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

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可千萬不能凡事都寵着孩子,因爲孩子總有面對挫折的時候。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教孩子來學會坦然面對挫折呢?

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

故意讓孩子受挫註定是個錯誤。任由一個嬰兒哭泣而不把他抱在懷裏安慰、剝奪年齡稍大的孩子和父母親密的時刻或者拿走屬於他的一份禮物,這些都是過去的父母爲了“不慣壞孩子”、爲了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而慣用的伎倆。這些方法都被證明是毫無效果的。

孩子面對挫折時會特別敏感。任何阻止他的慾望得到滿足的延遲行爲都會讓他無法容忍,這種缺失讓他焦慮不安,於是他可能會通過依賴某種東西(酒精、毒品、菸草、性和一些強迫性的行爲)來控制自己的情緒。他也可能對這種缺失無動於衷,學會否認自己的需求。

有些人看到,只要孩子要求,我就會餵奶,而且我對孩子的需求儘量給予滿足,絕對不讓他獨自在房間裏哭泣。於是,他們都信誓旦旦地對我說,我會把孩子嬌慣成無法坦然面對挫折的弱者。可事實上,我觀察到我的兩個孩子都能非常有效地處理挫折,甚至可以說,以他們的年齡能有那樣的表現相當令人驚訝。

在瑞典,曾經有這樣一項實驗證明:設定“糖果日”對減少孩子的齲齒有顯著的效果。也就是說,孩子只能在一週的某一天吃糖果,而其他6天絕對不允許吃。我覺得這個主意非常有意思,不僅因爲它能減少孩子的齲齒,還因爲這種法是在設定一個和甜食相關卻不常見的界限。

於是,我向我四歲和兩歲半的孩子提出了這個建議。

我們選擇的日子是週六。所有家人都被告知只有這一天才是“糖果日”,而且無論奶奶還是舅舅都絕對不可以過分地引誘他們。如果他們某天得到一些糖果,我們就會建議他們把這些糖果保留到週六再吃。如果他們立刻吃掉的話,我也不會批評他們,而是讓他們知道我會不高興。一般來說,這就足以對他們的行爲進行限制了。我只需要表示我不贊同就行了,既不會懲罰他們,也不會對他們怒吼。他們知道他們不需要“服從”我,因爲我們之間達成了協議。在大多數情況下,瑪戈得到糖果時都會把糖果交給我保管,等到“糖果日”再享用。有時,我也看到她急匆匆地把糖果塞進嘴裏,或者衝進她自己的房間,把糖果藏在一個不容易被發現的角落。偷吃一兩顆糖果對他們學習剋制慾望來說並沒有多麼不良的影響。然而,她應該感受到自己有選擇吃或者保存起來的自由。否則,她會覺得這種剝奪是外界強加給她的!

連兩歲半的阿德里安都小心翼翼地藏好了從保姆那裏得到的三顆糖果,要等到週六再吃。還有一次,他把在餐館收到的棒棒糖揣在懷裏,回家後,他和姐姐一起把棒棒糖交給我保管。不過,週六(四天以後)一起牀,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想要我的棒棒糖。”

 需求和慾望

從弗朗索瓦茲·多爾多那裏我們知道:挫折太多會讓孩子的精神受創,但是,挫折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必需品。我們知道,孩子會有需求和慾望,而這些與挫折不能相提並論。

孩子不一定真的需要紅色的汽車或金髮的洋娃娃,他只希望得到它們。並且,他絕對需要在自己因爲受挫而生氣時得到尊重和理解。顯然,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能對所有事情都表示接受和贊同。但是,當我們(合情合理地)拒絕了一個要求卻遭到孩子的抗議時,“如何審視自己”纔是有建設意義的問題。他因此而大怒,在地上打滾了嗎?其實他真的不需要糖果,即使他表現得非常想要。他有表達自己受挫情緒的需求。他在試探——如果自己生氣的話,能否被父母理解。對他來說,這很重要。因爲他需要確定,你拒絕他是否意味着你們關係的破裂。你對他說“不行”,他就會認爲你們的關係產生了問題,就會立刻被自己的強烈感受所淹沒。雖然他在哭喊着,會試圖來打你,但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在試探着和你進行身體接觸。如果你避開他,那麼他會去敲打牆壁、捶打某個物品或者在地上打滾,因爲他需要修復你們的關係。所以,在他最需要的時候,你不要拒絕他對身體接觸的需求。

在之前提到的那次馬戲表演的中場休息期間,瑪戈非常羨慕地看着賣氣球的人拿着一大串氣球在一排排座位間穿梭。

“媽媽,我要一隻氣球!”

我本來可以對她說“不行”或者進行一番思想教育:

“我不能總給你買東西。這些氣球要花很多錢。”

或者,我可以撒謊:

“我沒錢了。”

或者,我可以轉移她的注意力:

“我們一起看看節目單吧。讓我看看你認字認得有多好!”

可是,想到她在入口處表現出來的強烈願望,再看看那些氣球,連我自己都覺得它們很好看。我不禁讚歎起來:

“我喜歡那隻畫着鸚鵡的氣球。哦,不,看,那上面還有辛巴和他的

爸爸呢!”

她接着說:

“我嘛,喜歡有粉色美人魚的那隻!”

