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在挪威生孩子的經歷,讓我明白我們的孩子差距在哪

在挪威生孩子的經歷,讓我明白我們的孩子差距在哪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與大家分享下這篇異國的生育養育經,透過這篇文章,相信大家會看見不小的差異,而這樣的差異又會對各自孩子的未來有怎樣的影響,值得我們大家一起去思考。

在挪威生孩子的經歷,讓我明白我們的孩子差距在哪

來到這個陌生的過度已經好些年,由於一到這裏就面臨了生育,所以幾乎將生活之餘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新生兒的撫養和孩子的教育上。

這裏我想將我的經歷和感受分爲生育、醫藥和教育三個部分。

生育

由於挪威的醫療結構是以家庭醫生爲主,專科醫生爲附,醫院爲再附的結構。所以作爲我這樣一個新人,又是孕婦,到挪威以後首要的就是選擇一個好的家庭醫生。

這不僅關係到我個人的健康,也直接關係到我面臨的產檢、生育和出生孩子的健康保障。所以在丈夫的建議下選擇了離家步行10分鐘的診所裏一位年近六十的專家醫師。

第一次產檢就僅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醫生會仔細瞭解我的個人情況:包括個人信息,是否有生育史,是否有過敏史,是否有手術史。。。等詳細情況。然後是簡單的身體例行檢查,並詢問我對生育的期待和想法,這有助於幫我選擇一家合適的生產醫院。由於就診前都需要提前預約時間,所以不存在排隊等候長久的問題。到達診所便直接被請進了化驗室,抽血,並被要求提供尿樣。整體的步驟有序卻並不匆忙,而接觸的醫生和護士的態度和善耐心,面對我這樣一個初到者,語言不通者,至少讓我感覺放鬆,減少了初到的緊張和擔憂。

接下來就和國內一樣例行產檢,在懷孕20周的時候纔有了第一次B超檢查。這類儀器的檢查是在我選擇的生產醫院進行的。不像國內每次產檢都做很多檢查,這裏的產檢大部分都在家庭醫生處進行。直到預產期臨近的那個月才又被要求去醫院做胎心檢查和B超。有些產婦甚至只給安排做1次B超,如果孩子母親一切正常,就不再安排額外的檢查。這也是政府將醫療資源花在刀刃上的一種體現吧。除此之外,我還發現,這裏有個專門的進行各類化驗的機構。所有的診所無法進行的化驗工作,全部在這裏進行。這樣有效的節約了購買大型檢驗檢查設備的資金。

在挪威一般都建議順產,因爲他們認爲這是對孩子和母親都最健康的生育方式。

不過我屬於特殊狀況,胎位不正再加上孩子體型偏大,我只能接受剖腹產手術。時間選定在產檢的次日。

我從產檢第一次一直到生育住院的所有費用都是國家承擔,如果選擇的醫院離家超過一定的距離,丈夫可以住宿在醫院邊上的旅館,住宿費用也是全免。

同時,爲了確保醫保費用的合理使用,即使如我這樣剖腹產產婦,從動手術當天到出院一共也只能住院4天。住院期間,除了丈夫,任何人不得進入病房,這是爲了確保產婦得到最安靜和舒適的休息。即使是丈夫也在晚上10點被要求離開,一直到次日8點才能進來探視。此期間孩子和產婦完全是醫院醫生和護士的責任範圍。

住院期間,醫生負責檢查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護士則負責照顧我們和教會我如何哺乳、照顧寶寶等事宜。一些不是母親必要的工作則要求孩子的父親要學會,例如給孩子洗澡和換尿布等。

總之,在這短短4天裏,幾乎涵蓋了所有於產婦和新生兒息息相關的事宜,我們都要盡力掌握。之前準備的待產包幾乎什麼都沒有用上,因爲醫院裏一應俱全。出院前一天,醫生會告之需要注意的事項並提供給孩子服用的深海魚油、奶粉和尿布。對於產婦,醫生會開一些幫助宮縮,補充鐵質的藥物。

