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別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你這是在深深的傷害孩子!

別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你這是在深深的傷害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越來越調皮了,以前不聽話,只要一句‘再不聽話媽媽就生氣了’,他就會乖乖的,可是昨天寶寶拿我的口紅亂塗亂抹,我讓寶寶放下,完全無視我,於是使出了殺手鐗,假裝生氣的對寶寶說“快放下,你要是不放下媽媽就生氣了”,寶寶反抗幾次最後乖乖的放下了,用失落恐慌的眼神怯怯的看着我,當時好心疼寶寶,真希望他還是惹媽媽生氣的孩子,而不是怯怯的怕媽媽,寶寶是被我嚇到了嗎?”

中國家長愛用“我生氣了”來制服孩子,“再不回家媽媽生氣了”,“再不聽話媽媽生氣了”等等,幾乎每個家長都說過,大人們似乎認爲,只要讓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地聽話,事實上,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我生氣了”,就是企圖在用自己的情緒操控孩子,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讓孩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養成諸多壞習慣。

別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你這是在深深的傷害孩子!

用生氣來硬碰硬會形成反作用

家長如果直接對孩子生氣,這樣很有可能就會激發孩子內心潛在的叛逆因子,這對你的教育來說是一塊絆腳石,比如面對爸爸媽媽生氣,比較調皮的孩子會使出絕招,學着大人一樣用生悶氣的辦法來要挾爸爸媽媽。這個時候家長們再無奈地妥協,就容易讓孩子形成要挾大人的壞習慣,以爲生悶氣爸爸媽媽就拿他沒辦法了,反之,如果家長們繼續生氣,跟孩子硬碰硬,也只會讓矛盾更加激烈。

別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你這是在深深的傷害孩子! 第2張

會讓孩子的人生活得很累

有心理研究顯示,對6歲前孩子經常性生氣,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久而久之,爲了不惹別人生氣,爲別人而活成了他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活得很累,也難得開心。一方面,他需要刻意去討好周圍的每個人來認可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他自己的需求也在蠢蠢欲動,這就很容易導致他陷入一種矛盾的境地。不迎合別人,他會覺得自己不好,有一種罪惡感、恐慌感,就好比當年惹爸爸媽媽生氣的感覺。迎合別人,他又覺得被剝奪,也很難受。

更讓他難受的是,他內心深處的這種衝突,周圍的人也可以察覺到,於是,他雖然事事處處替人着想,但這種帶着被剝奪意味的“好”會讓人覺得很勉強,結果反而給人虛僞的印象。一旦人家覺得他很虛僞,對他的態度就會變化。感受到對方的這種態度,就會加重他“不好”的感覺,使他內心更加糾結。

即使他這種矛盾的感受被掩蓋了,當他的討好得不到認可,他的自我價值受到挑戰時,一樣會惶惶然不得安寧。不僅如此,一個只知道一味討好他人的人,他的自我價值感相對比較低,而一個自我價值感低的人,也難得有人會發自內心地尊重他,認可他的價值。相反,他往往成爲被鄙視的對象。

所以不管孩子做了什麼樣的事情,也不管這個事情我們如何不能接受,都要讓孩子明白,他的某個行爲需要改進,但我們對他的愛永遠不變。引導他改變某個行爲並非是他不好,也不是爲了討好他人,而是爲了他成爲更好的自己。

那麼當孩子淘氣的時候,不用“我生氣了”,還有什麼方法能讓寶寶們“心服口服”呢?

別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你這是在深深的傷害孩子! 第3張

四個妙招 讓孩子乖乖聽話

一、關注和鼓勵孩子正面行爲

當孩子犯錯時,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保持好心態,先不要生氣,不給孩子要挾大人的機會,同時,爸爸媽媽也要儘量關注孩子的正面行爲並加以讚賞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信任,給他樹立美德的機會。比如孩子如果不肯洗澡,大人不妨通融一次,告訴他今天不洗就算了,但明天要洗,這等於期待孩子能做到說話算數,是對孩子信任的具體表現,孩子都很重視爸媽對自己的信任,一般會樂意第二天洗澡的。

二、小錯不要全部糾正,讓寶寶有機會自己領悟

家長應該容忍孩子犯的小錯,不需要每次都去糾正他,可能在他嚐到了錯誤做法的後果之後,他自己會覺悟過來什麼纔是正確的。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誤太過敏感,總想着要在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就糾正他,但很多時候孩子犯的錯無非是些無傷大雅的小錯,而很多家長都會小題大做。有讓孩子自己領悟,這效果遠遠比家長的教導要來得好。

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事情,孩子可能沒錯

孩子的世界是充滿想象力,雖然有時候會出現奇怪的想法,但作爲父母先不要急着否定他,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觀點何嘗不是一種想象力的表現呢。很多時候孩子的思想和大人是不一樣的,有些東西他覺得應該是這樣,而在大人的世界裏卻是另一番模樣。如果這時候你認爲是孩子的錯,那麼很有可能你就把孩子單純的世界給抹殺了。

四、冷靜的尋找犯錯根源

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先不要急着生氣,孩子犯錯都是有根源可循,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皁白就先生氣,孩子不僅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然後改正,而且還容易給他的心裏造成陰影。家長首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一下孩子爲什麼哭鬧,在瞭解原因之後再做定奪。家長這時候應該冷靜下來耐心分析孩子犯錯的原因,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有個樂觀、明理、智慧的父母,纔有養育出樂觀、明理、智慧的孩子,所以爸爸媽媽們,孩子的成長,也是爸爸媽媽成長的過程,一起來跟孩子共同學習成長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