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讀懂孩子成長的五個關鍵敏感期,不焦慮少犯錯……

讀懂孩子成長的五個關鍵敏感期,不焦慮少犯錯……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長是有規律的,成長也有它的祕密。

無數的人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揣測去折磨那些成長中的孩子。

比如孩子成長的敏感期,如果不是真正關心孩子的話,又有多少人會去探究。

我也是從剛剛做父親的時候開始,一步一步地去學習,去了解。

本文有點長,建議收藏,慢慢讀。因爲有很多的父母在焦慮,在犯錯,今天將五個常見的問題,通過敏感期這個角度來解讀,幫助父母們更瞭解孩子。

讀懂孩子成長的五個關鍵敏感期,不焦慮少犯錯……

前幾天有一個媽媽問我:魚爸,我兒子現在一歲七個月了,現在出去跟小朋友玩,他都是玩自己的,也不給別人碰他的玩具,我跟他說要一起分享。他就生我氣,會好委屈,有時還打我,後面就哭,我現在懷疑是不是我兇他多了,讓他缺乏安全感?

如果明白孩子在兩歲左右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裏的東西的話。這位媽媽就不會這麼擔憂了。

因爲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這是所有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父母應該做的是理解,並且幫助孩子順利過渡。而不是蠻橫地說“我要給孩子改掉這毛病”。

敏感期就好比孩子成長的心靈火焰,蒙臺梭利形容“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父母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爲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生命力。

下面是五個比較常見的誤區,相信肯定會對你有幫助的。

過度保護孩子,小心束縛了孩子的天性

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你過度的保護,反而是一種傷害。

就拿我見到的一個孩子來說,她是小小魚的一個玩伴。但是她家裏有一個非常“愛”她的媽媽。每次看到她跟小夥伴們奔跑,她會抱起女兒,說不要摔了;如果她跟小小魚一起撿石子,一起捉螞蟻的話,那更不得了,會抱起來帶她回家,說太髒了。

所以她總是很少真正的獨立玩耍過。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小女孩經常在家裏弄傷自己,比如摔跤,碰額頭,經常把自己搞得鼻青臉腫的,出門受傷的概率就越大了。所以她媽媽覺得要好好保護她。

其實一個挺高大活波的孩子,硬生生地變成了一個被操縱的木偶人,越不獨立,越不會保護自己,越不會保護自己就越容易受傷。我真的擔心她在幼兒園要受多少的苦才能獨立起來啊。

能說不是她的媽媽犯的錯害了嗎?

其實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他們會去用自己的方法探索世界:

感官敏感期(0至6歲)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會用自己的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他們會睜開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光,會通過吮吸及聽覺來判斷母親。

慢慢的,他們會舒展自己的四肢,打開自己的心智,吸收這個世界的一切。

而到了3-6歲,孩子們的活動空間更大,會去奔跑,想去觸碰一切,各種感官得到飛速的發展。

如果你看到孩子在地上打滾就說他髒,進行責罵,也許你得到一個乾乾淨淨的乖孩子,但是卻讓孩子少了多少的體驗。

有很多的爺爺奶奶一看見孩子稍微爬高一點,馬上就警告,然後趕緊抱下來,說一堆恐嚇的話語。

我是覺得,當孩子沒有危險,也沒有妨礙他人的時候,完全應當滿足孩子的探索慾望。

我記得小小魚曾在地上打滾真不算什麼,有一次他在鄉下的時候,一個人在牆角的雞窩裏玩黃泥,那個地方是一羣母雞曬太陽的地方,他舒坦地在裏面滾着,褲子口袋裏都裝滿了泥沙,這種情況下我是讓他盡情玩的。

如果細心,家長就會發現,其實孩子不會將某一件“錯事”做很久的,完全不必在意,他們今天探索完了,明天還有新的任務呢!就好比小小魚如今對從石頭堆裏找恐龍化石的興趣,完全取代了他去年玩沙子的興趣。

讀懂孩子成長的五個關鍵敏感期,不焦慮少犯錯…… 第2張

過度關注孩子,破壞孩子的注意力形成

曾看到一個案例提到:有一個奶奶帶着四五歲的小男孩去書店看書,當這個男孩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看書,奶奶立刻上來說:“寶寶,別坐在地上,太涼!”孩子剛起來沒兩分鐘又坐地上了,因爲書店很多人都坐在地上看書,怎麼能要求一個孩子不模仿呢?

