的攻擊孩子。

我們並不是要教育出一個錙銖必較的小孩,所以對於別人的無心之失,適當的寬容也是孩子要學會的。

而對於那些有意爲之的行爲,教會孩子大聲堅定的說“NO”,也是未來遭遇可能的校園霸凌時的處理基礎。

與對方孩子溝通,而不是對方父母

孩子該從衝突中學習的,是如何和“欺負”人的孩子進行維權和溝通,以便未來在第一時間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是隻等着向對方家長告狀。

我們從3歲前的衝突處理中,就該爲孩子做出這樣的示範。

當孩子受到“欺負”時,家長應該示範蹲下來,看着對方孩子的眼睛,以堅定和嚴厲的語氣,先說NO,再告訴對方你的訴求(請把玩具還給我,或者請你離開)。

孩子被欺負了,我不做悍婦,但也絕不做聖母!!! 第4張

傳遞這種堅定的氣場讓孩子模仿,這非常重要。

時刻保持冷靜

也許孩子被推搡或搶走玩具大哭,爲人父母的我們真的很難控制自己的怒火。可是當我們仔細一想就會明白,我們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

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只是爲了泄憤大聲責罵,甚至動手打人,孩子學不會他們真正應該學會的處理方法。

更可怕的是,孩子間的衝突總是這麼多,如果每一次家長都暴怒,孩子在旁邊看着爸爸媽媽歇斯底里,在公衆場合各種失控,他們以後又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

孩子被欺負了,我不做悍婦,但也絕不做聖母!!! 第5張

當我想明白了以上的處理原則之後,後來Billow再被“欺負”,我就再也沒糾結過了。

上週,Billow在遊樂場發現了一個好玩的遊戲,一個哥哥控制着方向盤操作高空掉下的海洋球。Billow很着急的想過去玩,但方向盤太小,只夠一個孩子操作。

我拉住了Billow說:“這個方向盤太小了,只夠哥哥一個人玩,哥哥先來的,你要玩的話要排隊。你先和媽媽一起看一看哥哥是怎麼玩的,好嗎”(借每一個機會,明晰物權意識和規則)

後來,小哥哥不玩了,我對Billow說:“哥哥玩好了,該我們啦,謝謝Billow剛剛的等待,你做的很棒”(及時認可孩子的正面行爲)

當Billow剛玩了一分鐘,突然衝上來一個2歲左右的孩子,這個孩子把手扶上方向盤的同時,用力把Billow的手推開,推到了地上,Billow大哭。

我看了下四周,只有一個家長抱着一個小寶寶,沒有找到其他大人出面制止。(明確我需要介入了)

我把Billow扶起來,摟着他,半蹲着看着這個孩子的眼睛,嚴厲的說:“你不可以推弟弟,你做錯了!”(冷靜又堅定的對肢體衝突說No)

然後我說:“這個玩具是弟弟先玩的,你要排隊,弟弟玩一會兒就讓你”(明晰物權規則,溝通解決方案)

這個孩子搖了搖頭,繼續把手放上方向盤,我看着他說:“搖頭沒有用,因爲這是規則,請你讓開”。邊說,我邊將他的手輕輕拿開了。同時我把Billow抱到了方向盤前面,說:“Billow你可以繼續玩,哥哥要排隊”。爲免這個孩子繼續攻擊,我用身體護住了Billow。(示範正確的行爲,不卑不亢,必要時,替孩子維護權益)

這時我發現,剛剛旁邊抱着一個小媽媽的女人將這個男孩子叫了回去,原來她是母親,而剛剛全程看着自己的孩子推人竟然毫無反應。我慶幸了自己的及時干預。

當Billow玩了一會兒以後,他開始走神,我意識到他可能不想玩了,所以我提議他去滑滑梯。與此同時,我叫回了剛剛的小男孩,說:“弟弟玩好了,該你了”(始終保持冷靜,示範物權規則)

這件事的處理我之所以滿意,是因爲它達到了我前文所說的所有目的 --- 保護了孩子,並教會了孩子處理方法。

並且,我看得出來對方媽媽感覺像吃了悶虧一樣不太開心,但我全程都在冷靜的講道理,她似乎也沒有借題發揮的餘地。所以這也是不理虧的。

對方太蠻橫,

怎麼辦

當素質參差不齊的人做了家長,他們在公共場合的行爲有時是很不可理喻的。我們有時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特別是媽媽自己帶着孩子時。

如果對方家長來勢洶洶,不但不教育自己的孩子,還對你和他孩子之間的冷靜溝通情緒反應激烈,我並不建議家長和他們繼續糾纏。

同樣的,如果你和對方孩子冷靜溝通,對方以熊孩子樣打滾大哭,甚至情緒激動還手,我們也無需和這樣的孩子過多的講道理。

遠離垃圾人,在任何場合都適用。

如果你擔心孩子這樣會認爲沒有公平,有一句話可以和孩子說:“這個哥哥沒有禮貌,我們有禮貌的孩子不和他玩,我們走。他這樣,沒有小朋友會喜歡和他玩。”

慢慢的,孩子會明白,做錯事依舊是會承擔代價的。

當然,這句話應該也會讓那些“熊家長”悶上一會兒的了,他們也無法來找你吵架,因爲你只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