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太小入園會不會有心理陰影

太小入園會不會有心理陰影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實例:

  宣宣在日本出生,她出生3個月後就進了當地的幼兒園。與國內幼兒園不同,我們大多數收託3歲以上的寶貝,現在收託2歲寶貝的也漸漸多起來,但收託2歲以下的幼兒園還是很少。日本就業壓力大,家庭的雙職工比較多,有一半的日本幼兒園對3個月的寶貝就提供收託服務。因爲工作關係,媽咪把宣宣送到了京都市伏見區墨染幼兒園,每天早上8點送去,晚上6點接回來。剛開始媽咪非常擔心,這麼弱小的生命,餓了、渴了、拉了、尿了,媽咪以外的人能照顧好嗎?她懷揣着不安,但默默地配合着幼兒園的工作要求,如購買單子上所列的物品,每天晚上取回髒衣服洗,每天記錄寶貝在家的情況等。這樣,寶貝不到2歲就能自己吃飯了,令國內的同事讚歎不已。現在,2歲的宣宣隨媽咪回北京接着上幼兒園,擁有班上小朋友最陽光燦爛的笑容,熱愛爸爸媽媽但又不黏人,跟老師和小朋友相處得都非常好。

  點評:

  雖然我國的收託機構與日本的國情差異很大,但是兒童的心理髮展還是有共性的。正如前文所分析的,3個月的寶貝還沒有分離焦慮,只要得到細心周到的保育,他能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6個月以後,寶貝開始對陌生人有分離焦慮,但因爲老師和媽咪各自陪伴寶貝一天的一半時間,所以,老師和媽咪是同等親近的人,他也不會有分離焦慮。12個月和24個月是寶貝分離焦慮最敏感的時期,但是像宣宣這樣的寶貝已經習慣於白天跟老師、晚上跟媽咪的生活節奏,所以,沒有分離焦慮就平安適應幼兒園生活,看來也並非可望不可及。

  當然,我國的幼教機構正好在兒童分離焦慮最敏感的時期(2歲)對寶貝提供日託服務,這時候的寶貝負面情緒最多,家長自然憂慮重重,擔心這些負面情緒會給寶貝留下心理陰影。其實一般情況下不會,只要家長提高認識,調整心情,寶貝的分離焦慮就會“雨過自然晴”。

  建議:

  家長不要太擔心分離焦慮的負面性,適度的分離焦慮具有積極意義,它是兒童心理髮展的里程碑。

  首先,自我保護功能。嬰幼兒對陌生人和環境一旦感到不安全,他的哭鬧是在向家長髮信號,“我感到不對勁兒了,快來保護我!”其次,智力發展的標誌。產生分離焦慮說明寶貝已經能把熟人和生人區分開來,能把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區分開來,這是他們的智慧和社會性繼續向前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孩子到了3歲還不能產生“分離焦慮”,說明他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如自閉症等。

  家長要認識到分離焦慮的積極意義,對之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寶貝入園自然要經受“分離焦慮”,媽咪隨之產生“教育焦慮”,可就在這母嬰雙焦慮的“陣痛”中,寶貝必然要進步,媽咪將會更成熟,感謝適度焦慮給親子共同成長帶來的契機吧!

  寶貝入園分離焦慮類型剖析

  每個寶貝入園都會面臨分離焦慮,寶貝的分離焦慮程度不同,表現方式也不同。一般分爲以下幾種類型:

  1.哭鬧不穩定型:這類寶貝分離焦慮明顯,老師簡單的親近方式和玩具都無法消除他們的不安全感。因此,他們需要老師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耐心,需要老師多滿足他的要求。只有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才能幫助他們儘快地緩解分離焦慮情緒。

  2.安靜內斂型:性格內向、害羞,難以親近陌生人,入園後有一種極不安全感。這類寶貝不會過分哭鬧,他們往往藉助布偶玩具來安慰自己。媽咪和老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助這類寶貝逐步擺脫焦慮感。

  3.情緒穩定型:一週內情緒基本穩定,無需給予過多安慰,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和老師互動,並主動和老師攀談。但這類寶貝在遊戲活動中經常發生打鬧、爭搶玩具的行爲,要多引導寶貝與同班小朋友正確交往,培養他的人際交往能力。

太小入園會不會有心理陰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