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熊孩子,媽媽快要被你“氣死了”!

熊孩子,媽媽快要被你“氣死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80後的爸爸媽媽們,有時候面對家裏的熊孩子,有時候快要氣炸了,脾氣總是在忍不住的時候發泄。文章中列舉的情況,最容易點燃心中的怒火呢?

80後的媽媽已被孩子氣死,我猜你會死在這三天?

1、陪寫作業的這一天

最近80後的爸媽和00後的孩子又火了,這件事的始末,得從陪孩子寫作業說起!陪孩子寫作業,已是80後快速衰老的真正原因。

感受一下千萬媽媽心聲:

@橘人永恆: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不愛寫作業隨我~

@唐大熊大熊大熊熊熊熊熊熊:我今天早上,把熊孩子罵得狗血淋頭,最後老孃我自己哭了……

@我是有有家:作業很重要,生命更重要,要想老得慢一點,就不能動氣,要想不動氣,請一定要離看小孩作業遠一點…………

@貓de芒果:還沒到寫作業呢,上幼兒園就已經氣瘋了

@寶媽辣辣:完全是我每天陪寫作業的樣子!!!我已經被10後攻陷!!!每天都需要急救!!!

我問朋友:“你愛孩子嗎?”

她說:“我都被他氣死了,那還敢愛!”

陪孩子寫作業,是所有家長內心無法直視的巨痛。

有朋友感嘆說:別人養兒防老;我養兒卻被氣飽,還短命。

孩子爸接受工作考驗,我接受生活考驗,最怕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接受學校考驗,真的會出!人!命!

2、花錢無度的這一天

有調查顯示,在00後的人羣裏,90%以上的孩子都會亂花錢、高消費、不會規劃生活費。

薩迪說: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

孩子浪費,完全看不到父母的不容易。爸媽拼死拼活爲孩子奠定經濟基礎,孩子卻不懂珍惜,不感恩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傷害。

3、遊戲成癮的那一天

朋友向我吐槽,昨天孩子突然問她:“媽,我是你親生的嗎?”

當時她正拿着手機看綜藝節目,很爽快的回答孩子:“當然是啊!”

“那爲什麼你可以玩手機,看電視,而我不可以呢?我們之間的不同待遇,讓我覺得,我不是你親生的。”

朋友一時啞口無言。

曾在家長羣裏,她和其他媽媽討論“到底該不該給孩子使用手機?”

媽媽統一口徑是:不可以!

甚至有媽媽直接在羣裏求救:“怎麼辦啊?自從孩子每天玩一小時網絡遊戲後,現在他已經成功地被手機拐走了。”

手游到底讓家長多崩潰:

不惜爲了遊戲而與父母發生激烈對抗。曾經有一位母親打斷孩子玩手機,被兒子暴打,拳打腳踢。

西班牙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在重度的手機癮者中,身體出現莫名的痛苦,社會能力大大減弱。

社會能力減弱,就代表孩子獨立能力減弱,自理能力減弱。

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以後,父母做的第一件不是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而是責備孩子不懂事!

80後被00後氣死的內在原因,其實是,我們並不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父母把享受給了孩子,卻忘記給孩子最好的精神營養。

熊孩子,媽媽快要被你“氣死了”!

4、爸媽們常常有這樣的疑慮:

爲什麼不如以前聽話了?

爲什麼不如以前活潑了?

爲什麼開始說謊話了?

爲什麼學習成績變差了?

從表面上看,這些成長中的“爲什麼”,是孩子問題,深入研究才發現:根源是父母自己。

心理學行爲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見的那個“母親”後面。

有可能它第一眼見到的不是鵝,而是其他活動物體,如狗、貓、會動的玩具鵝、鴨、雞,它也會自動地跟隨其後。

更爲有趣的是,這隻小鵝形成了,對某個動物的跟隨反應後,它就不會對其它動物有跟隨反應了,並且這種跟隨反應是不可逆的。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界被稱爲印刻效應,即:第一印象一旦印刻下來,固定的行爲模式就會保持終身。

它說明什麼?

孩子出生也有很多印刻現象,先迷上電視的孩子,要愛上書就會很難;先迷上書的孩子,戒掉電視就輕而易舉。

有心理學家對此表示: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嬰兒的心理健康具有至關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如果父母掉以輕心,不注重自己的言傳身教,就很可能嚴重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髮展和健康,甚至貽誤終生。

5、所以心理學家杜布森,給家長朋友五大家庭教育原則:

原則一:培養孩子對父母的尊重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越來越少,容忍孩子不尊重自己的父母越來越多。包辦、溺愛就是典型。

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是必須的,這不是爲了滿足孩子自尊,而是爲孩子以後與父母關係融洽打下牢實的基礎。

“熊孩子”“白眼狼”越來越多,因爲親子關係是孩子最早的社會關係,他不尊重父母,極有可能也不尊重他人。

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在《勇於管教》中說:當孩子子步入青春期,如果你希望他接受你的價值觀,那麼,你就必須讓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尊重你。

如果孩子在15歲前,經常違抗父母,嘲弄父母的權威,那麼,在他心目中,他早就蔑視父母了。

原則二:最好的溝通,在管教事件之後。

父母受到孩子挑戰,並且是父母取得優勢的時候,往往親密關係就產生了。

每一個對父母發脾氣,自討苦吃以後,悲傷的抹眼淚,那個階段也是孩子愛父母愛得最濃烈的時候,如果你打罵了孩子,只需要一句真誠的道歉,便能破冰。

在孩子情感得到宣泄以後,父母的溫柔的語氣,溫暖的話語,一個擁抱,都將帶給孩子莫大的安慰。

管教後父母的溫柔,其實就是告訴孩子,你的底線在那裏,只是不接受他的行爲,但不是不接受孩子的本身。

重要說明一點:“管教”只針對當時行爲,而不能變相性的對孩子發脾氣、翻舊賬,最後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愛的結局!

原則三:避免嘮叨。

網上曾經有一個調查,孩子最反感父母的6大行爲中,嘮叨排名第一。

嘮叨對於父母來說,最大的弊端是,讓孩子過濾掉自己不願聽的話,只聽自己想聽的話。

愛嘮叨的父母也會有這種感覺,和孩子溝通,自己累得半死,卻毫不奏效。

這是因爲孩子發現了父母語言對他的所作所爲根本不存在威脅,所以就不願聽,甚至反感父母的這些話。

原則四:不給太充足的物質享受

對於孩子合理的物質要求,父母可以滿足。當孩子掩埋在過度的物質享樂中,就不利於他的人格成長。

如果讓孩子認爲,他無論想要什麼,無論什麼時候想要,都有權得到,這種完全被滿足的需求感,就無法激起孩子的感恩之情,也不會有慈悲之心。

對孩子的慾望說“不”,在這個時代,比滿足孩子物質享受更難做到。

比如:當看到別的小孩子有,自己小孩沒有的時候,父母會覺得有壓力,甚至出現內疚感和羞愧感。

原則五:愛與控制之間找到平衡

愛和控制,很多時候是一個矛盾的存在。控制越多,孩子感覺到的愛就越少,反之亦然!

這一原則,重心應該是關注孩子情緒。孩子行爲出問題,一般情況就是孩子情緒出了問題。

愛孩子可以選擇疏導孩子情緒,而不是控制孩子行爲!

80後媽媽想不被氣死,首先改變自己對自己的認知,自己對孩子的認識!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