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家長怎樣避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家長怎樣避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爲人父母的你們,沒有哪個會不愛自己的孩子。但這個愛也要有個度,不能過分溺愛。那麼家長怎樣避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一起來看看吧。

家長怎樣避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首先,大家都知道溺愛孩子是不好的行爲。隨手一搜索,就能看到對溺愛的解釋:“過於寵愛,由着孩子的性子,慣着孩子。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瞭解自己家裏有沒有溺愛。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

溺愛,讓這個世界產生了熊孩子。而讓現在的家長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瞭解自己家裏有沒有溺愛的,是界限。就像“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吃多少算多”一樣,每個家裏都有不同的規定。育兒,相對來說也是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特色和風格,是一件相對來說個性化的事,無法要求每個家裏都一樣,只要遵守一些育兒的大原則,孩子就能健康成長,至於細節,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

針對“避免溺愛”要遵守的大原則或界限,可以說是這幾個:讓孩子獨立做主、尊重孩子、允許孩子犯錯(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第一,讓孩子獨立做主。被溺愛的孩子沒有分寸感,覺得自己提的任何要求都要實現。對於一些過分的要求,如果實現不了,就撒潑打滾,導致孩子成爲了“熊孩子”。幫助孩子實現願望、避免孩子失望,是做家長的本能,因爲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但要分清孩子的要求是慾望還是需要。如果是慾望,就可以不接受孩子的要求。

第二,尊重孩子。有的家長平時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者填平對孩子的愧疚,就答應孩子的很多要求,尤其是在物質上,給予孩子無限制的“虛假滿足”。

談到尊重孩子,就不得不談尊重他人。有的家長只考慮到孩子的利益,而不去考慮他人的利益,因此縱容孩子,甚至讓他人承擔損失,比如允許孩子不經同意觸碰他人物品、公共場合喧譁奔跑,這些經常被他人批判的行爲,與家長本身的素質密切相關。

網絡上有人說“保護自己,拒絕生孩子”或者拒絕婚姻之類的,在很多人眼裏,孩子就等同於熊孩子,這個弱勢羣體沒辦法爲自己發聲,少數人的問題就變成整個階層的問題。讓坐飛機或者坐火車的年輕人,一看到旁邊的座位有孩子就緊張:“天啊,我這趟旅途應該很不順利”。

家長首先要遵守公衆的基本要求,不能因爲孩子年齡小,而給孩子特殊的理由。這對孩子一點好處也沒有。

另外,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對於陌生人,如果他教養好或者心情好,可以包容孩子的小問題,但陌生人也完全可以不包容,這是他的權利。

第三,允許孩子犯錯。溺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家長有時候不信任孩子,不相信孩子能夠做好,所以包辦代辦。理由是:“他還是個孩子、那麼小”。殊不知,信任的力量能幫助孩子成長,當孩子感受到信任,他就願意去嘗試,一次成功就能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孩子獨立、自信的必不可少的經歷。

減少溺愛,讓世界少點熊孩子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