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育兒理念不一致,家庭成爲戰場,怎麼破?

育兒理念不一致,家庭成爲戰場,怎麼破?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孩子出生時起,周圍人會在我們耳邊告訴我們孩子要這樣養要那樣養,初做父母的我們會依據父母養育我們的經驗來養育自已的孩子,面對各種觀念充斥到我們面前時,我們怎麼做才能放下家庭教育觀點必須統一的執念呢?

常常會聽到媽媽們吐槽說與其他家庭成員因爲教育孩子的觀念不同又發生了爭執,我讓孩子這樣做,對方就是不同意,說這樣太慣孩子了,孩子會被溺愛壞的,我好苦惱,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接受我的說法呢?家長們這樣的苦惱,我也深有體會。曾幾何時,爲了讓另一半認同我這樣教育孩子是對的,我也曾用心良苦,在他牀頭上貼滿了各種各樣的小紙條,每天不定時地往他的手機上發送自以爲好的教育方法,苦口婆心地勸說他看看育兒書吧……以爲自己的努力會換來豐盛的回報,可現實生活中遇到育兒問題時,照常會發生不可避免的爭執,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心理學大師榮格的一句話:

你永遠不要有企圖改變別人的念頭!你能夠做的就是像太陽一樣,只管發出你的光和熱。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是不同的,有的人會覺得很溫暖,有的人會覺得刺眼,甚至有的人會選擇躲避。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

從孩子出生時起,周圍人會在我們耳邊告訴我們孩子要這樣養要那樣養,初做父母的我們會依據父母養育我們的經驗來養育自已的孩子,面對各種觀念充斥到我們面前時,我們怎麼做才能放下家庭教育觀點必須統一的執念呢?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

一、好的親密關係勝過好的教育

好感情本身就是好教育的一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最美的底色。失去這個底色,即便父母教育理念再一致,孩子的內心都是灰暗的。

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纔是家庭中的No.1。

家庭中先出現的關係,要優於後出現的關係,就是說先有了夫妻關係,然後纔有了親子關係。因此當夫妻關係沒有良好運行的時候,親子關係也不能良好發展。

育兒理念不一致,家庭成爲戰場,怎麼破?

有一位媽媽說她女兒見到喜歡的東西就要買,大多數情況下媽媽都能滿足孩子的這種需求,可是爸爸看到買回來的玩具後感到很生氣,說家裏玩具很多了,怎麼又買。夫妻倆經常爲給不給孩子買東西鬧爭執,家庭氛圍也不是很好,其間媽媽學了很多好的育兒理念,爸爸卻從來不看書,經常爲一些小事爭執不下,有時候不爭個你對我錯決不罷休,這位媽媽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我想這位媽媽遇到的問題我們也有過,大多數家庭或多或少地存在理念不一致的事情,小到孩子吃飯大到孩子考學等各種不一致問題層出不窮。如果在處理孩子引起的矛盾時,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受一下對方的心理,尊重他的想法和觀點,很多教育矛盾的衝突也就迎刃而解了。首先我們建議這位媽媽在經濟範圍內,能滿足孩子就儘量滿足孩子,就好比我們自己,如果提出要求,總是被各種理由拒絕,肯定心裏都會很不舒服,相反經常被滿足的孩子,他的內心是愉悅的,是快樂的。孩子有需求是正常的,這些玩具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不需要,但那就是孩子的需求,但是生活中我們也不能處處及時迴應孩子的需求,我們可以把家庭收入狀況告訴孩子,讓孩子心裏有個底。如果確實不能滿足孩子,那就直言相告,媽媽看到你的慾望,它很好,可是我暫時不能滿足你,只要對孩子的需要不評判,孩子也不會傷心,愛的流動自然還存在心間。

育兒理念不一致,家庭成爲戰場,怎麼破? 第2張

另外再回到夫妻關係上來,這位媽媽和爸爸之間的溝通還存在芥蒂,我們建議這位媽媽能站在爸爸的角度理解他爲什麼這麼做。有可能爸爸小時候也是匱乏感比較頻繁的人,所以爸爸會把這種感受繼續輪迴到女兒身上。這時候媽媽更應該和爸爸站在同一戰線上,多傾聽他,讓他感覺到有人體會他的感受。如果夫妻之間有愛,找個合適的機會,彼此交流思想,真誠地表達你的建議和意見,再多的矛盾也會隨着心靈的交流而化解開了。

二、家庭成員之間界線如何保持

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中提出,界線,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在家庭關係中,我們很容易陷入無界的糾纏,出發點是爲別人好,結果卻通常使雙方都痛苦不堪。如果家庭中有一個總是替別人操心,爲別人好的超級好人,這個家庭甚至會四分五裂,家庭成員彼此仇恨。

育兒理念不一致,家庭成爲戰場,怎麼破? 第3張

最近網絡上流傳着這樣的話: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時,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讓路人恥笑,讓老人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前一秒如漆似膠,後一秒叮咣就削。這些話多麼形象地反映了由於作業帶來地親子關係前後變化。