出院到家後沒幾天,便會有專業的兒童醫生來家訪。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對我們家庭環境的瞭解,對新生兒的瞭解。因爲將來孩子的例行健康檢查、打預防針都是由她負責。我當時哺乳有困難,所以兒童醫生還給我介紹了經驗豐富的專家,果然在她的幫助下,解決了我的問題,作爲一個新手媽媽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聯繫,哺乳是關鍵不可或缺的。我至今還保留着她的聯繫方式,對於她的幫助也是萬分的感激。

挪威對於孩子必須且常用的食品和物品,都是很平價的。這與國家對此類物品價格的控制,以及市場上良性競爭的合理把握分不開。

衆所周知,挪威在歐洲也屬於對食品的進口嚴格把關的國家。對於給孩子食用的產品就更加嚴格了。所以在市場上的嬰兒奶粉幾乎是被壟斷的(只有一個選擇),價格卻是平價。舉例1公斤普通奶粉100克朗,如果是相對好一些的主要提供給1-6個月新生兒的奶粉只有在藥房可以買到,價格也就較普通的高50%。和國內動不動4、5百的進口奶粉相比價格親民了許多。尿布在市場上也就2-3個品牌,沒有很多的選擇。價格和國內普通尿布也差不多,但質量絕對可以放心。

在這裏購買給嬰兒或未成年人的物品,對於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是絕對放心的。這都仰賴嚴格的監管制度。若被發現產品存在隱患,輕則停產,重則永遠被驅逐出市場。所以誰家都不想身先士卒!

孩子出院回家後纔是真正的考驗。挪威提供給產婦的帶薪產假是12個月,根據他們的法律,這12個月是孩子父母雙方共同的。但孩子的父親必須承擔其中至少3個月。考慮到孩子與父親的聯繫天生不如和母親來的親密,所以法律要求父親也必須承擔帶孩子的責任,才能體會妻子生育,撫養孩子的不易,和孩子建立更親密緊密的聯繫。

就這一點,我是非常贊成的。因爲孩子畢竟是雙方的,現國內很多父親的觀念是隻要提供足夠的物質資源,孩子哪怕完全交給祖父母甚至月嫂、保姆也無所謂。這種觀念是那麼的自私和狹隘。

在大街上經常可以看一道非常獨特的風景線就是——高頭大馬的奶爸一手抱着一個小娃娃,一手推着嬰兒車在街上散步或者在超市購物的景象。感覺既養眼又溫馨。在現今的社會,男女在家庭中的責任和義務已經不是男主外、女主內了。而且對孩子的愛也更能促進夫妻雙方的感情,使整個家庭變得更牢固。

中國一直有着做月子的傳統。考慮到亞洲人的體質與歐洲人的不同,我並沒有被要求能下牀後即刻沖涼。(我隔壁牀的產婦是順產,幾乎當天就去沖涼了。看得我一陣冷戰)。不過包成個糉子在牀上躺一個月也畢竟不是我的風格。而且在產後當天爲了補充體力,已經被要求喝了冰鎮的體能飲料。在醫院的時候,早午餐幾乎都是涼菜。(挪威人的飲食習慣是早午餐都是涼的、只有晚餐是有熱菜的)所以想來洗個頭洗個熱水澡也就無傷大雅了。再加上寶寶在月子裏即需要打預防針和檢查身體,我也因爲哺乳的問題需要諮詢專家。所以回家後沒多久便推着嬰兒車出門了。

感謝我父母們的開明和體諒,我並未若中國傳統產婦般臥牀不起,而且即使不出門也該幹嘛幹嘛,想來人還是有一定適應能力的。

整體來說,從懷孕產檢到生育再到新生兒回家這一整個過程還是有條不紊的,國家社會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資源和幫助給新生兒和他的家庭。但同時,也盡力做到不浪費一丁點社會資源,做到利用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平等周到的服務。

醫藥

說到醫藥制度,挪威與國內最大的區別就是醫藥分開。相對的,問醫就診的流程也就大不相同了。我在這裏生活的經歷中給我印象最深刻,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大的方面就是這裏的醫療制度和結構。生育住院這一段經歷還是其次,因爲這只是一個特殊的階段,不能代表全部。但是日常的醫療就關係到我們的切身體驗了。