奶奶走上前:“寶寶,不能坐地上,屁股涼了,拉肚子!”

孩子又站了起來,放下手中的書,換了一本,然後就開始各處溜達。轉了一圈好不容易安靜下來,拿起一本漫畫書剛看了幾分鐘,奶奶又來了:“寶寶,渴不渴啊,喝口水!”;“寶寶,這本書不要看,不好!”;“寶寶,注意不要太靠攏,小心近視!”

這個奶奶是愛自己孫子的,但她一定不知道,她的這份愛,這份嘮叨,已經把孩子的專注給毀了。

而現在很多的父母說自己的孩子注意力差,有些是因爲剖腹產造成的先天影響,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後天不僅沒有得到培養,反而遭到破壞。

把握孩子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歲半至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遭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這些小事物的奧祕。所以,當孩子去觀察泥土裏的小昆蟲或揪你衣服上的那些細小圖案時,請不要打擾他。因爲這是你培養孩專注力的好時機。

有時候,孩子會拾起一片掉落的葉子往花盆裏插,或是將一堆沙子反覆的攪拌。很多大人不明白他們爲何如此,所以往往就去幹涉打擾,甚至還有訓斥、威嚇的。

我見過最可笑的是一個媽媽對4歲的孩子說,不要跟那些小屁孩去玩沙子,太弱智了,你應該玩點高端的。真不知道是什麼讓這個媽媽變得如此可怖。

任何時候,只要沒有危險,父母不要因爲怕髒或者其他原因而打擾孩子。相反,要去保護好。

讀懂孩子成長的五個關鍵敏感期,不焦慮少犯錯…… 第3張

閱讀的誤區,錯過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

關於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魚爸曾在一些文章仔細談過,有時間的話您可以點擊查看兩篇文章:

千萬不能錯過孩子閱讀的黃金十年!

錯過“識字敏感期”真的會害了孩子一生嗎?

孩子的閱讀啓蒙可以從出生就開始,只是每個階段需要父母給予不同的指導。在遵循孩子天性和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儘管去做吧。

比如我們可以給一個孩子襁褓中的嬰孩讀書,讀一些小小的句子,熟悉的童謠。他們會滿足於溫柔的母語帶來的安全感。

我們也可以給幾個月大的寶貝看看黑白視覺卡,也可以讓他們讀一讀動物和植物的圖片,當然,他們無法響應我們,看上去呆呆的。

可是吸收卻在悄然進行着。等到了兩三歲的時候,孩子會有一個很大的飛躍。

他們開始自己去選擇圖書的主題,開始能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翻翻書和洞洞書了,能夠用簡單的語言跟父母溝通故事中的一些細節。

而到了4歲,孩子會進入一個閱讀的敏感期,如果在前面的幾年裏,父母堅持了啓蒙,那麼孩子在這個敏感期,很容易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敏感期(4.5至5.5歲)

這個時候的孩子肯定不適合書寫,閱讀的能力也有限,因爲不識字。而這也是很多父母的一個誤區,覺得孩子不識字就無閱讀,就無需閱讀,這是一個誤區。

親子閱讀一定要儘早開始。其實,孩子這個時期完全可以進行親子共讀,讓孩子通過語言、感官得到了充足的學習,父母應該做的事是多選擇讀物。佈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因爲接下來馬上要迎接一個非常重要的敏感期。

文化敏感期(6至9歲)

蒙特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但到了6-9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父母在這個關鍵期一定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精神食材。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不僅僅是才藝方面的培養,也要利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一個能力。

而要具備真的獨立的學習能力,就是儘早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習力的發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說的這個道理。(閱讀更多的親子文章,請關注公衆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

讀懂孩子成長的五個關鍵敏感期,不焦慮少犯錯…… 第4張

強迫孩子分享,是你真的不懂他


先看一個案例:奶奶從老家來看望2歲半的東東,進門就脫掉自己的鞋子,穿上媽媽平時穿的拖鞋。小傢伙馬上哭起來,趴在地上非要奶奶把拖鞋還給媽媽不可……

這是因爲孩子進入了一個成長的敏感期

物權意識敏感期 (2-4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事物所有權的極度敏感,在秩序感的作用下,他們往往會對特定物體的歸屬十分敏感,認爲家裏的某一個物品是屬於誰的,就是誰的,其他人不能動用,否則,就是破壞了事物存在的法則,值得他去糾正和維護。

而且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東西就是自己的,不需要分享,所以常常被大人貼上“不懂分享的自私小孩”這樣的標籤。

這個階段的孩子特點:他們強烈地感覺到了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並且對你的大道理一概不聽。

比如有一次,一個小傢伙要玩小小魚的滑板車,他不準,兩個人差點打起來。

我把他帶回家後問他:

“你覺得那個小弟弟怎麼樣?

