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一對夫妻離婚後,孩子用玩偶擺出了這一幕…

一對夫妻離婚後,孩子用玩偶擺出了這一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擺出這個玩偶造型的小孩,他父母剛剛離婚。這其實是個很簡單的類似過家家的遊戲。紫色小熊代表爸爸,白色小熊代表媽媽,棕色小熊代表自己,讓我們往下看你就會明白~~~

一位朋友曾分享過一張圖,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一對夫妻離婚後,孩子用玩偶擺出了這一幕…

孩子讓三隻小熊都依偎在一起,三隻依偎在一起的小熊只表達了兩個字,那就是“孤獨”。

我寧願把孩子的這個小小舉動,看成是一個沒有那麼複雜內容的小遊戲。即便如此,我內心仍然有某個地方,被擊中,陣陣生疼。

其實,若婚姻裏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持續去做自我成長,很多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當然,若我們一直做到自我修煉,那即使真的到了不得不離婚那一步,也不至於再給孩子帶去太大的傷害了。

一個5歲的男孩問媽媽:你最愛誰?

媽媽說:最愛爸爸。

男孩問了爸爸同樣的問題。

爸爸說:最愛媽媽。

男孩一臉的心滿意足,擠到爸爸媽媽中間說道:我同時愛你們倆!

這樣一個溫馨的鏡頭折射出的,是在孩子心目中,爸爸加上媽媽,纔是一個完整的家,纔是一份完整的愛。孩子們就是將爸爸的部分與媽媽的部分整合到一起,才形成了他們獨一無二的自我。也因此,爸爸和媽媽關係的不和諧,甚至破裂,對孩子而言是巨大的傷害。

爲了避免婚姻問題帶給孩子不該有的傷害,父母們最好了解下面這三個原則:

▌原則一:問題纔是問題,人不是問題

朋友圈裏,一幫學心理的朋友曾瘋轉過精神分析師吳和鳴老師說的一段話,很有趣也很犀利:

神父面對女方:你願意嫁給他,深入虎穴,成爲他媽他姐的替身,接受他二十八年累積的憤怒嗎?

她說:我願意。

神父面對男方:你願意娶她嗎?把你家變成主戰場,成爲她爸她哥的替身,接受她二十六年累積的幻想、嫉妒和仇恨嗎?

他說:我願意。

神父:現在我宣佈,你們正式結仇!

很有意思的一個段子,卻揭示了一個常被我們忽略的真相:每個人在走進婚姻之前,都不是一張白紙;我們不僅僅是嫁給/娶了這個人,還同時嫁給/娶回了TA的過去,TA背後所藏着的一整套價值觀念,一整部家族的悠久歷史——真的編撰起來,也許能夠編出一部厚厚的詞典。

所以,我們的伴侶面對我們說出的每句話,做過的每件事,背後都是有一部“辭海”可以追索查詢的。再或者,可以說,我們的伴侶並非“問題”本身,他們頂多是承載“問題”的那個人。

把人和問題分開,這纔是夫妻雙方能夠心平氣和、相互尊重、有效溝通的前提。而在婚姻裏必須要分個對錯來的努力,往往都是徒勞又最無意義的事。

▌原則二:儘量避免在感情上向孩子訴苦、求助

一位媽媽曾描述過這麼一個小細節:

女兒在畫紙上,畫出一串腳印,女兒一邊畫一邊跟媽媽說:如果你想我了,就踩着這些腳印來找我。

這個動人的故事傳達出的,是孩子們對父母深深的愛。孩子們知道父母需要自己。只要父母願意,孩子們會隨時配合父母、安慰父母。然而,這個時候,恰恰是最需要父母們警惕的。

在一個家庭裏,如果一個成員向另一個成員說積極的、好的事情,那前者就是父母,在傳遞力量以及影響力;如果一個成員總向另外一個成員說消極的、不好的事情,那麼前者就是兒女,在討要關注、傾聽和安撫。所以,若有父母習慣性地向孩子訴苦,那麼父母就變成了孩子,孩子則變成了父母的父母。這樣的孩子,往往會特別懂得爲父母考慮,很懂事,但也因此會被剝奪掉自己的童年,喪失孩子時期最該獲得的心靈養分,導致身心發展的極大困擾。

所以,夫妻中的任一方,都需要小心在孩子面前評價另一方。尤其避免向孩子訴苦、抱怨另一半的“不是”。

▌原則三:真正做到自我成長

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一直努力地在做自我成長。可惜的是,他們學得了一些知識、觀點後,就會着急要運用到自己的另一半身上。於是,那些知識、觀點很容易成爲指責另一半的工具。這導致一方“越成長”,對另一方越不滿,夫妻關係越是緊張。

這是進入了一個誤區。我們該做的,是瞭解內在最深處的自我,自己內在真正的想法和感受。這樣我們才能夠去了解自己的伴侶。我們需要去理解自己的人性,去原諒自己的錯誤和弱點,這樣我們纔會允許伴侶犯錯,就像我自己會犯錯一樣。只有這樣,伴侶和我們在一起,纔會感覺到安全,感覺到被接納、被理解。

真愛,是愛一個人本來的樣子。支持TA成爲TA能夠成爲的最好的人。不試圖去改變TA一絲一毫。只有當我們完完全全不想去改變伴侶,對方纔會一直想要和我們呆在一起。因爲我們尊重所愛之人本來的樣子,鼓勵TA去做自己;我們對TA沒有指責、沒有比較、沒有評判。我們愛TA,欣賞TA,因爲TA是獨一無二的,而我們自己,亦不再需要TA來填補自己的空虛,不再需要TA讓自己感覺良好。我們確信:我很好,我值得被愛,我也有愛人的能力。

作爲一個同樣走在成長路上的女人、妻子、媽媽,謹以此文與圍城內外所有人共勉。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