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論“精英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論“精英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兩年,所謂“精英教育”、“虎爸虎媽”這樣的字眼經常出現在育兒界,很多的家長也會實地的採用“精英教育”的方式去進行育兒。但是精英教育真的好麼?精英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篇蘇德中博士在知乎上的文章,從心理層面上跟家長們分享下“精英教育”帶給孩子的影響。

論“精英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最近,我的研究團隊分析研究了很多中國家長的教育邏輯,目前國內父母盛行的一套「精英教育觀」的邏輯是最令我擔心的。

近年來,在這種思維方式下,不僅催生出各類高壓甚至「反人性」的教育方式,給孩子的生活和精神帶來了難以忍受的壓力和摧殘,同時也產生出諸多令人咂舌的社會現象

論“精英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第2張

「北大虎媽」給自己 9 歲兒子制定的「小 P 孩一週作息時間表」便是「精英教育觀」下的典型案例。孩子每天學習 18 個小時,睡眠 6 小時,週末時間也被英語培訓、拉丁舞、跆拳道和書法課程等等佔滿。

在這位「北大虎媽」看來,自己給孩子制定的時間表都有自己的目的:跆拳道、游泳是爲了鍛鍊身體,增加男子氣概;彈鋼琴、拉丁舞是爲了培養藝術天賦,以後找女朋友有幫助;英語是爲了出國方便;圍棋、奧數是鍛鍊邏輯思維能力;讀古文是爲了學習傳統文化;練毛筆字則是因爲孩子性子急,磨練他的性子。

看起來完全符合道理對嗎?但是這位母親在談到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一切都是從自己想要孩子變成什麼樣出發,而從沒考慮過孩子的自身意願。而她判斷這種高壓教育不會給孩子造成任何心理問題的依據,是因爲自己從小也是這麼過來的。

論“精英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第3張

實際上,即使這個孩子在近乎變態的時間表壓迫下表達出不滿和反抗,我想這位母親也不會在意。因爲一旦其陷入了「精英教育模式」的思維之中,就總能通過「一切都是爲了孩子好」和「你將來會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來自圓其說。

在發展心理學當中,有兩個方面在父母教養方式(parentingstyle)上尤爲重要,一是父母「接受—響應」(acceptance/responsiveness)維度,二是「要求—控制」(demandingness/control)維度(Maccoby,1983)。

「接受—響應」維度指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需要的支持程度和敏感程度,以及在孩子滿足他們的願望後是否會對其表現出溫情和給予讚揚。「要求—控制」維度指的是父母對孩子進行管理和在控制的程度。

這兩個維度交叉之後,就形成了權威型(高「接受—響應」,高「要求—控制」)、獨裁型(低「接受—響應」,高「要求—控制」)、放任型(高「接受—響應」,低「要求—控制」)和忽視型(低「接受—響應」,低「要求—控制」)這四種教養方式。

論“精英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第4張

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 · 鮑姆林德發現,在四種教養方式當中,在「接受—響應」和「要求—控制」兩個維度都高的權威型是最爲理想的教養方式。而越來越被家長們奉行的「精英教育」,則更偏向獨裁型。根據大量長時間追蹤的研究指出,在這種教養模式下成長的孩子,通常在長大後會變得喜怒無常、大多數時候顯得不愉快、自我中心、焦慮和迷茫。這亦是我對現在國內教育最擔心的一點。

實際上,「精英教育觀」的教學邏輯並非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在歐美,「虎媽」(tiger mother)的概念也被真正有水平的教育心理學家詬病及指責。

論“精英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第5張

地處硅谷中心的帕洛阿爾託市有兩所精英中學,學生家庭較爲富裕,成績優異,特長豐富,大多以常青藤作爲目標。在父母眼中看來,這些孩子自然是不折不扣的精英學生。但是近年來,這兩所精英學校的自殺率卻是全美平均水平的四到五倍。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蘇尼亞·盧塔爾認爲,導致這些學生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來自於硅谷的精英文化。相比普通學校,精英學校的學生中吸菸、喝酒、吸毒者的比例更大,患心理焦慮和抑鬱的機率也更高。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盧塔爾認爲,一是源於「學業壓力和課外活動負擔」,二是「富裕家庭孩子與父母不夠親密」,他們的情緒問題和精神壓力往往無人知曉,更無人疏導。

在這個社會高速進步的過程裏,成年人身處其中,非常容易被催生出一種勢利心理。這種勢利心理導致父母強烈地希望孩子變得更加「適合」社會,更加符合自己想要的模板。正如「北大虎媽」給孩子制定的時間表裏,相比一個人,孩子更像是一個產品。爲了把這個產品打造得更加堅實耐用,家長會使用一切方式。

論“精英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第6張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在精英教育思維下的父母,所做的每一個他們自認爲是正確的決定,很可能都是錯誤的。因爲在本質上,他們對於「成功」的理解開始趨於狹隘。一個孩子的天性不再被關注,唯一衡量孩子的標準,是分數。而最美好的人生軌跡,全部都要從一所「精英小學」開始。

年初恰好看到一則關於天價學區房的新聞。爲了讓孩子就讀北京一所「精英小學」,某位家長斥資 530 萬在北京西城區文昌衚衕的深處,買了一個 11.4 平米的小破院子,折算下來每平米 46 萬的單價,刷新了近期學區房的單價記錄。

自從 2014 年北京市全面取消共建入學,所有學生都必須就近入學以來,學區房的價格不斷飆升,天價記錄不斷被刷新。之所以價格能漲到如此「扭曲」的地步,僅僅是因爲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所優質的小學。家長的精英教育觀念思維當中,孩子只有上了好的小學,才能上好中學,考好大學,最後找到好工作,有好的人生。

家長們開始卯足了勁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併爲此不惜一切代價。在這個過程裏,父母們忽略了自己的行爲給孩子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壓力。當舉家爲了一所小學,賣掉寬敞的大房子,擠進 60 平的老公房中,父母對於孩子的心態也不免產生變化。

論“精英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第7張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越來越多的父母對孩子苦口婆心,我們爲你付出了所有,你必須珍惜,必須感激,也必須有所回報。但是在這一系列付出當中,孩子其實是沒有選擇的。他們沒有辦法理解爲什麼自己什麼也沒有做,就被逼迫到邊緣,好像成了成人生活中的一塊絆腳石。這,成爲了教育的惡性循環。

在通往名校的鋼絲繩上,一代孩子可能會更多地出現心理上的問題。孩子要麼會對父母完全叛逆的表達「不喜歡!」,要麼壓抑地選擇順從和忍受。當他們的成績不符合父母預期之時,自卑會隨之而來。而即使他們表現優異,也依然找不到自己的目標,看清真正的自己。他們在外人眼中越來越閃亮,在自己內心卻越來越迷失。

論“精英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第8張

抑鬱、精神壓力、吸菸、封閉自己等等現象將會在這代「精英孩子」中越來越普遍。可怕的是,我們大多數人,無論父母也好,還是教育者也好,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意識到了,只是不重視。因爲相比分數,健康全能的發展被無奈地犧牲了。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追逐這種扭曲的教育方式,他們心心念念想把孩子培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有時候只不過是彌補自己的遺憾。殘酷的是,資源有限,孩子的資質也各不相同,在這逐漸惡劣的競爭當中,只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惡性循環。

瑪德琳 · 萊文在《教好你的孩子》一書中寫道:「我們當前對成功的理解是個失敗。」,我深以爲然。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