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小孩子愛打人家長應該怎麼辦

小孩子愛打人家長應該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滿3歲的寶寶打人,其實是用這種攻擊性行爲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或感情,但認爲“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會改”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幼兒期“打人”的習慣會影響寶寶一生!

小孩子愛打人家長應該怎麼辦

曾有心理學家對600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22年的追蹤研究發現,無論男性還是女性,3歲半時的攻擊性記錄能有效地預測成年以後的攻擊性行爲。所以,寶寶攻擊性的強弱將對他的一生產生影響,當小寶寶第一次有攻擊性行爲時,父母就要想方設法來制止他。

  一、孩子愛打人的三大主要原因

  1、孩子愛打人 誤會了家長的“稱讚”

寶寶快17個月了,每當寶寶與家人或鄰居玩得高興時,會突然舉起小手打人家的臉,打得叭叭響,躲都躲不過。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達不滿,也不是挑釁,那是什麼意思呢?

孩子9月齡左右的時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發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會讓他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就像我們突然之間會了某種技能一樣,很願意使用。

家長抱着寶寶嬉戲的時候,有時寶寶會無意識地拍打家長的臉,而且發出快樂的笑聲。此時如果家長錯誤地引導和強化這個動作,誇他們長了本領,或者覺得動作卡通,乾脆親含其小手錶示“做得好”,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

另外,寶寶過了1歲,在語言發育過程中,有一個階段會發出“噠、噠、噠”類似“打”的發音,並且手上有拍打的動作,這是寶寶語言發育必經的一個過程。此時,如果家長錯誤地引導和強化了這個動作,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媽媽喜歡在寶寶面前互相拍打調情,這樣,寶寶可能會誤認爲“拍打”就是表達“高興”和“喜歡”情感的方式。

寶寶越小,這種“打人”的表達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糾正。我們除了教寶寶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識,更要教給寶寶正確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寶寶親吻家長、輕輕撫摸家長,以表示對家長和別人的愛。

當寶寶打人時,家長當時的態度和做法相當重要。無論什麼原因引起的打臉,都可以直接把他們放在地上,雙手按住孩子的肩膀,嚴肅而平和地告訴他:“爸爸媽媽、阿姨不喜歡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鐘,講明誰也不要抱孩子,幾次以後,寶寶的攻擊性行爲就消減了。

另外,反應快的家長可以設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如,當他剛舉起手時就和他做擊掌的動作,嘴裏可以有節奏地說“你拍一,我拍一”,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改了擡手打人的習慣,擡起手來,他的慣性就是要玩那個拍手遊戲!

  2、孩子愛打人 用打人在試探

我家寶寶19個月了,不知爲何,出門和其他小朋友玩時總喜歡打人,有時是有人想搶他的玩具,他要自衛;有時是沒事也會“撩”人家。誰都敢打,搞得在小區遊樂場裏“名氣很大”。在他打人時,我會打他手,不知對不對,他好像習慣了,我一板着臉走過去,他就會伸手給我打。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進入羣體交往時會去打小夥伴。有時打人,是因爲他還不會與別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只是他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幅度和力度。

要是這樣的話,媽媽可以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或輕輕摸的方式來與人交流,告訴他,用力打其他人,人家會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試一試,讓他有感性認識。

  3、孩子愛打人 爲了不受冷落

孩子剛滿兩歲,卻發現她最近越來越霸道,只要家裏來了客人、媽媽要分神去接待時,她就會哭鬧,粘着媽媽不讓她與客人談話;要是還不行,就會跑過去打客人,搞得媽媽都不敢讓親友到家裏來,也不敢帶着孩子與人就餐,這可怎麼辦?

兩歲左右的小孩,處於自我意識高速發展的階段,會很在乎媽媽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當發現自己被冷落時,常會產生不安的情緒,哭鬧、摔東西、打人等異常行爲便隨之出現。

有時孩子打人,並非討厭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媽媽的注意力。爲了讓媽媽轉過頭來注意她,攻擊行爲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換來的是媽媽的一頓責罵,但對一個兩歲的孩子而言,可能尚無法將“打人”和“被罵”相聯繫!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間的互動:讓客人聽孩子表演兒歌;觀賞她的積木城堡和塗鴉畫作……讓她感覺到,客人的到來不但沒讓她受冷落,還提升了她的被關注度。同樣,在接待客人時,父母一定要隨時要讓孩子知道你在關注着她。

要是孩子已經去“攻擊”了客人怎麼辦?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隻手,同時嚴肅地直視她的眼睛,讓孩子明確地知道您因她的行爲而生氣、難過,目的是要孩子瞭解打人是不對的。

  二、孩子愛打人家長應該怎麼辦

改掉孩子愛打人的毛病,應消除孩子的暴力傾向,方法如下:

1、關愛寶寶是根本。家長首先應該給予孩子最基本的愛,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滿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只有讓孩子體驗到父母之愛的溫暖,寶寶纔有意識和理念去愛他人和外物。

同時,家長應從小培養寶寶對他人和事物的愛心,比如,當家長的一方身體不舒服時,另一方可教育孩子去關心自己的父(母);又如在公園遊玩時,看到美麗的花,孩子都想摘下來,這時家長應制止孩子的行爲並說明理由,培養孩子的愛惜之心,以從心理上防止、克服孩子暴力傾向的形成。

2、教導寶寶正確的交往策略。多數寶寶的攻擊行爲都屬於一時衝動的類型,其實他們心中是渴望友誼的,只是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和睦相處。這種時候,家長應該及時教給寶寶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教寶寶運用多種方式來化解困境。

3、教寶寶控制情緒。情緒在人的心理變化中起着核心作用。幼兒還沒有學會如何控制情緒,因此家長應該幫助孩子逐步戰勝情感刺激,使孩子有穩定的情緒,能與周圍環境相適應、融合。

心理學研究表明,羣體環境和集體活動最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家長可以多創造這樣的環境,讓寶寶學會忍耐寬容,加強自我約束力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