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那些你以爲的壞習慣,實際上是寶寶自我安慰的方式!

那些你以爲的壞習慣,實際上是寶寶自我安慰的方式!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好像每個月齡階段的寶寶都會有一些自己的“癖好”,例如小的時候喜歡吃手、用牙齒咬住上嘴脣或是吐舌頭,等到稍微長大一點,手腳能活動開了,就有撕書、扔東西的習慣。

好像每個月齡階段的寶寶都會有一些自己的“癖好”,例如小的時候喜歡吃手、用牙齒咬住上嘴脣或是吐舌頭,等到稍微長大一點,手腳能活動開了,就有撕書、扔東西的習慣。但媽媽們知道嗎?這些在我們看來都不太好的壞毛病,可能都只是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和手段,他們能通過這些小動作來釋放壓力和焦慮,如果一味強硬制止可能會起反效果哦~

那些你以爲的壞習慣,實際上是寶寶自我安慰的方式!

寶寶爲什麼需要自我安撫?

在我們說到寶寶的很多問題時,經常提到一個概念叫做安全感的建立。安全感的來源可能是我們,對於每個小寶寶來說媽媽都是十分重要的人,通過母乳餵養和日常的親密接觸我們之間會建立非常緊密的依戀關係。但同時還有一種能力是孩子與生俱來的,那就是自我安撫。一般等到寶寶4-6個月左右的時候,他就會發明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小動作來安慰自己。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就像當寶寶到了一個陌生的新環境中、和平時熟悉的父母分開,他會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不安的情緒,或者一直抱着自己喜愛的玩具或是玩偶獲取安全感。

孩子也是有負面情緒的,在一些壓力值比較大的情況下,例如獨處、入睡、剛睡醒、換到新場景和出現分離焦慮時,他們會傾向於自己安慰自己,可能會不斷左右搖頭扭動、咬咬手指頭、哭哭停停,這樣把心裏積壓的煩躁和疲累釋放出來,最終迴歸平靜,所以我們有時候會發現寶寶哭着哭着突然自己收住了。

那些你以爲的壞習慣,實際上是寶寶自我安慰的方式! 第2張

自我安撫的能力對於每個寶寶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這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在覺醒。如果他能夠在小時候成功學會這個本領,首先媽媽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睡眠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大部分最終能自主入睡的寶寶基本靠的就是自我安慰。同時寶寶平常有了合理減壓的窗口,在之後如果遇上了一些突發狀況(如斷奶、斷夜奶、母嬰分開)時,他就不會有太強烈的反抗情緒。

但要是我們總是粗暴地阻礙和干擾寶寶的這些“小毛病”,這些小壓力不能順利表達出來,就可能導致三個結果:一是積少成多,最終爆發出來,例如長時間哭鬧不止,怎麼哄都沒用;或是到了孩子2歲甚至更大的時候,他還有吃手、咬嘴脣等不良習慣,進一步影響身體發育。

二是壓力不斷內化,埋藏下心理問題的隱患。可能等到寶寶慢慢長大,在交際時會顯得迴避或是內向,也不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喜歡默默自己待着。三是催生激烈地攻擊性行爲,例如總是莫名其妙地開始咬人或是打人,甚至突然對着我們大喊大叫。

“不禁止”不意味着“完全不管”

看到這裏,肯定有媽媽會問:所以寶寶吃手、咬嘴脣或是哭鬧,我也完全不管嗎?任由他自我調節?當然不是這樣。我們要先學會觀察,然後根據寶寶的需求調整我們的迴應方式。

例如正常情況下寶寶夜醒後肯定會有哼哼唧唧地哭鬧聲,有些媽媽一聽到隱約地哭聲就迅速趕到孩子牀前,把燈打開查看情況,採取抱睡或是奶睡的方式哄睡,久而久之寶寶就變得越來越纏人。

那些你以爲的壞習慣,實際上是寶寶自我安慰的方式! 第3張

我們這種過於關切的狀態實際上剝奪了孩子學習自我安撫的機會,所以在夜裏聽到孩子哭聲,可以先安靜地走過去觀察一下,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先排除一些特殊的情況,例如是不是病了、熱了、冷了、該換尿布了或是真的餓了等。

如果都不是,簡單地只是因爲夜醒睡不着,可以先延遲一段時間再做迴應,看看寶寶能不能通過自己撓撓頭或是吃吃手再次入睡,如果不行最好也先讓其他的安撫物品出現,如安撫奶嘴或是小玩偶等,或是使用帶有媽媽味道的衣服或是手帕,讓寶寶抱着,這些都能側面幫助寶寶建立自我安撫的能力。

《實用程序育兒法》裏面還介紹過一種“抱起放下法”,如果4-6個月的寶寶半夜驚醒,你可以先試着拍拍哄哄,如果還哭就抱起來,一旦停止哭泣就馬上放回牀上,這樣能幫助他平靜下來。6-8個月的寶寶抱起來的時候注意要橫着抱,再馬上放下。

對於吃手這件事的態度也是一樣,一歲之前的寶寶吃手是正常現象,正常情況不用過度干涉,但也會有媽媽問:可是他咬的手指都變形了怎麼辦?這時候可以先觀察孩子傾向於在什麼情況下咬手指,如果純粹是無聊,我們就要用其他的遊戲或是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是精神比較緊張,媽媽可以幫助寶寶用其他方式舒緩心情,保持與孩子之間親密的互動。

那些你以爲的壞習慣,實際上是寶寶自我安慰的方式! 第4張

其次就是尋求替代行爲,從而將孩子的小毛病轉化爲正面的習慣。6個月以上的寶寶如果吃手、咬上下嘴脣很嚴重,可以根據他出牙的情況給一些有硬度的食物啃咬,這樣既能滿足他發泄情緒的需求,還能幫助訓練吞嚥和咀嚼能力。

對於寶寶來說,這些看似奇怪的自我安慰方式基本都是暫時性的,隨着孩子年紀的增長,慢慢只會成爲他們成長過程中一個小小的腳印,所以我們就不用過於憂慮或是擔心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