孩子上了小學後,有了學習的任務——作業,孩子每天的作業緊緊地繃着家長們的那顆焦慮的心。似乎在我們的認識裏有這麼一條強盜邏輯,作業關係着成績,成績影響着升學,升學意味着能否考一個好學校,考個好學校就可以找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會有幸福的未來。所以太多的家長有一種作業崇拜情結,毫無界線地介入到孩子的學習事情上。跟很多家長說作業是孩子的事,既然是孩子自已的事情就由孩子來安排,每天什麼時候寫,什麼時候完成交給孩子自已來決定。我們要在孩子作業上做到“不管”是最好的管,這個不管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對孩子漠不關心,而是無爲而爲,暗中觀察。當孩子遇到學習的困難及時地接納與提供幫助,同時把信任還給孩子,相信孩子在向上向善的本能驅使下一定會安排得很好。

生活中的各種關係,都需要界線來維持平衡,我們需要區別什麼是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什麼是別人的想法和情緒。一個沒有界線的家庭是混亂的,真正的界線是尊重每個人的不同,尊重別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家庭成員都可以堅持自己的觀念,真正的民主是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尊重你的選擇,和諧不是大家共同舉手全票通過,而是心平氣和地分享和建議,即使對方不願意接受我的觀點,我也坦然接受、承認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是獨立的個體,接納每個成員價值觀的不同,才能創造一個沒有內耗,共同成長的家庭環境。

三、強大的內心需要有科學的理念來支撐

尹建莉老師說:“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我們必須經由一條自我學習,自我成長之路最後才能真正學會怎樣和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家人相處。

我們曾經因爲女兒上不上幼兒園的問題爭執了很長時間,我當時堅信自己帶孩子是最好的選擇,而孩子爸卻認爲其他孩子都上幼兒園,爲什麼你的孩子不上,不上幼兒園沒有小朋友玩,沒有社交圈子,不學東西,你能負責了嗎?我們用了半年的時間來討論這個問題,後來孩子一直沒有上幼兒園,在不去幼兒園的這幾年裏,我培養了孩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孩子有足夠的自由玩耍時間,孩子的啓蒙教育也做得有心無痕等。

育兒理念不一致,家庭成爲戰場,怎麼破? 第4張

我當時認爲自已帶孩子對於孩子的童年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後來慢慢深入學習到尹老師的教育理念後,我明白在孩子的童年什麼是最適合她成長的營養大餐,而我能做到給予她這個階段所能需要的成長養料,現在孩子上一年級了,很快地適應了小學生活,沒有因爲不上幼兒園而受影響。看到孩子的各方面越來越好,爸爸早已放下那顆焦慮的心,孩子的幸福狀態纔是對我們育兒方法對錯最好的證明。

我們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有時候家人的育兒步伐沒有我們快,所以我們需要有強大的內心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人,當育兒問題出現分歧時,給對方多一份尊重和理解,言傳身教除了針對孩子,對家人也適用。這就需要我們時時刻刻提升自已,內心纔會不被所謂的“一致性”所左右。

四、尋找合適的方法解決存在的分岐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原生家庭的烙印深深地印在每個人的頭腦裏,我們也不要總想着改變一個人,只要大的原則性問題不觸犯底線,其它的小問題媽媽們要先提升自己,心態平和才能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家人。即使對方教育孩子失當,也不要輕易地指責對方,指責和命令從來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因爲沒有人喜歡被說教,沒有人喜歡被控制。

我女兒有一段時間喜歡趴在沙發上吃飯,孩子怎麼吃飯我都是不管的,只要吃得愉快高興,想怎麼吃就怎麼吃,這也是孩子吃飯的自由。可爸爸卻不同意女兒這樣吃飯,他覺得這樣吃飯對孩子身體不好,會壓迫胃不容易消化,每次見到女兒趴着吃飯爸爸都會去提醒一下要坐起來吃。有幾次還弄得女兒挺不高興,我也跟着責備爸爸,說孩子沒覺得這樣吃飯不舒服,你就不要管了,老公聽了也不高興,我擔心女兒的身體健康不對嗎?你看看誰家的孩子吃飯趴着吃,通過自我覺察感覺老公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一時很難改變,於是改變了一個思路,看着女兒又一次趴着吃飯,爸爸又一次提醒時,看着女兒求助的眼神,我對女兒說了這樣的話:媽媽是同意你這樣吃飯的,但是媽媽也很尊重爸爸的意見,咱們來聽一聽爸爸的想法好嗎?當爸爸聽媽媽這樣說時立刻感覺受到了尊重,態度也突然來了360度大轉彎,他轉身對女兒說:“爸爸就是擔心你這樣吃飯會影響健康,怕你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好好消化。”女兒也接着說如果我這樣吃飯不舒服會換姿勢的,謝謝老爸的關心,問題就這麼輕鬆愉快地解決了,我只是如實地表達了自已的想法,同時讓女兒看到了我也給了爸爸支持和尊重,這樣的處理方式比講道理更有說服力。

家庭教育中的很多問題背後的原因並非是道理講得不夠透徹,而是我們在處理問題時,我們不得當的方法,扼殺了我們該有的柔情和理智。

我們學習先進的育兒理念的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們生活得更幸福,可現在有很多父母爲了追求所謂的一致性而把家庭變成了戰場。夫妻感受不到親密關係帶來的幸福,孩子感受不到港灣的溫柔,家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一個健康的家庭裏,教育不需要整齊劃一。只要父母足夠相愛,家庭成員相互尊重,從而才能更好地愛孩子,才能給孩子健康的愛,孩子才能是真正幸福的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