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家校聯手過度保護孩子個性越來越脆弱

家校聯手過度保護孩子個性越來越脆弱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口裏怕化了”這句古語曾被用來形容家長過分溺愛孩子,而現在,除了一些家長,不少學校也對學生小心翼翼:不敢說重話批評,甚至連體育課也上得謹小慎微,生怕學生受傷。

家校聯手過度保護孩子個性越來越脆弱

  聽不得批評

12歲的小程智力很正常,但膽子很小,倍受母親和外婆的溺愛。一次,小程犯了錯誤,老師輕輕說了句:“你怎麼能這麼做呢?”小程立刻覺得委屈,不顧同學的異樣眼光,雙手着地,從教室前排爬到最後面的櫃子後躲了起來,任憑老師怎麼喊也不出來。

“其實,在學校裏這樣的孩子不少,心理上特別脆弱。”身爲一所小學的德育主任張瓊老師說,越是對教育孩子沒有方法的家長,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比其他人優秀,就越容易過分溺愛孩子。不少老師對現在學生的第一感覺就是,“心裏很敏感,容易受傷,只喜歡錶揚,不喜歡聽批評的話”。

  課外活動打折

與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如出一轍的是,不少學校也因怕承擔責任而將學生在校的活動範圍、強度等大打折扣。據一位老師介紹,學校一名4年級學生放學後曾在校內玩耍,從學校花壇上跳下造成小腿骨折,雖然學校立刻送學生就醫,還安排專門老師上門看望,家長仍在賠償問題上和學校糾纏了兩個多月。

出於同樣的考慮,學校在學生體育活動上,也會盡量選擇“安全”項目。現在很多小學操場上都沒了單雙槓這種體育器材,投擲鐵餅標槍等項目更是學生的大忌。學生平時的體育課也多隻是跑跑步、做做操、打打球等“規定項目”。

有教育專家認爲,體育鍛煉是對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孩子在運動中通過實現不同目標,鍛鍊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但現在不少學校都無法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體育鍛煉時間,或達到相應的鍛鍊強度和內容,就是怕孩子受傷。

  賞罰應兼顧

“你最棒!太棒了!”爲鼓勵孩子自信,不少家長將賞識教育的話語天天掛在嘴邊。隨着近幾年教育觀念的轉變和中小學課改的實行,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推崇“賞識教育”,認爲“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有時賞識教育被運用過分,讓孩子陷入過分的自我欣賞中,對批評和建議反倒不以爲然,反而失去效果。

顯然,賞識教育並非包治百病,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家長和老師漸漸發現賞識教育帶來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孩子只願聽好話,不願聽任何批評,也經受不起一點兒挫折。

《論語》中就有孔子批評學生的記載,宰予白天睡覺,孔子批評他“朽木不可雕也”,宰予後來卻成了孔子的高足。賞識和批評應是教育的雙翼,只有賞識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是一門科學,有自身的規律,必要的批評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進器和催化劑。其實,孩子知道自己犯錯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要接受批評的準備,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所以,在實踐中,運用賞識教育一定要有度,在對孩子教育的同時,賞罰分明可能更有用。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檀傳寶說,正確的賞識是,要細心觀察和了解,把孩子的用心和努力都看在眼裏,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表揚要客觀具體,發自內心,表揚要能讓孩子感受到真誠,並增強孩子做事的動力,使其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其不斷進步,而不能氾濫無節制。因爲,不恰當的表揚則容易讓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對於進入誤區的孩子,檀傳寶建議,要打破他們封閉的“系統”,讓他們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走出停滯不前的狀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