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雖然這裏的空氣水質等環境較國內要好上許多,但孩子還是免不了要生病、感冒、發燒。於是就診便成了一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問題。

這裏我需要介紹一下挪威醫生的分類。挪威有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專科醫生和駐院醫生。

在這裏學醫者最嚮往的工作就是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註冊居民。所有在挪威長期居住的居民都需要選擇一位家庭醫生。如果是未成年人,則可選擇父母任何一方。國家會根據每位家庭醫生名下注冊的居民撥款,就是俗稱人頭費。選擇這位醫生的人越多,這個醫生的固定收入就越高。那如何才能擁有更多的註冊人員呢?那就需要醫生有好的醫術和優質的服務。

在挪威的孩子,有優先就醫的權力。即使在繁忙的時期,一般當天預約都可以得到就診的機會。醫生對孩子也是格外的耐心和認真。我兒子每次發燒就診,驗血化驗後都可以得到一個小玩具。即使是去做牙科檢查,也能拿到小獎勵。這自然是對孩子心理上的一種鼓勵,使得孩子不再懼怕醫生或打針化驗。家庭醫生有許多都不着白大褂,這樣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和患者的距離。感覺上他不是在看病而是在幫助你早日恢復。

挪威的就醫80%以上都依賴家庭醫生,也只有家庭醫生有權決定你是否需要轉診去醫院或者專家。國內孩子一生病即使是半夜也可以直接抱着去掛急診。在挪威則不然。我兒子有一次高燒40度,家裏老人急到不行,於是我和丈夫只能帶着孩兒去掛急診。等待近1小時後,醫生的結論是孩子沒有生命危險,回家繼續用退燒藥,明天預約去看自己的醫生。連驗血都沒有,看得我一陣傻眼,丈夫卻很淡定!

這裏的急診是給真正需要立即救治的病患安排的。而且急診只負責治療,不開處方。緊急救治之後還是轉給家庭醫生或者醫院做後續的治療。孩子發燒只要沒有其他併發症,完全沒有生命危險。只要運用物理治療降溫(我兒子被脫得只剩一件內衣再給了一根冰棍就是全部治療了),等第二天看家庭醫生就可以了。第二天醫生確診是細菌感染,開了青黴素服用,一般3天可以退燒。口服10天就完全康復了。

說到看病,自然離不開買藥。挪威的藥品都統一在藥店購買。處方藥醫生開好了,憑身份證去取。非處方藥可以直接去藥店購買。平時的常用藥的購買都是自己承擔。處方藥則根據不同情況按比例由政府和個人承擔。一般需要長期服用的藥品,例如抗過敏藥,哮喘等處方藥價格非常便宜甚至是免費。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醫藥制度能夠確保每個人得到公平對待,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同時也保證了公共醫療資源的不浪費(這個對挪威政府來說至關重要)。

教育

我家小朋友今年5歲,明年秋季就可進入小學(Barneskole)學習了。挪威義務(強制)教育13年。一般6週歲入小學學習。小學7年,初中3年,高中3年。幼兒園不是強制教育範圍,家長可以根據個人情況爲孩子申請公立或私立的幼兒園(價格差距不大)。這裏幼兒園的規模較國內小很多,我家小朋友所在的幼兒園一共3個班級,40個孩子。這裏幼兒園只分2個年級:3歲以上和1-3歲。幼兒園裏1-3歲班裏1個老師照顧2個小朋友,3歲以上班裏十多個小朋友3-4老師。

挪威的小朋友1歲就可以申請入園。這也是和12個月產假相銜接的。這樣就不會出現像國內需要老人或找保姆來帶孩子的斷層時期。

挪威的孩子一般都很開朗,遇上陌生人也會主動打招呼,一點也不怕生。這與他們早早的就離開父母融入集體生活有很大的關係。

幼兒園裏每週都會安排外出活動:一般去森林野營,遊樂園或者聽音樂會、參觀一些日常設施如消防隊。這裏的幼兒園由於不屬於強制教育範疇,所以不會制定強制性的學習計劃。完全是在輕鬆遊戲的環境下,讓孩子們學習一些簡單的數學,語言,自然常識,學習製作簡單的蛋糕,匹薩以提高動手能力等。

