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藝術培養 > 有體育特長的孩子,爲什麼在社會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有體育特長的孩子,爲什麼在社會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奧運如火如荼地進行着,今天我們聊聊有體育特長的孩子,爲什麼在社會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小寶:

奧運會正開得如火如荼,你是不是也正守着電視看得黑白顛倒?看到站上領獎臺的年輕姑娘小夥兒們,是不是夢想自己家的娃也有這麼一天?

夢想歸夢想,關上電視回頭看看自己家孩子沉重的書包、做不完的習題、上不完的培訓班……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還是算了吧……

到高年級那些和運動相關的興趣班能省就省了吧,學習時間那麼寶貴,反正咱們也不走體育特長生這條路……如果你真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奧運季,小寶特別推出這篇既有故事,也有科學結論的深度好文,瞭解體育運動對於孩子的成長和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有哪些你壓根沒想到的好處吧!

有體育特長的孩子,爲什麼在社會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1

“零時體育計劃”帶來的改變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學實施零時體育計劃,即在沒正式上課之前,讓學生早七點到校,跑步、做運動,要運動到學生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纔開始上課。

一開始時家長都反對,孩子本來就不願早起上學,再去操場跑幾圈,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結果發現正好相反,學生反而更清醒,上課的氣氛好了,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

原來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多巴胺是種正向的情緒物質,人要快樂,大腦中一定要有多巴胺,我們的快樂中心伏隔核裏面都是多巴胺的受體。我們看到運動完的人心情都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奮,脾氣都很好。

血清素跟我們的情緒和記憶有直接的關係。血清素增加,記憶力變好,學習的效果也更好了。很多抗憂鬱症的藥都是阻擋大腦中血清素的回收,以使大腦中的血清素比較多。正腎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關係,它在面對敵人決定要戰或要逃時分泌得最多。正腎上腺素使孩子的專注力增強。所以學生心情愉快、上課專心,記得快、學得好,自信心與自尊心也提升了。

他們還做了一個實驗,將學生最不喜歡、最頭痛的課,如數學,排在上午第二節課上或下午第八節時上,結果發現上午那一組的學習比較好,好到兩倍以上。因爲運動完的神經傳導物質在上午第二節課時還在大腦裏,但是到下午時就已經消耗殆盡了。

一學期下來,這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正規上體育課的學生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減少了。在全美30%的人過胖時,他們學校只有3%。

這些數據開始讓美國的父母看到運動對孩子的學習和行爲的幫助,就不再反對零時體育計劃了,反而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學校運動。現在美國已有很多州在推動這個零時體能運動。

研究者也發現在斯坦福成就測驗中,那些體能好的學生數學勝過全體的67%,英文勝過全體的45%。2004年由小兒科醫生、認知科學家等組合的團隊對學生健康做了一個評估,發現一週只要運動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鐘,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記憶、注意力和教室行爲的正向效果。

看到運動對學生學習和行爲的好處,學校體育課節數不但不該減少,還應該增加纔對,我們應該讓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提升他的體能與學習效果。

有體育特長的孩子,爲什麼在社會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2張

2

運動是壞情緒的宣泄渠道

孩子的攻擊性,需要透過教育來引導、昇華爲正面行爲。除了良善行爲的認同學習外,多運動是很好的宣泄管道,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使孩子擁有正向的情緒。

很多父母覺得很奇怪,他的孩子從小捧在手心長大,不曾被打,也不曾看過別人被打,爲什麼進了託兒所、幼兒園後會動手打人?他從來沒有模仿的對象,這個暴力的動作是從哪裏來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模仿的確是最原始的學習,既然沒有模仿對象,爲什麼會有這個行爲出現呢?原來,它是從我們祖先——動物身上來的。動物在世界上生存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基因傳下去。爲了傳基因,需要交配,所以弗洛伊德說“性是個本能”。

爲了達到這個“性”的目的,必須同時還要有另一個本能,就是攻擊性——擊退情敵,獨享交配權。在資源匱乏、“僧多粥少”的大自然裏,攻擊性是我們祖先確保基因傳下去的重要本能。

教育的目的是爲了超越動物的本性,方法是將這些野性變成公平競爭的運動技能,在合理的條件下發泄、紓解出來。而不是成績!

