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生而不養”問題多

“生而不養”問題多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而不養”問題多
  人人都說爺爺好,只有孫兒心明瞭。假日陪着練書法,辛苦幾何天知道。  年輕人將孩子寄養在老家或託付給父母,老人安享天倫,兒女專心打拼,這是一舉多得還是無可奈何  在城市中,由於年輕父母工作忙、經濟條件有限等原因,許多孩子被託付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養育,這種方式被專家稱爲“隔代寄養”。調查顯示,隔代寄養正成爲當今城市年輕父母的主要育兒方式。  比起農村留守兒童,寄養兒童要幸福得多,他們不缺吃少穿,祖輩們給他們傾注了全部的愛。但是,有關他們的教育、心理健康,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遠遠超過了個體家庭。“六一”兒童節前夕,記者對此做了一番調查。  1替兒養娃甜中有苦  5月31日,太航幼兒園門口,60歲的李師傅在人羣中等待着自己的孫子。三年前自從孫子出生,李師傅就和老伴“背井離鄉”來到了太原幫忙帶孩子。能在兒子家發揮餘熱,李師傅自然滿心歡喜。兒子、媳婦每天早出晚歸,經常兩頭不見太陽,孫子平時的飲食起居都由自己和老伴負責。  說起受累,李師傅覺得很正常,可言談中分明也能聽出一些落寞。老李愛下棋,老家那條街上到處都有棋攤能殺上兩盤,來到太原後誰也不認識,每天的休閒活動就是和老伴拉着孫子散散步。  太航幼兒園孫園長介紹,每天來幼兒園接孩子的60%以上都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張淑萍的孫女常住在奶奶家,由於張阿姨老兩口都有高血壓、糖尿病,飲食與正常人稍有差異,每天張阿姨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兩樣飯,一樣給自己和老伴吃,一樣給孫女吃。說到養孫女,張阿姨不矯情:吃飽就行了,其他方面沒精力考慮。  最近,《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全國31個省(區、市)1621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8%的受訪者坦言,目前年輕人將孩子隔代寄養的現象普遍。有些祖父母、外祖父母因爲年事已高,在照看精力旺盛的孩子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爲防止意外發生,他們一般不讓孩子玩鞦韆、攀爬之類有風險的遊戲。可是一旦孩子生病、出現磕碰,仍然難免遭到兒女的埋怨。2010年,北京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案例,姥爺將外孫哄睡後,自己到客廳小憩,結果3歲的外孫翻越護欄從12層墜亡,孩子的父親將姥爺告上了法庭。一起意外事件引發了親情的撕裂,也暴露出了隔代寄養的突出問題養孩子不光是意願的問題,還有能力的問題,而這個能力既包括身體狀況也包括教育能力。
  2生而不養無奈幾多  趙佳玉和自己的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後本來還想再“瘋”幾年,可雙方的長輩屢屢“逼生”,於是他們的女兒降生了。由於在養育方面沒有經驗又留戀二人世界,趙佳玉產假一休完,就將孩子交由父母和公婆輪流養育。  有不少人和趙佳玉一樣,出於逃避責任把孩子甩給了祖輩,但大多數年輕父母還是迫切地希望能親自帶孩子。29歲的小喬前幾天剛把滿1歲的兒子送到了父母家,她說:“每天我都特想孩子,一有空就跑回去看,孩子與工作之間我一直在做着權衡。”小喬的老公是一家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每個月的收入不固定,最多時能拿回5000元,少的時候只有1000多元,交完房子月供,再加上日常吃穿用度的開銷,每月不是“月光”就是“負翁”。孩子送到父母家後,不光自己有時間出去工作,父母還能補貼一些孩子的花費。  客觀地講,除了工作忙和經濟條件有限兩大主因,居住條件、老人希望代養孩子、年輕父母缺乏育兒經驗等因素也不可忽視。如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許多年輕人“裸婚”之後,住着“蝸居”,經常跳槽,自顧不暇,集工作繁忙、住房緊張、收入偏低於一身,再加上貼心放心的保姆難找且貴,所以幾番權衡之後,只能選擇這種“啃老式”養兒方式。  其實,隔代寄養也並非中國特色。據報道,美國有290萬祖父母獨立養育孫子孫女,只不過在美國產生隔代寄養的原因,大多出於父母虐待或疏於照顧孩子,以及父母離異、患上艾滋病、犯罪服刑等情況。而在中國當今社會,上班族、離婚的單親人士、惰性強的年輕父母是造成隔代寄養的主要羣體。  3隔代寄養問題叢生  孩子交給了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此一來,年輕的父母可以安心工作、奮力打拼,又可節約保姆費;老一輩含飴弄孫、老有所爲;孩子被隔輩親寵着,也很幸福,可謂一舉多得。  然而,這種一舉多得或許只是從眼前利益出發進行考量的結果。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鄭雯,小時候一直在姥姥家生活到11歲上初中。雖然童年也是快樂的,但多年來,她總覺得和父母親的關係很疏離。在最初回到自己家時,一點歸屬感都沒有,也比較敏感。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年輕父母,無論多累都要讓孩子生活在身邊,否則會遺憾終生。  隔代寄養會導致哪些問題?調查中,67.0%的人直言會妨礙親子溝通,59.7%的人認爲老人容易忽視孩子的教育,53.4%的人擔心孩子任性叛逆,49.0%的人擔心孩子懦弱內向,47.7%的人認爲將影響孩子活力……  太原師範學院幼師專業學生金楠表示,溺愛、縱容、包辦是許多老人的習慣,長期下去,會讓孩子缺乏獨立性、自信心和果斷力,養成依賴心理,抗挫力也會差。而在幼年時,當一個孩子選擇了某個親近人的感情,便認同了這個人的行爲模式和價值觀,他會排斥其他人的意見和行爲方式。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的學者李亞妮通過調查上海144名大學生髮現,從嬰幼兒時期就由祖父母撫養的人和父母沒有形成強烈的親子依戀,雙方信任不足,親子衝突時有發生。  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馮愛紅多年來一直研究社會倫理學,她認爲應該關注隔代寄養背後的歷史原因和社會背景。傳統的觀念是母親承擔家務勞動較多,父親主外。而在現代社會,這樣的觀念受到了挑戰,現在的年輕媽媽比上一代媽媽隱忍、奉獻、吃苦的精神少了許多,在工作中、生活上追求個性獨立、男女平等。其實,無論是父親、母親在撫養教育子女上都具有同等責任。  針對現在的隔代寄養現象,馮愛紅認爲要大力發展社會家庭服務業,加強對家庭保姆市場、幼兒園、小學的管理,讓家長對孩子的教養無後顧之憂。同時,對一些有能力、有條件,且願意帶孩子的老人進行現代教育理念、健康心理、科學方法等方面的培訓,這樣才能實現“三代同贏”的家庭教育模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