挪威真正的教育從小學開始,所以自然不會有什麼學前教育這類班級。有的課外班也是根據孩子的個人興趣,家長會報名學跳舞、畫畫等等。所以大多孩子的生活很規律:白天上幼兒園,5點左右晚餐,6點兒童節目開始,7點洗澡,8點上牀睡覺。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是這個時間表。

雖然幼兒園教育不涵蓋在強制教育範疇,但是幼兒園的任教老師都需要有專業教育資格證才能做班級導師。若沒有資格證則只能當助理教師。所有的學習計劃都是由班導師制定和安排。幼兒園的老師也屬於公務員範疇。挪威的公務員除了工作穩定之外,和普通員工相比,工資較低,福利相同。所以從事幼教的都是真正喜愛這份工作,真正疼愛孩子的人。將孩子交給這樣的老師,家長也很放心。最有趣的是,幼兒園裏老師的性別比例相對在國內很少看到男幼兒園老師的情況,這裏男老師一點也不稀奇。和女老師的比例能達到1:2。這對於孩子,特別是男孩子的啓蒙教育更加有益。男老師對孩子一樣的疼愛,卻比女老師更大氣。可以跟孩子們一起運動,也能彈吉他給孩子們唱歌。

我家小朋友第一年入園由於語言不通,幾乎沒有朋友,也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第二年卻有了顯著的變化。這得益於老師與我們家長的及時溝通。通過和老師的溝通,老師瞭解了我們對孩子的期望,也溝通了孩子存在的問題。老師針對性的制定了教育計劃。這裏面也有來自於社會的介入。我孩子4歲進行例行健康檢查的時候,醫生髮現他的語言能力(挪威語水平)滯後於同齡的孩子。於是政府發信給他所在的幼兒園,告知老師孩子的問題,並提供必要的經費給幼兒園用於針對性的教育和幫助。隨着語言水平的快速提高,小朋友現在不僅樂於前去幼兒園,還交到了不少朋友。在外也大膽與人交往溝通,不再閉塞在只能有家人的小範圍裏。在與老師的接觸溝通中,老師不僅針對孩子的問題提出的建議,對我們家長也給出了意見:考慮到我家小朋友當時入園的語言水平是從零開始,能在1年裏提高到當時的程度已經很不錯了。還有在家還是需要繼續運用母語中文,這不會對孩子的挪威語提高產生影響。這些都間接消除了我們做家長的擔心情緒

對於即將要入學的孩子,幼兒園在最後一年會針對性的帶他們去參觀小學,甚至在學校裏聽課。讓孩子們慢慢了解上學的意義,幫助他們瞭解學習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據我的瞭解,小學階段的學習還是比較輕鬆的,孩子們一般下午2點左右就能放學。對於1-4年級小學生放學後無處去的狀況,挪威有個叫SFO的組織,可以提供給孩子一個有老師照看,做作業,學習,玩耍的地方。直到孩子的父母下班回家,再將孩子接走。這個服務不屬於義務範疇,所以要參加的孩子,父母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

總之,孩子的身心健康,安全和教育是挪威社會關注的一個重中之重。所有的相關規定和流程都是以對孩子有益爲目標的。

而且在教育方面,他們走的是層層遞進的教育模式。小學階段較輕鬆,中學開始有了一定的壓力和競爭,最緊張和需要自我鞭策努力的是高中和大學階段。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也能漸漸接受和適應一定的壓力和存在的競爭。在我教育孩子過程中,我也發現嚴格和鼓勵的結合非常重要。不能一味的對孩子嚴格要求,也不能一味的讓他覺得他永遠是對的。嚴格遵守規則的教育是必須的,鼓勵孩子放鬆發展和進步也是必要的。

在挪威更多的是鼓勵教育(拇指教育)。他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德育培養,對所處的這個社會環境正面的薰陶。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擁有正確價值觀、世界觀相較於優異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成長更爲重要。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