瞭解人的暴力、攻擊性的來源後,我們應該盡力推行體育,讓暴力有適當的管道發泄出來。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這個多巴胺促進我們的正向情緒,使我們不易得憂鬱症。

運動還能加強團隊合作的默契,因爲21世紀又回到了我們祖先生存的方式——用團隊的力量求生存。

我們一向不注重體育,常把體育課調去補英文或數學,殊不知希臘人早在兩千年前就看到體育的重要性,他們的孩子16歲以前最注重的便是體育。有了強健的身體,知識才有意義;失去健康和生命的話,再多的知識都無用武之地。

有體育特長的孩子,爲什麼在社會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3張

3

剝奪運動就是剝奪成長

朋友的孩子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訴說初中三年級的痛苦。諸多痛苦中,最令他不能忍受的是學校挪用體育課去趕學習進度,母親不准他放學後留在學校打籃球,要他節省體力唸書。他說“剝奪了他生命的唯一樂趣”,因此他不知道爲什麼每天還要睜開眼睛

發現很多父母都有這種認識誤區,以爲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係。

有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生運動和學業成績的關係,發現每天上一個小時體育課的孩子在考試成績上比較好。大學生參加運動計劃後,學業成績也上升了。連50歲的中年人在參加四個月的走路計劃後,心智的表現也比四個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個實驗對象是65歲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科學家很早就知道運動跟情緒有關。運動可以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出現,打完球的人情緒都很亢奮,不會憂鬱。

實驗者用老鼠來探究原因,發現運動時氧的大量消耗會促使血液循環加快,這個氧的需求增加了肌肉微血管的數量,使肌肉可以運動得更久。

大腦也是一樣,血液流動得越快,就能運送越多的帶氧血紅素到細胞上去,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儲存更多的記憶。

比如打籃球就是一個很符合演化目的的運動,它需要眼快、手快、腳快及決策快。球員拿到球大約只有千分之幾秒的時間決定是自己投籃還是傳給別人;若是自己投,大腦得馬上計算球投進籃的概率,以及投不進時被別人拿去的後果。所以,鼓勵孩子運動其實是促進他大腦功能的整合,對他以後出社會的應變能力有幫助。

從研究結果看來,每個學生都得運動,初三學生更需要每天運動。一方面保持心情的愉快纔看得進去書;另一方面增加大腦血液的流動,促進海馬迴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幫助記憶,讀書纔有效。運動不但不是浪費時間,而且還對學習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讓孩子去打球、游泳,做各種運動。

同時,多運動不但可以少生病,還可以節省如憂鬱症、失智症等許多慢性疾病所造成的社會成本。況且有好的體魄才能把所學的知識、技能長久地應用出來。

瞭解了多運動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有益學習,增加思考記憶後,父母一定要放手鼓勵孩子去參與打球、游泳等各種體育遊戲活動,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有體育特長的孩子,爲什麼在社會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4張

4

運動能治療“多動症”和抑鬱症

對注意力缺失和多動症來說,也是自我控制的“良藥”。目前醫生給多動症患者所開的藥,其實就是爲增進大腦中多巴胺的量。如果運動本身就會分泌多巴胺,爲何不用大腦自己本身的多巴胺呢?自己分泌的對大腦沒有傷害,外來的現在已知會傷害伏隔核。

許多第一線的治療師都發現,武術、體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運動對多動症的孩子非常有幫助,因爲這些運動需要全神貫注,而且武術、體育運動比枯燥的跑步機有趣得多,孩子比較願意持續練下去。任何運動都需要持之以恆,每天做,效果纔會出來。

其實很多被大人認爲是“皮”的孩子,只要給他們一個運動空間、一點時間,將精力正當消耗掉他們就不搗蛋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獵人—農夫”的多動兒理論。

在12000年前後,人類走向農業社會,開始定居下來之後,環境的改變使得過去的長處變成現在的短處了。

在遠古時代,如果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那麼早就被其他動物吃掉了,不可能成爲我們的祖先;如果看到事情發生不馬上採取行動,而是三思而後行的話,也會變成別人的晚餐,活不到成爲我們的祖先。

這個理論認爲多動兒其實沒毛病,只是生錯了時空。他們容易分心、衝動、冒險性強,其實這是遠古打獵採集時生存者必須的特徵,人類進化到農業社會以後,這些特徵才變得格格不入。也就是說,他們是“獵人”,但是要在“農夫”的社會裏討生活,所以被視爲異類了。

現在學者把多動症的人叫作“有愛迪生基因者”,不認爲他們有病。愛迪生念小學時,被老師認爲無可救藥,叫他父母領回家,免得干擾別的孩子上學,但愛迪生卻是有史以來,專利拿得最多的人。

柏拉圖說:爲了讓人類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兩種管道——教育與運動。我們也越來越看到,這兩種管道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總結:學習更主要的是講究效果和方法,而不是簡單地將孩子禁錮在書桌上,讓你的孩子每天都到戶外獲得一定的運動量,你會發現,得到的遠比你認爲所浪費的多得多!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