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家有個“沒禮貌”的熊孩子嗎?

你家有個“沒禮貌”的熊孩子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是中國媽媽的錯嗎?網上看到一個帖子。樓主是一個在美國的華人移民,她抱怨說她中國來的朋友帶了兩個孩子到家裏玩,然後上竄下跳,把屋頂都快掀翻了。那個樓主很不好意思的向朋友開口說,你去管管孩子吧。結果她的朋友說,管不了。

帶着氣憤的心情,這個樓主就寫了這個帖子,意思是說,很多來自中國的孩子都被父母寵壞了,沒教養。每次熊孩子離開之後,她都還要花半天時間把家裏打掃乾淨。

結果此文一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有的網友認爲,這和哪個國家的孩子沒關係,關鍵在於父母的管教問題。也有網友認爲華人也有很多有禮貌的孩子,還有人認爲,這個帖子的樓主肯定沒孩子,有孩子來家裏,不是都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的麼?該網友還認爲,如果樓主自己以後當父母,說不定寵溺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你家有個“沒禮貌”的熊孩子嗎?

這裏,我想談談對禮貌的定義。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裏面,禮貌意味着“規矩”。有一套所謂的“禮節”需要孩子去遵守。而這套禮節或規矩,在每個國家每種文化底下都不一樣。而這種差異有些很大,有些很小,甚至微乎其微。

在加拿大的PLAYGROUND,孩子可以自由的玩耍,甚至大吼大叫,但是,必須要掌握好一定的限度,這個限度即是加拿大人認爲的“禮貌”的玩耍。而這“禮貌”不是指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安靜的玩耍或者不搞破壞,這個“禮貌”,指的是與PLAYGROUND其他孩子玩耍時候的謙讓(TAKE TURNS),與其他玩伴保持一定距離,避免身體的接觸或打鬧,以及遵守時間,比如父母說你只剩五分鐘,我們就要回家了。孩子得聽爸媽的玩好回家,而不會大哭大鬧不願意回家等。

你家有個“沒禮貌”的熊孩子嗎? 第2張

在每種文化底下,禮貌的定義也發生了變化。有時候,我也很擔心我的孩子會不會是個“沒禮貌”的小孩。

小到和叔叔阿姨打招呼,說,你好,再見等。大到在公衆場合是不是注意禮節,不會讓人感覺你的孩子是個“沒素質”的小孩。許多時候,我都一直在擔心,當然也一直不停的教育孩子。現在雖然小有點效果,但是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面,你的孩子又變的“沒禮貌”了。

後來我研究了半天,發現禮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行爲。孩子懂不懂禮貌,來自於三個因素,即父母的影響,身邊的社會和生活環境,以及孩子自身的行爲發展。因此,如果孩子被認爲“沒禮貌”,不能只怪父母,也有可能與他生活的環境有關,甚至是與孩子的生長髮育有關。

美國作家EmilyPost說:"Mannersare a sensitive awareness of the feelings of others. If you have thatawareness, you have good manners, no matter what fork you use."(禮貌只是在意別人的感受。有這樣的觸覺,自然就有好的禮貌,與外出用餐時懂得先用哪柄叉子無關。)

你家有個“沒禮貌”的熊孩子嗎? 第3張

該如何正確的理解以及培養孩子成爲一個有禮貌的人呢?

我看到很多書上說,教孩子有禮貌就是要教孩子說,你好,謝謝,再見。然後如果遇到孩子在餐廳或朋友家吃飯亂跑的情況,應當教育子女不要亂跑等。然後讓孩子來背誦或瞭解一些規則,比如不隨地吐痰等。

其實,我認爲真正的關於“禮貌”的教養並不是表面功夫,而是讓孩子發自內心的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對於這一點,我雖然還在摸索中,但是我希望與大家分享下我的理解。