好玩。

那你想跟他一起玩嗎?

那他的玩具你喜歡嗎?

喜歡

那你的滑板車可以借他玩

不行,那是我的”

……

不管怎麼樣都繞不過去。

再多的道理也許都是無用的,因爲他們的世界就是那樣的。

我也還是尊重他的選擇。

爲什麼一定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呢!

因爲心理學認爲: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並可以自由支配時,纔可能去探索物質背後的精神,纔可能超越於對物質的佔有。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於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而這要靠孩子的自覺,家長不要過早地進行干涉。可以給予引導,慢慢讓孩子進行人際交往。

建議: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不要覺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從孩子手裏搶走送給那些小的。在這個問題上,年齡和麪子都不應成爲傷害孩子的利器。

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讀懂孩子成長的五個關鍵敏感期,不焦慮少犯錯…… 第5張

怪孩子太較真,不知“秩序敏感期”作怪!


我相信無數的孩子都曾這樣讓父母煩惱的:

拿東西一定要他指定的人來拿,否則,哭!

穿鞋子一定要先穿右腳的,否則,鬧!

喝的水一定要指定的人倒,其他人倒的堅決不喝,還要鬧!

洗澡一定要先洗,否則,哭!

玩具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家”裏,否則,吵!

如果你想揍孩子一頓,覺得他無理取鬧,覺得他不講道理。

那請先平息怒火,看看孩子爲什麼這麼做。

先了解一下秩序敏感期(3-4歲):

特點:這個敏感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比如爲什麼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把杯子放一個固定的地方,爲什麼一定要先穿左邊的鞋子,爲什麼一定不準爸爸睡他的右邊而要睡左邊?爲什麼門一定要他來開?很多時候,我們以爲這是孩子任性,其實不是的,這個敏感期對父母的挑戰非常大!

大部分孩子3歲至4歲進入秩序敏感期: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身邊每一件事得按照他的想法,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發脾氣,哭,鬧。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爲:兒童執拗的敏感期,可能來源於秩序感。在建構秩序感這一特殊品質時,兒童的過分需求常常被認爲是“任性”和“胡鬧”,兒童在這一時期常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目前還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兒童的心理活動一定是有秩序的,當他沒有超越這種秩序時,就會嚴格地執行它。這個是每個父母都應該認識到的。

建議:孩子會因爲秩序產生自然的快樂,也會因爲秩序錯亂而亂髮脾氣。對於正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只要物品離開了它們應該在的位置,他就會很快發現,並且要求把物品迴歸原位。因此,家長需要耐心觀察孩子的行爲表現,關鍵要理解和變通。理解並幫助孩子秩序感的發展。

如果不能夠滿足孩子,就需要靈活變通,通過擁抱、講道理、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等平息孩子的情緒。切記蠻橫“鎮壓”。如果成人缺乏應有的細心和耐心,致使孩子寶貴的秩序敏感期不能得到應有的呵護和培育。

讀懂孩子成長的五個關鍵敏感期,不焦慮少犯錯…… 第6張

敏感期的教養重點

其實總結後發現就一句話“給孩子高度自由,尊重孩子,讀懂孩子!”

因爲這種自由不是放縱,而是生命的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

父母必須改變一個觀念:覺得自己是一個偉大的創造者,自己生了孩子,所以孩子的一切都要聽自己的。但是孩子本來就是一個有能力的個體,他們生來就具有天生的學習能力。他們會循着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爲一個更有能力的個體。

你需要做的是陪伴和引導,而不是控制。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當然,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所以父母要用客觀的態度,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孩子的天性,加以引導。當孩子熱衷於某一件事,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不過,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不問的放養是要避免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