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孩子成績不好,是什麼引起的

孩子成績不好,是什麼引起的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兩天收到同學的微信。

--孩子成績很糟糕,不見起色怎麼辦?

--具體表現是什麼呢?

--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思維也有問題。

--學習效率不高是指寫作業拖拉嗎?

--我覺得是上課的效率不高。

--你指的是上課不認真聽講嗎?孩子平時怎 麼寫作業的?誰陪它?中途有休息嗎?前 後有時間玩嗎?

孩子成績不好,是什麼引起的

--是的,不肯動腦筋,死記硬背還可以。寫 作業完全是應付。

--語文還是數學啊?

--都這樣。

--你平時給他玩的時間多嗎?

--也不多啊。

--也許就是玩少了?

--好吧!

後來我仔細想了想,同學肯定不滿意我的答覆。他期望我幫他解決孩子學習的問題,我卻勸他讓孩子玩。

今天讀了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也許可以幫我回答他的問題。

阿德勒認爲:孩子以統一性的方式對外界做出迴應,即孩子的所有行爲都從整體上反映他的生活和人格。

既然孩子的行爲表現出統一性,我們就不應該只根據孩子的部分行爲,做出反應。

如果大人就問題解決問題,也許會首選懲罰。

孩子學習不好,那就補課。但是,成績不好的學生,又有幾個是靠補課成績提上來的呢?

孩子好鬥,喜歡挑釁其他孩子,父母回來狠狠地教育了孩子,甚至打孩子。可是,幾個被罵過、被打過的孩子真正改變的呢?

我們來看一個本書中的案例:

有一個小男孩,5歲之前他是家裏唯一的孩子,他周圍的人都樂於滿足他的每一個要求,小男孩度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

孩子的爸爸是軍官,長年不在家,小男孩自然和母親親近一些。

妹妹出生之後,情況變了。母親自然會分出一部分精力給妹妹。小男孩也變得奇招頻出,總是向媽媽提一些心血來潮的要求,聰明、善良的母親總是想辦法儘量滿足他。

不過,母子之間依然出現了令人緊張的狀態。主要表現爲:兒子專橫地對待母親,經常捉弄媽媽,對媽媽發號施令。

儘管如此,母親依然處處牽就他。

直到8歲那年,他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令人難以忍受。當母親沒有滿足他願望的時候,他就扯母親的頭髮,揪母親的耳朵,還抓她的頭,讓媽媽非常抓狂。同時,小妹妹也成了他的作弄對象,但他還不至於傷害妹妹。

在學習上,小男孩自暴自棄,無所用心,還不斷干擾別人。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小男孩干擾別人學習,那就找家長過來,懲罰他,把他帶回家。

那麼,你就中了這個男孩潛意識的“計”。

阿德勒認爲男孩子的行爲從頭到尾都很有統一性,他只有一個目的: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

因爲想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他不斷地折騰母親。

因爲想成爲焦點,他在學校裏作惡,儘管會受到懲罰,但起碼能擁有關注。

因爲犯了錯,學校建議父母把他領回家,可能這是男孩“努力”的結果,他就是渴望母親爲他一個人服務。

小男孩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獨立行爲,而是整體人格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就問題解決問題,懲罰孩子可能正好落入孩子的“圈套”。

當一個孩子對一個情境沒有做好準備,卻又不得不獨自面對的時候,就會心生怨恨。

在學校,老師們對學生一視同仁,如果哪個孩子想得到老師特別的關注,只會惹怒老師。對於那些習慣在家裏獲得全部關注的孩子,學校於他們就是完全相反的情境。

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也許有兩個部分:1.學校對孩子多一些寬容與理解;2.家長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給孩子足夠的關注。

我孩子的學校裏也有這麼一個孩子,特別好鬥。他跟班級裏好多同學都發生過矛盾,往同學臉上吐過吐沫,把同學的書扔進廁所,將小朋友推進噴泉,撞壞小朋友的門牙。似乎老師和家長都對這個孩子無計可施。

無意中,我知道這個孩子從小不在媽媽身邊。媽媽爲了舒服,將孩子丟給了奶奶。

孩子挑鬥、做出格的事情,他背後到底有什麼需求呢?也許正是缺愛的一種表現。他一犯錯誤,老師就找媽媽,媽媽就會關注他,正好滿足了他的需求,然後他繼續犯錯誤,進入死循環。

再回到最初我同學的問題。據我所知,很多孩子寫作業會磨蹭,因爲寫完作業,媽媽還會佈置其他的作業。所以,我就邊寫邊玩,拖到媽媽沒法增加作業。

有的孩子在家沒時間玩,那就上課玩。

當然,注意力不集中,不僅僅是我說的這一個原因。可能在孩子小時候,家長經常打擾孩子,破壞了他的注意力,或者其他什麼原因。

但是,如果我是我的同學,我會給孩子一點時間玩耍,然後讓他專心寫作業。寫作業中途,讓孩子主動休息。當休息與玩耍成爲理所當然的時候,孩子就不會“偷”時間玩。

玩是小學生的基本需要,你不滿足他,他就自己想辦法滿足了。

如果這個辦法沒用,再考慮其他原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