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夏至節氣北方人吃什麼傳統食物

夏至節氣北方人吃什麼傳統食物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知道北方和南方在一些飲食上是有區別的,特別是在過一些節氣和傳統節日上,都會有差異。那夏至節氣北方人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夏至節氣北方人吃什麼傳統食物?

北方人在夏至節氣愛吃麪。

“冬至餛飩夏至面”這句諺語就道出了老北京在“冬至”、“夏至”這兩個節氣日的特有吃喝。

因爲地處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主要農作物是麥子,在新麥收穫之時,人們用新面製作喜面是喜慶豐收的最好方式。

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除了愛好,據說還有“辟惡”之意,古人認爲農曆五月是惡月,吃熱面是爲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麪條,俗稱過水麪,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

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裏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

夏至農事活動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溼潤灌漿,乾乾溼溼,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

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

過了夏至,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佈形勢,逐漸轉變爲西多東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

夏至節氣北方人吃什麼傳統食物

夏至的氣象變化

氣溫降水:

夏至過後,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其後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大約在公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夏至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立竿無影”:

在夏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正午時分呈絕對(接近)直射狀,北迴歸線地區就會出現短暫的“立竿無影”現象。目前中國大陸設有5處北迴歸線標誌,分別位於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的桂平和雲南的墨江。生活在北迴歸線上及其以南附近區域的人們,可於夏至日前後幾天的中午在太陽下立根竿子,觀察一下“立竿見影”如何變成“立竿無影”。

對流天氣: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