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家裏有了老二,怎樣調節家庭氛圍呢?

家裏有了老二,怎樣調節家庭氛圍呢?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庭都有兩個小孩,那麼應該怎樣去教育他們呢?很多家長朋友們更多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行走,但是總是出故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認識的一位爸爸有一對雙胞胎。他很有意思地點評雙胞胎:

“你看,老大更靈活,鬼精靈的;老二就懶多了,整天除了吃就是睡。”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事。“鬼精靈”、“懶”等詞,是成人之間纔有的評價。而且,從沒有任何一個人,就只是一種單一的性格特徵。用這般狹隘、定性的詞彙去描述襁褓之中的孩子,雖然顯得好笑了些,卻清晰地呈現了多子女家庭中頻繁在發生的事情。

我相信,在爸爸的持續催眠下,這對雙胞胎一定會按照爸爸的點評方向成長。從心理學角度說,就好似倆孩子同時領到了不同的任務,一個負責活潑、靈巧,一個負責懶惰、遲鈍。這樣,孩子們就被塞進了一個自己專屬的模子裏。而他們的其他人格部分,甚至是他們真正的人格部分,就被忽略、被悄悄抹殺了。

這樣一個過程,我們稱之爲“催眠”。科學家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暗示,是指人或環境以不明顯的方式向人體發出某種信息,比如父母對孩子好的或壞的評價;個體無意中受到外界的影響,並做出相應行動的心理現象。心理暗示可分爲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消極的心理暗示。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能產生良好的影響,調動人的內在潛能,發揮最大的能力。而消極的心理暗示則對人的情緒、智力和生理狀態都產生不良的影響。

下面,我們就詳細聊聊多子女家庭中,父母下意識催眠孩子這個事。

心理暗示對孩子的影響

如果說“父母的心理暗示,會影響孩子一生”,這一點也不誇張。

很多心理學雜誌都曾引用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母親帶着一個八九歲的男孩來看心理醫生。這位母親說:“我生這孩子的時候不太順利,醫生不僅給他吸了氧,還告訴我孩子以後可能會出現智力問題。這不,這孩子9歲了,和別的孩子確實不太一樣。因爲先天不足,他腦子太慢,學習有困難,成績一直倒數,我真擔心他會有智力低下的問題。”母親越說越激動,“我帶他去過幾家醫院,做了很多檢查,可都沒查出什麼毛病。但他腦子肯定是有問題,這是我生他的時候落下的病根。”母親一直在反覆強調。

而當醫生向孩子本人詢問時,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說:“我腦子有問題,所以學習不好。”孩子母親又插嘴說:“每次看病我都將他腦子受過傷,影響學習的事情告訴大夫。”通過這對母子的敘述,醫生對孩子的“病情”大致已心中有數。經測定,孩子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問題。他的學習成績之所以不好,完全是母親不良心理暗示的結果。當然,母親也是接受了當年那個醫生“這孩子可能會出現智力問題”的不良暗示。這些潛移默化的負面心理暗示,造成了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種種困擾。

每天我們都會不斷從自己或他人那裏接受暗示。這些心理暗示有時會給我們帶來愉悅和信心,有時又使人鬱悶不安,苦惱萬分。消極的心理暗示對孩子的成長所起的惡劣影響很可怕。因爲暗示往往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爲產生影響。

暗示作用也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心理學研究表明,一些比較敏感、脆弱、獨立性不強的人,如婦女和兒童,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然而,讓人痛心的是,這些給孩子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被暗示者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如父母或老師。長此以往,不僅會給孩子成長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礙,更有甚者,會葬送孩子的一生幸福。

家有二寶的家庭,更要留意避免對不同孩子的不同心理暗示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女兒剛滿4歲,小女兒才半歲,生完二胎這半年裏,大女兒的表現讓我很焦慮,希望老師您能爲我指點迷津其實大女兒並不排斥妹妹,相反她很喜歡妹妹,但是可能是妹妹出生之前她對我太過依賴,在我現在抱妹妹、哄妹妹的時候,她就會坐一旁默默地看着,她這樣總是讓我很心疼,但是我又不能不管她妹妹。

姐姐早上一醒來還沒睜開眼就開始哭,大哭,這樣的狀況讓我很煩躁,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怎麼去解決。而且姐姐有很強的控制慾,總是要求大人說她想聽的話,在學校老師也給我反映我這個問題,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糾正。姐姐每天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鬧人,我和她爸爸被她纏得沒辦法了,就會吵她,有時候甚至會打她,之後我們再自責。

有時候總覺得自己教育孩子很失敗,她在家家裏人煩,在學校老師煩,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希望老師能針對姐姐的問題給我們一些指導,謝謝您了。

這位媽媽口中描述的大女兒,除了很煩人,貌似沒有什麼優點是被媽媽看到並欣賞的。但是,從媽媽的描述中,我確實沒有看到大女兒有什麼實質性的令人感到反感或者非常不好的行爲。那爲什麼,大女兒就成了家人、老師眼裏一個煩人的姑娘呢?那我們就要看看這個姑娘爲什麼要惹人煩了。

