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寶寶有社交障礙該怎麼辦

寶寶有社交障礙該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寶寶慢慢長大,也逐漸的會有自己的社交圈子。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寶寶有社交障礙該怎麼辦?帶着疑問,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有社交障礙該怎麼辦

一、寶寶把“被打”當成了遊戲,怎麼辦?

二、寶寶太內向了,該怎麼引導?

三、孩子完全不認生,該做安全教育嗎?

四、寶寶沒有主見,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只會做“跟屁蟲”該怎麼辦?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關注的世界開始從家庭轉移到同伴之中,同伴交往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到了2歲左右,孩子對交往的需求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內心很渴望和同齡的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同伴之間積極友好的交往和互動,有利於孩子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歸屬感、責任感和同情心等,能塑造出良好的性格品質。此外,在交往過程中也爲孩子提供了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有利於孩子豐富知識、擴展視野。

心理學研究發現,社交能力強的孩子,能更好地適應環境,而缺乏同伴交往的孩子容易出現孤獨感和孤僻行爲,成年後也容易遇到人際關係處理和溝通交流方面的困難。

其實,究其本身,寶寶所有的問題,都是之前家長的引導錯誤導致的, 一部分家長總會覺得自己育兒師知識特別豐富,知道的特別多,但是知道不等於做到,知道的也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家孩子的,錯誤的觀念如果不能及時糾正,長期發展就會影響孩子一生。

有人說小寶寶什麼都不懂,壓根不會跟人互動,講什麼社會性?雖然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會跟你互動,但是他的社會性發育已經開始起步了。社會交往能力,是孩子智力發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社會性發育有不同的表現,從最初的注視跟隨、不出聲的笑,再到出聲音的笑,再到會咿咿呀呀地跟你說話...其實孩子從0歲起就開始在社會交往了。

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的交往對象,孩子從親子間的互動中獲得了初步的交往經驗,這對於孩子日後與他人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參照羣體和模仿對象,你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着“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早期的親子互動爲孩子待人接物、良好品行、興趣愛好及道德觀念的形成莫定了堅實的基礎。那麼作爲家長,您是否能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社交發展特點,提供相應的教育教養呢?

文文媽媽:我家寶貝一歲半,女孩,以前被大孩子打時,她一般會呆一下,痛的話就哭幾聲。但前兩天被人打了臉後,她看對方一眼,然後看我,我沒有做反應,誰知道她竟伸手也打了自己一下,然後笑了,似乎覺得很好玩。這反應不大對,我該怎麼正確引導她呢?

答:孩子當初被人打時,出於本能會受驚嚇、感到疼痛、哭泣,但最終自己“扛”過去了。媽媽因爲看到沒什麼傷害就不做反應,似乎是在給孩子傳遞這樣的認知人與人之間交往打鬧是正常的。但同時給孩子的另一個認知是:這可能是個遊戲,因爲孩子身邊處處都是遊戲。先前的經驗積累下來後,孩子再次被人打時,因爲也不痛,所以有可能認爲這只是個好玩的遊戲,並想求得媽媽的關注。孩子是不知道打架也有輕重的,甚至存在安全隱患。所以適度地教給孩子自我保護意識是有必要的。因此,再次遇到類似情況時,要教孩子學會躲閃、自衛,必要時向大人求助,當然,也需要媽媽的關注和情緒接納。

貝貝媽媽:我女兒1歲,我感覺她性格特別內向,去遊樂場或者去別人家串門,都牢牢地抱着我,別人想看看她,她就會把臉藏起來。這個性格有什麼辦法能改善一下嗎?

您的寶貝剛歲,還處於“怕生人"的正常心理髮展過程中,多數孩子 “怕生人” 會表現爲不安、哭、吵和躲避,也有的孩子表現爲警惕或害怕,孩子可能會拒絕接受新事物,或者需要花長些的時間才能接受和麪對新事物。

答:您的孩子剛1歲,還不能給其下“性格內向”的定論,但孩子的氣質特徵與孩子今後的性格形成有密切關係,早期的孩子氣質特徵有一定的可塑性,而形成性格,則難改變了。對於您現在的問題,給您的建議是:理解孩子的“別人想看看她,她就會把臉藏起來”的心理行爲,避免責怪孩子,避免強迫孩子把臉露出來。

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讓孩子多接觸人,讓他自由玩。有意識地多讓他與小夥伴一起玩耍,鼓勵他與小夥伴交換玩具或物品,逐漸讓孩子學會交換和融入到集體玩耍的快樂中。也可以邀請鄰居或親友帶小夥伴到家裏來玩,讓孩子當小東道主。

避免強行將孩子放到陌生環境,這樣不僅不能鍛鍊孩子的膽量,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隨着年齡的增長,當孩子能獨立行走後,因孩子活動範圍增大,接觸的人多了,“怕生人”現象就會逐漸減少。因此多數孩子1歲半以後“怕生人”的焦慮程度會逐漸下降,部分孩子也可能持續到2歲。

陽陽媽媽:我家寶寶快2週歲了,一直都不太認生,從沒見過的人跟他說 “走,跟阿姨(叔、爺爺、奶奶...任何人)走”,他一起走了, 即使我在他身邊也一樣。我覺得這個事情挺嚴重的,現在小區都挺舌的,如果大人稍不留神孩子就有可能被人帶走。我該怎麼進行安全教育呢?

答:小孩子不認生,說明他從小生活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中,從而帶來了心理上的安全感。這樣的環境對發展孩子的交往能力大有好處,但安全問題也是必須要考慮的。不妨這樣說:“寶貝, 如果家人不在你身邊,有人要給你好吃的,說要帶你去哪裏,你一定不要跟着去。因爲爸爸媽媽會擔心的,怕找不到寶貝。有時也會碰到壞人。”也可拿出圖片或看相關節目,告訴孩子爲什麼不要隨便跟人走。另外,讓孩子記住父母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但最安全的還是家人要看管好孩子,不要讓一個2歲的孩子獨自在外待着。

袁袁媽媽:我家女娃2歲了,平時自己玩得很好,很懂事。但只要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就突然變得沒有主見,人家玩什麼她就玩什麼,人家怎麼玩她就怎麼學,像跟屁蟲,這樣家長需要干涉嗎?

答:多帶寶寶出去玩,多接觸句話點評 小朋友。不要刻意改變寶寶的行爲模式。

分析:跟着玩也是一種合羣的表現,能夠跟隨別的寶寶,羣體性一定很好, 這是寶寶有良好社交行爲的重要基礎。

父母可能希望寶寶在羣體裏是比較有主見的,甚至希望她是領袖,但這只是父母自己的意願而已。寶寶跟着一起玩,只要開心快樂就是最好的。總之,在這個問題上,應尊重自然規律,不要超前教育,急於求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