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膽小內向?別給孩子貼“標籤”

膽小內向?別給孩子貼“標籤”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兒大了不太喜歡喊人,導致小區裏的婆婆會說些“小話”,比如什麼“長大了就不認識我們啦”“小時候還經常喊我們啊,現在變得內向了”“是不是爸爸媽媽回來了就不喜歡我們啦”“膽子越來越小啦”……雖然,我們也知道這些婆婆應該是善意的逗她,但那語氣,總感覺有一些酸溜溜的味道,而且篤定的相信,這些話會傷害到女兒的心靈。

拒絕爲女兒貼標籤

女兒在兩歲前,我們一直在外打拼,外公外婆常帶她到小區散步,據說確實喜歡喊這些婆婆。但從我們下定決心回家陪孩子後,因爲年齡代溝不一樣,女兒基本就遠離了外公外婆的圈子,由此產生的陌生感情理之中。其二是隨着孩子一天天成長,心智也在發生變化,有些微羞澀感或者短時間內害怕與陌生人交流也是正常的。

膽小內向?別給孩子貼“標籤”

因爲婆婆們善良的卻帶着“指責”的語言(或許當事人並不這麼覺得,反而認爲是喜歡孩子的一種表現),我們爲此氣苦,怕別人說我們教育孩子交往時有區別對待、怕孩子因此更加內向靦腆羞澀。所以在面對婆婆們的調侃時,我們報以微笑,卻不會強行要求女兒喊人,也不會因女兒不喊人去做更多的解釋。因爲,我們絕不會因此主動爲女兒貼上“靦腆”、“內向”的標籤,絕大多數時候,只要熟悉了,她是很喜歡喊人的。

耳濡目染勝過逼迫

當然,我們也在幫助女兒走出不願喊人的困境,首先是語言教育,鼓勵她大膽一些、大方一些,告訴她打招呼是人的基本禮儀,是尊重他人最直接的體現。如果確實內心掙扎喊不出口,點個頭、微笑也是可以的;其次是行爲教育,每當散步碰到小區裏熟識的爺爺婆婆叔叔阿姨,我們主動出擊打招呼聊天,爲孩子做榜樣,耳濡目染,女兒一天天在改變,爸媽很開心。

膽小內向?別給孩子貼“標籤” 第2張

適當帶其參與社交

上個週末,女兒接連參加了兩個聚會,表現極其出色。

一是週五家宴,歡送二爸家的大哥哥赴美留學。雖然因爲工作原因,很少見到大爸、二爸與三爸,見面時略顯羞澀,但有爸爸媽媽陪同,還有最愛的爺爺奶奶在,女兒很快進入角色,主動端着一杯椰奶到爺爺那敬酒,還用稚嫩的語氣祝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全家人都樂了。隨後敬大爸、二爸、三爸時,女兒需要爸爸陪同,但以往因見面少不敢喊二爸的她,這次很是大方,得到了二爸大大的誇獎。

二是周天,二姨家的大哥哥大學老師來我們這旅遊,因二姨沒在家,我們代表他們家邀請老師一起吃飯。還未開席,女兒喊餓,但媽媽告訴她,這不是家宴,須等到敬酒開始後大家才能動筷子,女兒看着滿桌佳餚直咽口水竟能忍着,爸爸爲她豎大拇指。期間,女兒表現得大方得體,只要爸爸媽媽起身敬酒,她也端着飲料陪同,有模有樣樂得第一次看到她的叔叔阿姨直誇她懂事乖巧。

膽小內向?別給孩子貼“標籤”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