禮貌是一種意識

簡單來講,禮貌是一種意識。這種意識要從小培養。

人是社會的動物,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去接觸社會。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與社會有接觸了。比如嬰兒與爸爸媽媽的接觸,他們也開始漸漸明白人是有感覺的,爸媽的感覺和自己的感覺不同,甚至會受到自己的行爲或感受的影響。

等孩子漸漸長大,禮貌變成了一種意識。比如說到了公共場所玩,孩子是否會下意識的去注意一些禮節和禮儀。會不會主動跟別人打招呼或者與別人分享東西等等。

家長除了用“提醒”讓孩子瞭解到有意識的懂禮貌之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爲是否對孩子造成了影響。有時候,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爲,比如在公衆場合大聲說話吵鬧,其實很多時候,有些家長也無意識的在做同樣的事。

具體的做法可以與孩子玩一些類似場景模仿的遊戲。比如跟孩子講故事的時候,順便聊一聊在不同的環境下面,孩子應該怎樣做。

當孩子對每個不同的環境和場景熟悉之後,當真的進入到某個環境,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知道自己該怎麼去做了。

你家有個“沒禮貌”的熊孩子嗎? 第4張

禮貌是一種習慣

有的孩子喜歡模仿大人說髒話。結果說習慣了,自己也出口成”髒“了。

除了讓孩子學會禮貌用語,家長也需要不斷的“督促”孩子養成有禮貌的習慣。包括吃飯的禮儀,在遊樂場玩耍的禮儀。

家長可以通過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去做出正確的行爲。

比如在遊樂場,如果孩子能與其他孩子和諧相處,禮貌的玩耍,到最後準時離開,家長就可以適當給孩子獎勵,可以用下次延長在遊樂場玩耍的時間作爲獎勵。

用獎勵的方式教會孩子正確的表現,並養成習慣,是訓練孩子變得有禮貌的好方法。

你家有個“沒禮貌”的熊孩子嗎? 第5張

禮貌是一種文化

當到了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文化底下,家長應該先搞清楚該地方的文化和禮儀習慣。

比如在加拿大,有一些基本的禮貌需要注意。首先是時間觀念,加拿大人非常注重時間觀念,尤其是“準時”被認爲是“有禮貌”的典範。對於準時,加拿大人糾結到幾分鐘幾秒鐘這種程度。以前在上學的時候,遲到會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每節課都要提早很多到場。如果與朋友約會遲到,也是會被認爲不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遇到塞車遲到一會,也應該及時打電話通知對方。準時,就是他們衡量這個人是否有禮貌的標準。

此外,加拿大人還喜歡說SORRY,被別人撞到,不管是不是你的錯都要先說SORRY。還有去商場遇到有門的地方,如果後面有人,進去之後要幫後面的人扶好門。坐地鐵的時候,要讓裏面的人先出來,搭自動扶梯的時候要站在右邊,左邊讓出過道等等。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的“禮儀”都被本地人認爲“COMMON SENSE”,是不需要教的。

但是當我們來到了新的地方,就必須要至少動動鼠標去查一些該地區有哪些文化禮儀,以免被認爲是“沒禮貌的”大人或小孩。

你家有個“沒禮貌”的熊孩子嗎? 第6張

禮貌是考慮他人的感受

有禮貌的關鍵,就是考慮他人的感受。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當他們一天天長大,就需要教會他們瞭解到別人的感覺。

要培養有禮貌的孩子,應當要從教孩子學會照顧別人開始。

很多孩子的心裏面都只有自己,比如玩具是自己的,好吃的也是自己的。因此家長在家裏,應該培養孩子與人分享的習慣以及照顧到別人的感受。當有小朋友來家裏玩的時候,應該讓孩子把玩具與小朋友分享或者輪流玩玩具,有好吃的零食也應當分給別的小朋友。

總之,在日常生活的訓練中,讓孩子瞭解到別人的感受。看到自己爲別人所做的事會爲別人帶來快樂,能教會孩子變的更有禮貌更懂事。

你家有個“沒禮貌”的熊孩子嗎? 第7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