我們就這樣討論起自己喜歡的氣球。旁邊的一個小男孩也加入了我們的討論:“那隻氣球上還有米奇呢!”我們就這樣一起談論、幻想,度過了非常愉快的時光,也不需要買氣球了。願望得以表達之後,得到一隻氣球的願望在這個已經被滿足的需求面前(感到自己和父母心連心,一起分享某個東西的需求)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希望我所表述的這些不會被理解成刻板或其他什麼。通過給孩子糖果或禮物來滿足他的願望並不會毒害他。不過,藉口說他並不需要而拒絕買任何東西給他,這就不公平。孩子有可能因此認爲:他不被允許擁有這種快樂。這可能造成的後果是:無論現在還是未來,他都可能無法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我們最好回想一下,無論是發給孩子糖果還是拒絕給孩子買氣球,都不僅僅是一顆糖果或其他小玩意兒的問題,而是一次學習處理親子關係的機會。我們可不要讓幾顆糖果破壞了我們和孩子的關係!

孩子在生活中不可避免會遇到挫折,但過度增加孩子受挫的概率也毫無道理。總有一天,你可能會爲了讓孩子尊重你的需求、爲了保護孩子或者爲了孩子的健康而讓孩子受挫。

所以,問題在於如何在孩子遭受挫折時陪伴他度過?——學着接受孩子憤怒的情緒吧。

 錯位傳達的信息

瑪戈和弟弟阿德里安吵了起來。他們本來正在一起用幾個玩具小人和幾匹玩具馬玩打仗遊戲。阿德里安建議她用栗色的那匹馬作戰,她卻想要那匹黑色的馬。阿德里安非常擔心她會把黑色的馬搶走,於是把它緊緊地抓在手裏。遊戲陷入了僵局。瑪戈哭了起來,非要弟弟手中的那匹馬不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嘗試着拓寬自己的思考範圍,回想到了之前的一個場景:瑪戈的教母坐在沙發上和瑪戈的爸爸聊天。而我上樓給瑪戈穿睡衣時,她對我說:“我想好好地擁抱和親吻我的教母,因爲我不怎麼有機會看到她。”等我們下樓的時候,她的教母還在興致勃勃地聊天。瑪戈不敢打擾她,於是就在不遠的地方安靜地玩。她一直在等着教母給她一個手勢,她就可以過去擁抱教母,可是她一直都沒有等到,所以有些受挫。

如果她沒有因爲害怕被教母拒絕而去主動擁抱教母的話,我們就完全不可能知道她會因此受挫。接下來,她間接地表達了自己的挫敗感,將情緒轉嫁給那匹玩具馬。她和自己的弟弟起了衝突,而不是和自己的教母,但她要傳達的信息很清楚:“你沒有給我我想要的。”

 孩子表達了父母不想承認的事實

聖誕節假期結束後,露西爾哭着說:“我不想上學,我沒有朋友。”她的媽媽馬蒂娜完全摸不着頭腦:“不會啊,你在胡說什麼?你的朋友有那麼多。亞歷山·拉、克洛伊、莉亞、薩伊達、卡米耶,她們都是你的朋友啊,難道不是嗎?”

“她們都不願意跟我一起玩。”“沒有啊,上個星期三克洛伊還邀請你去她家玩了,而且下個星期你還要去卡米耶家玩。而且,每次我去學校接你時,都看到你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得很開心啊。”露西爾忍住哭泣,服從媽媽去上學了。讓我們再次拓寬自己的思考範圍,看看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露西爾不是在說她自己沒有朋友,因爲她有朋友。那我們就要考慮一下,她說的可能不是她自己!她之所以會說“我”,那是因爲當她對媽媽說“你”的時候,媽媽根本就不聽。可是露西爾是對的,她的媽媽馬蒂娜無法與別人建立很深的關係。雖然馬蒂娜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有社交能力的人,看起來很外向,但實際上她並不自信。和別人見第一面後,她往往就開始逃避,因爲她擔心別人會發現她的真實面目。也就是說,她擔心別人發現她是自己認爲的那個她:一個沒有什麼情趣,也沒有什麼談資的人。

聖誕節假期時,馬蒂娜和露西爾一起去度假了。在此期間,她們一起盡情歡笑,一起分享快樂。小女孩看到自己的媽媽玩得非常開心,終於從以前的憂鬱和不自信中走了出來,所以她不希望因爲開學又一次把媽媽一個人留下來,依舊形單影隻、沒有朋友。

露西爾曾經非常明確地對媽媽說:“你應該交朋友,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但是馬蒂娜避重就輕地回答說:“我有過朋友,嗯,現在又沒了。生活就是這樣。”所以,當露西爾做了最後一次嘗試——把問題推在自己身上——之後,她決定去上學,不再多說什麼,她的媽媽卻根本沒有明白她想對自己表達的只是:希望媽媽也有朋友!這再一次證明,孩子的無理取鬧是不存在的。如果你不明白他要表達的是什麼,那麼請拓寬你的思考範圍,嘗試着思考一下他可能經歷過什麼,他正在表述的需求到底是什麼。他是不是在說一些其實和他自己無關的事情?

傾聽孩子的表述並拓寬自己的思路,這需要我們通觀全局。孩子要傳達的信息是針對誰的或是針對什麼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