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想要孩子強大,家長要教會他這些!

想要孩子強大,家長要教會他這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做家長的一定要知道,你永遠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那麼想要孩子強大,家長要教會孩子哪些事情呢?

做了母親以後,每每聽到各類事故或災難的消息,總會不自覺地在心裏勾勒出它背後牽扯着的家庭,想想那些不幸的孩子:不知道他們之前過着怎樣平淡快樂的生活,危難發生之時產生了怎樣的心理起伏,悲痛過後的人生,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面對生命中未知的劫難,我們的孩子該如何規避風險,又怎樣把必須承受的身心傷害降低到最小,這是值得每位家長思考的問題。

天災人禍面前,

良好家教築起牢固防線

發生在2017年農曆新年的馬來西亞沉船事故,是團圓喜慶的節日裏一抹悲傷的印記。那幾日鋪天蓋地痛心的報道里,一對中國母女的事蹟格外引起我的關注。

據獲救乘客回憶,事故發生後,這位母親冷靜地組織周圍人開展自救活動,並鼓勵大夥兒團結一致,不要放棄生的希望。與此同時,她年僅三四歲的女兒居然全程沒流一滴眼淚,表現出了超乎同齡人,甚至比普通成年人更優秀的心理素質。

等待救援的煎熬時刻,娘倆的對話是這樣的:

女兒:“媽媽,你還好嗎?”

媽媽:“你好我就好。”

沒有越添越亂的驚慌,沒有毫無意義的抱怨,年輕的媽媽和年幼的女兒用尋常接地氣的相互關心,共同築起了生死瞬間最牢固的心理防線。

這對母女的日常並未被媒體挖掘,可從母親的淡定從容,到女兒的成熟穩重,我看到了得體的家庭教育所產生的巨大力量。我相信,這位母親平日裏給女兒讀繪本講故事的時候,除了選擇稚嫩有童趣的內容,也一定認認真真地把安全教育灌輸了進去。孩子雖然懵懂,卻知道面對此情此景,保持安靜,聽媽媽的話最重要。

危機面前,這份來自內心深處的力量雖然無形,卻比任何平日裏苦心追求的豐厚物質都踏實可靠,它使人得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頭腦清醒,採取正確的求生手段,並坦然面對可能發生的一切。

遺憾的是在這次劫難中,母親沒能撐到最後。這一次小姑娘不需要忍住眼淚,但我想傷痛過後,她一定會秉承母親的那份剛毅,繼續自己的人生路,並且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爲一位偉大的母親,養育一個了不起的小孩。

把基本生存要領分享給孩子,

永遠不要嫌太早

去年,一本名爲《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裏都能活下去》的書紅遍網絡。此書由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三位成員共同編著,感動了很多父母。

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罹患乳腺癌的媽媽安武千惠在女兒小阿花出生後病情加重,爲了讓女兒掌握自食其力的本領,離開自己也能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在女兒五歲時便開始教授她做飯的本領。

想象着小阿花細嫩的小手握着菜刀,掌着勺的樣子,任何一位母親想必都很難把這項課程堅持下去,可阿花的媽媽做到了,她清楚自己能夠陪伴女兒的時日無多,便狠着心把生活裏艱辛的一面提早展示給女兒,教會她獨立於世的祕訣,以免真相猝不及防攤開在孩子面前,帶給她幼小心靈撕心裂肺的傷痛。

媽媽走了,可她對女兒用心的教育收到了回報。

阿花說:“媽媽,有件事我想告訴你——所有的便當我都會自己做了!不說別人的壞話,不忘記微笑,這些都是媽媽教我的。雖然我也會覺得好難啊,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阿花已經不哭了。”

這段話看哭了很多人,也讓做父母的反思起自己的教育:讓孩子儘早承擔一些責任,並不是給他們增負,反倒是爲不可預知的未來注入一劑預防針,用來減輕可能到來的痛苦。車到山前必有路,如果孩子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還擔心什麼呢?

應急措施灌輸得當,

孩子也能成爲“救世主”

我的一位朋友是外科醫生,時常給上小學的兒子分享醫院發生的事兒,生離死別的場景,悲歡離合的瞬間,還在家擺弄些人體模型和簡單的醫療器械,教兒子基礎的人體構造和急救方法。

親人們不理解,覺得小孩子接觸這些過於血腥殘酷,不利於身心健康,朋友們則認爲他無非是希望子承父業,提前給孩子滲透些專業知識而已。說到底,很少有人理解他的教育理念。

直到去年夏天,朋友的父親突發心肌梗塞,栽倒在自家客廳,母親碰巧去菜市場,家裏只剩放暑假的兒子。

看到此番場景,男孩兒毫不慌張,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後,熟練運用父親教導的急救知識,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對昏迷的爺爺進行了正確處置,爲老人爭取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男孩兒的爺爺甦醒後老淚縱橫,逢人便說自己的命是孫子搶回來的。

如果沒有平日裏妥帖到位的危機教育,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兒面對此情此景,恐怕早就慌了神。這位父親教給兒子的內容看似殘酷直接,卻遠比突如其來的現實帶給孩子的衝擊要溫柔百倍。

想要孩子強大,家長要教會他這些!

和孩子一起,

接受黑暗,守護光明

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漆黑一片的房間裏睜着眼睛,有人突然把燈點亮,定會感到眼部刺痛難忍,可如果預先知道燈要亮,先把眼睛閉起來,再一點點睜開,逐步適應黑暗到光亮的過程,則會舒服很多。

迴歸到家庭教育也是一樣,讓孩子一味沉浸在浪漫溫馨的童話世界裏,不如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爲他們掀開殘酷人生的帷幔,把客觀存在的苦難滲透給他們,告訴他們生命有時脆弱不堪,相遇終有一別。

家長對孩子的保護出於慣性,不想讓孩子哭,不想讓孩子遭罪,可走出家門,你的寶貝便再也不是寶貝,他們要承擔的責任、義務,他們要面對的痛苦、黑暗,一絲一毫也不會比別人少。

對我們的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咒語如何誦讀,而是非常時刻下,除了傷心、害怕和祈禱,還能做些什麼。

要解決孩子的困惑,身爲父母的我們要做的功課其實很多。

首先是一些常識,從水、電、煤氣、食品、空氣等日常生活必須掌握的基本安全知識,到消防措施、急救方法等;

其次是災難應對方案,即所謂面對“天災人禍”所要具備的能力,比如地震、洪水、颱風、交通意外等。

從事前預防到事後應對,從心理建設到應激反應,都是我們必須學習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身體力行的我們面對生活中的不測能夠做到鎮定自若的時候,孩子自然可以安然面對一切潛在的危險,自然能夠逢凶化吉。

我們踏上幸福旅程的時候,都不願想象狂風暴雨會降臨在自己頭頂;我們自由奔跑的時候,都不曾懷疑健康體魄會始終如一;我們歡樂相擁的時候,都不肯相信明天也許就是永別。

恐懼,往往來源於未知,對後果的未知,對解決辦法的未知,可恐怖,永遠不會因爲恐懼而減輕毫釐。該面對的終究要面對,既然如此,莫不如我們趁着歲月靜好,把最糟糕的結果翻出來曬曬太陽見見光,精心爲未來盤點打算一番。

安康一生當然是福,倘若真的成了不幸的那個人,早已瞭然於胸的準備也可讓你我豁達坦蕩:人生起落,不過如此。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