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由來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由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那麼大家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起源嗎?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介紹下,一起來看看吧!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起源

其實一開始,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祭月節”。太陽和月亮,在古代都是被人們崇拜的對象,所以每年都會有一個時間,會舉行專門的祭月活動。因爲人們相信,月亮上面有“月神”,只有拜祭月神,月神纔會降福人間。其實也表達出,古人的一種美好心願。

如今我們的中秋節是每年陰曆的八月十五,可古時候的“祭月節”,卻不是在這一天,而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秋分”這天。後來隨着曆法融合,才漸漸變爲使用夏曆(陰曆),才由“秋分”變成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由來

發展過程

在漢代的文獻中,就已經出現“中秋”一詞,但是根據文獻的記載,可以知道的是,早在先秦時期,“中秋”一詞就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了。至於何時才發展成全國性節日,就要說到唐朝了。

在《唐書·太宗記》中有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可見這時候“中秋節”,就已經得到官方認可了,而且還變成了八月十五這一天。在盛唐時期,長安一代極其繁華,所以這時候的中秋節,也就多了許多有趣的習俗,以及像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等神話故事。唐朝的文人雅士,也都喜歡在這天聚在一起吟詩作對,而主題,是“月”。

經歷了唐朝這一重要時期的發展和過渡,中秋節到了宋朝,已經逐漸被大家接受,成爲每年必定的民俗節日,也正式確定陰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中秋佳節。由於宋朝沒有宵禁制度,所以在節日這一天,往往會出現“深夜逢聞笙芋之聲”、“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的情況。

到了後來,中秋節就更是大家心中,一個重要無比的節日了。於是這一天的習俗變得越來越多,人們過節的情緒也逐漸高漲,吃的食物也愈加豐盛。明清時期,還會有專門的賞月活動。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由來 第2張

習俗活動

祭月:前面已經提到過了,人們會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祈求降福人間。大家會在香案上擺放月餅、蘋果、紅棗等祭品,然後將“月神”的牌位放在月亮的方位,大家依次朝那個方向拜祭。這表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渴望團聚的心理。

賞月:這一習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記得小時候每年中秋,我都會將月餅仔細擺放在盤裏,然後坐在陽臺上“賞月”。那時候看見月亮上的陰影,還會想象是嫦娥在跳舞。在唐朝,賞月活動尤爲盛行,詩人最喜歡在這個時刻,留下詠月的詩句。

觀潮:這對浙江一帶的人來說,是中秋的一大盛事。早在漢朝的時候,中秋就有了“觀潮”的風俗。然而像我們這種生活在盆地的人,就只好尋找另外的中秋活動了。

玩花燈:相信這個很多人也有記憶,小時候我們就喜歡將柚子、桔子、南瓜等外殼相對結實的食物掏空,然後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在裏面放上蠟燭,這樣一個簡單的花燈就製成了。

拜祖先:這是廣東潮汕地區的中秋習俗,他們會在這一天擺臺設祭。等拜祭結束後,就把祭品拿來烹調,最後一家人坐下來,好好享受一次豐盛的晚餐。實則大家是在享受,這種一家人團聚的幸福時刻。

中秋宴:如今各式各樣的中秋宴都有,有的家庭人口多,所以準備十分豐富,吃起來熱鬧開心。有的家庭人口少,雖然吃不了那麼多東西,但別有一種溫馨的感覺。重要的不是吃什麼,而是和誰一起吃。

而在古代,最講究的中秋宴,自然就是宮廷宴席。明朝的中秋宴喜歡吃螃蟹,螃蟹蒸熟後,以酒醋佐之。古代宮廷的月餅也與衆不同,比如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他在賞賜大臣月餅的時候,史料就記載那個月餅“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也是頗具皇家的“大氣”風範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