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

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對母子關係很僵,媽媽覺得自己管不了這個孩子,同時想讓孩子習得一些好習慣,於是把孩子送進一家寄宿家庭,希望藉助外力管教孩子。這個孩子每個星期只回家兩天,即使只有兩天,媽媽想跟孩子說說話,孩子排斥着、拒絕着,並對媽媽發脾氣,媽媽很痛苦,花了那麼多心血,花了那麼多錢“愛”孩子,但孩子連正臉都不看一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着過去不恰當的教養方式,現在孩子對抗着媽媽,連說話的機會都不給媽媽,媽媽很想找到方法走進孩子的內心。那麼如何做呢?

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

第一、自己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有的家長提起自己的孩子,會不自覺地貼上標籤:犟小子、倔驢子、嬌氣公主、生氣包、撒謊大王、不聽話的主……,並且在孩子面前象家常便飯一樣脫口而出,這些負面標籤就像自我實現的預言一樣,在孩子成長的生活裏會一一應驗。有的家長雖然嘴上沒有說出來,但在心裏給孩子打上了烙印,認定孩子會怎樣怎樣。我爲什麼要提到這一點呢?因爲這種隱藏在後面的想法,決定了家長以怎樣的態度和方式跟孩子說話。

例如,有的家長認爲自己的孩子很會頂嘴,你說一句,他有十句等着你,很煩人,這樣爭執下去,家長極有可能把孩子打了一頓 。基於這樣的想法,家長跟孩子說話時面目表情可能就會嚴肅而凝重,有的會皺着眉,有的會雙臂抱在胸前,一副要掐架的樣子。這樣的氣場就把你阻隔在了走進孩子內心的外面。

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 第2張

第二、跟孩子聊天的目的。

你跟孩子說話,是想責備他,還是想關心他;是想發泄你的不滿,還是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有的家長說:“我當然想解決問題,但孩子不配合,說着說着憤怒升級,最後誰都不痛快。”家長的目的很好,但在具體實施中,又回到數落的老路上,孩子的反應有可能是:悶頭不作聲,你說你的,我消極對抗;頂嘴、爭執;憤怒;也是不吭聲,但自我感覺很自卑,很差勁。不管是哪一種,孩子拒絕了你,你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你沒有幫孩子解開疙瘩。試想,有人訓斥了你,你願意高興地跟他掏心置腹嗎?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在執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想着你的目的。如果發自內心地想幫助孩子,你就會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不管他的行爲多麼糟糕,同情他,理解他,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跟你配合,並共同找到解決辦法。這裏有一些技巧,我會另寫一篇文章,單獨介紹。

總之,要想讓孩子對你打開這扇門,你得用心,得有智慧。


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