雖然很多二胎父母,在小寶寶出生前就意識到了要對大寶寶做好心理工作,諸如繪本引導、高質量陪伴等。但在小寶寶真的降臨後,往往無意識地忽略了,或者說是忙的顧不上對大寶寶的關注和陪伴了。那麼,這個大寶寶在家裏多了一個跟自己爭搶“愛”的小傢伙之後,會有怎樣的感受、會怎麼做呢?那就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重新博得父母的關注和愛,當然也不乏壞的方式。

通常小寶寶一哭,媽媽就會馬上奔過去看看怎麼了,抱抱、逗逗、餵奶等。“哦,原來哭能獲得媽媽的關注和愛呀。”這就是大孩子的感受,她要跟小寶寶爭愛,那也像小寶寶一樣哭吧。但是在父母的眼裏,大孩子怎麼能總是哭哭啼啼地纏人呢,那簡直是太煩人的一件事了。於是開始每天都說大孩子,你怎麼那麼煩人呢。

再來說說這個姑娘在學校中的煩人,那是因爲在家裏獲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和愛,只能從身邊的人那裏獲得了,比如老師、同學。於是,老師同學也經常說“你好煩人呀”。

這樣一來,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家外,孩子得到的最多的外在評價就是“煩”,孩子也就將這個屬性內化爲自己的特徵之一了,“我就是個煩人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仍會以煩人爲博得關注和愛的一種方式,並且很難糾正了。

這就是爲什麼,你總是對自己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評價,孩子們會朝向父母對自己評價的方向去發展,最終成爲這樣一個人的原因了。

心理暗示很厲害,其中的語言暗示作用更是大

心理暗示,特別是用語言來進行暗示,作用是非常大的。西方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選擇了一位相貌非常普通又有些自卑感的女學生,在她本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對班上的男同學說,你們現在開始給這個女孩子寫信,稱讚她的相貌,表達對她的喜愛。經過不長的時間,這個女孩的確變得漂亮了,而且她真得贏得了一些男孩子的愛慕。從照片上看,與原來判若兩人,而且更加自信了。

家裏有了老二,怎樣調節家庭氛圍呢?

暗示就是用一個良性的詞引導孩子朝好的方向發展。永遠不要把孩子的缺點、弱點作爲一個穩定的事實來陳述,使它鞏固下來。描述是可以鞏固一個形象的。家長永遠不能用一種描述來鞏固孩子的弱點和缺點,而要用一種描述引導孩子從弱點和缺點中走出來,進入新角色。一定要這樣去暗示孩子:從本質上肯定他是好的,把他的缺點作爲暫時現象。

比如孩子打人、粗暴、不講理、說髒話……你不能說:

“你真是個壞孩子!你真是個沒教養的孩子!”

而是要說:

“你是個有教養的孩子,但是這段時間受到一些壞影響,改了就好。”

任何缺點和不足,都不能歸於長遠,更不能歸罪於孩子本人。這樣做並不等於肯定他的缺點,而是首先肯定孩子的本質是好的,他的缺點是暫時的,是某些原因造成的,這樣他纔有改變的可能性。

如何給孩子建立好的心理暗示

如何給自己的孩子設計心理暗示,還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一些經驗、經歷來具體操作。另外,一個有效的心理暗示要讓孩子在無意中接受,最好選擇在孩子很輕鬆的狀態下進行。那麼,父母如何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呢?

積極的心理暗示有很多種方法,主要分爲兩類:語言暗示和非語言暗示。

所謂語言暗示,主要是通過講故事、做遊戲、角色體驗等方法,將道理蘊育在普通生活中,起到良好的教育目的。譬如把孩子設定成故事的主人公,並講述這個主人公隨着故事情節發展,如何通過一些優秀的品質,去戰勝一次次困難。在暗示過程中,也要注意講究方法,比如在糾正孩子的錯誤時,父母可以指出孩子做事情的不當之處,而避免因爲孩子犯錯而對孩子下評判,比如說:“你怎麼總是這麼毛毛躁躁的!”

非語言暗示包括神態表情、行爲舉止、環境故事等。其中,神態表情是人心靈和內在情感的直接表現,家長可藉助神態表情如讚賞、肯定的眼神,微笑、點頭,鼓勵、安慰、愛撫的目光等,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讓孩子感受成功的愉悅,感受到勇氣和力量。

行動亦是無聲的語言,家長要牢記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時刻影響着孩子,爲孩子所效仿。譬如,在公共場合自覺排隊,用行爲暗示孩子插隊的人是不受歡迎的;不隨地亂丟垃圾,讓孩子學會自覺把垃圾丟到垃圾桶裏。

最後要提醒的是,不僅是多子女家庭,家裏只有一個孩子的,也一樣需要留意,避免給孩子貼標籤、做評判。做評判就是一種限定。被限定的孩子,等同於喪失了更多的發展可能。智慧的父母,一定要懂得去用一個立體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切忌用消極暗示去催眠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