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辛普森一家(圖片來源:)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賴安(Ryan)用貝氏嬰兒成長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Ⅱ)研究得出,在2歲時,兒童得到父母的參與和支持越多,兒童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會發展得更好。

當然,媽媽在我們的童年中扮演的角色固然重要,我們第一次叫人,發出的音是“mama”,我們在嬰兒期很多事都離不開媽媽;但是,爸爸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有很多事是媽媽辦不到的。比如,”爸,我媽呢?“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第2張
爸爸特有的作用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第3張

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蒂奇曼?傑(Teachman Jay)在研究中發現,有父親參與教養的兒童,他們的閱讀和數學成績比那些沒有父親在身邊撫養的兒童更好。


在另外一個研究中,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心理學家娜塔莎 ? J ?卡布雷拉(Natasha J. Cabrera)發現,父親是否參與兒童的教養影響着2-3歲兒童的智力測驗分數。在對國內兒童的研究中,還發現父親的教養影響着12歲兒童的學業成績。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第4張

辛普森一家(圖片來源:)
與雙親家庭相比,在沒有父親的單親家庭中,兒童通常存在更多內在的問題,例如:容易悲傷、社會退縮、焦慮等;同樣,也會有更多外在的行爲的問題,例如:沒有父親撫養的孩子,他們的攻擊性可能更強、更加衝動、或者更可能有多動症。比起雙親家庭的兒童,這些兒童更可能會做出反社會的行爲;而親生父親不在身邊撫養這一點,是很難彌補的,即使社會經濟地位很好,或者成長過程中有繼父的參與,還是很難彌補這一點。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有父親參與撫養兒童的家庭往往也是那些社會經濟地位相對更高的家庭。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第5張
對比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第6張

探討母親在家庭教養中的重要性的研究有很多,但關於父親的教養很少;即使有,也都是在父親參與孩子成長過程的情況下研究的。於是,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的艾琳?鮑格內特(Erin Pougnet)等人進行了一項縱向研究,也就是說在一段相對長的時間內對同一個或同一批參與者進行重複的研究。


研究者在2000年初對138名6-10歲的兒童和他們的家庭進行了一些研究;在3至5年後,又對這其中的96名兒童和他們家庭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第7張

縱向研究特別適用於個案研究

圖片來源:

鮑格內特等人在2000年的研究中,共有138個家庭參與,其中34個是單親家庭(佔24.6%),在剩下的雙親家庭中有3個是父親與母親分開居住。在之後的研究中,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的比例略有不同,但沒有顯著差異。


在研究中,鮑格內特等人對家庭的基本情況與父親是否參與孩子成長;父母間的衝突;家庭環境;兒童認知功能的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測量。在排除家庭環境等因素後,他們發現父母的文化水平與兒童在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中的操作測驗分數有密切的聯繫(圖1)。在父母文化水平較低的條件下,父親在兒童成長中的積極參與更爲重要。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第8張

圖1 縱座標是兒童在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中操作測驗部分的分數。橫座標分別是父親參與兒童成長和父親不參與兒童成長這2種情況。圖中,白色代表父母是低文化水平,黑色代表父母是高文化水平。


在兒童行爲上的問題的調查,研究者發現,父親是否積極參與兒童的成長,對男孩的行爲表現問題影響不大;但是,對女孩來說,影響則非常明顯。與沒有父親的單親家庭相比,成長中有父親參與的女孩在內在的問題明顯少於沒有父親參與的女孩(圖2)。換句話說,如果父親沒有參與,女孩更有可能會容易悲傷、焦慮,更可能會有社會退縮。

孩兒他爹不好好帶娃?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第9張

圖2:縱座標是教師呈報表(TRF)中,老師對兒童內在的問題容易(例如:悲傷、社會退縮、焦慮等)。橫座標分別是父親參與兒童成長和父親不參與兒童成長這2種情況。圖中,白色代表男孩,黑色代表女孩。

因此,爸爸的作用不容小視。爸爸的作用是媽媽無法代替的,爸爸的陪伴和撫養對孩子的智力發展以及今後在社會上的行爲表現都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

參考文獻:Erin Pougnet, Lisa A. Serbin, Dale M. Stack, & Alex E. Schwartzman (2011), Fathers’ Influence on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Function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anadian Families.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 43(3), 173–hman, J., Day, R., Paasch, K., Carver, K., & Call, V. (1998). Sibling resemblance in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outcomes: The role of father presen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0, 835–, R., Martin, A., & Brooks-Gunn, J. (2006). Is one good parent good enough? Patterns of mother and father parenting and child cognitive outcomes at 24 and 36 months. Parenting: Science and Practice, 6(2), 211–228.

Cabrera, N., Shannon, J., & Tamis-LeMonda, C. (2007). Fathers’ influence on their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From toddlers to pre-k. Applied Development Science, 11(4), 208–213.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