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能給的你都給了,爲什麼孩子成績還是不好?

能給的你都給了,爲什麼孩子成績還是不好?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經常有這樣的困擾:能做的都做了,能給的都給了,爲什麼孩子成績就是沒有起色呢?“你孩子就不是塊學習的料...”有些父母可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甚至我們的內心還可能這樣暗示過自己。

可是什麼叫學習的料呢?沒有可以給我們明確的答案。而真實情況是,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根本沒有到拼天賦的程度,換句話說,你考不上清華、北大,努力考個重本還不行嗎?上不了重本,努力上個一本總該行了吧……

實際上,任何孩子都能通過努力都能達到階段性目標,只要這個階段性目標合理具有可行性。

既然如此,那到底是什麼導致“努力”沒有結果呢?

能給的你都給了,爲什麼孩子成績還是不好?

很遺憾,父母的努力不是孩子的努力

學習的本質是人,沒有任何人能代替孩子本身的努力。

我的一個朋友老師,她是名校畢業的資優生。畢業後進入了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拿着優渥的薪酬,她曾經和我講述過她高中某年的奮鬥史。

我高二時期班級換了班主任,由物理老師換成語文老師。每次語文不痛不癢的分數,有時還拖一下平均分,導致老班經常找我聊天。爲了讓他刮目相看,也爲了自己高考 “不瘸腿”,我在高三開始前的那個暑假,毅然決定對我語文最差的現代文閱讀“痛下殺手”。

那個暑假,我認識到了中國四大苦難之二——“八年抗戰、十年內亂、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我把5+3的所有現代文做了一遍,大概一共有上百篇吧。

一開始,完全找不到思路,誰知道閱讀理解的答案是怎麼得到的。作者說“深藍色的湖水”,題目問你有何含義?難道湖水不是藍色的麼?!我怎麼就能讀出藍色裏作者憂鬱的情感和對生活的苦悶?

後來根據看不懂的答案去分析出題者的思路,去總結回答問題的規律,完全能夠熟練分辨表達手法、抒情方式、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之類的常規答案詞彙。

閱讀了大量的優秀現代文,整理出一些做題的思路之後,就連作文也開始感覺寫得舒服了。甚至讓我後來喜歡上了閱讀,印象深刻的就是考試時候一篇毛姆的文章讓我認識了這個珠玉文字、紳士情懷的作家。

後來我語文沒出過班級前五,高考也是130+的高分,還在我寫字很醜的情況下。

我做的其實還並不是最狠的,大概在高二的時候,一次新學期開始,我同桌的英語成績突然考了年級第一,上學期還在水深火熱的中等偏下呢。對於我們的驚訝他非常得瑟地說:“我暑假期間。閱讀、完型和選擇加起來大概做了5000小題,現在就算一句話就認識三個單詞,我都能大概猜出來句子含義和閱讀答案。”

你能理解這句話麼?當時我們就震驚了。這就是傳說中可遇不可求、求也求不得的神奇的“語感”啊。得語感者得天下簡直就是英文學習的真理。

後來他的英語成績沒有低過108,高考更是取得115的高分(當年我們高考滿分120分)。

有些人開始反問了,你說的不就是題海戰術麼。這個東西都學傻了,做這麼多題有什麼意義啊。

不,這不是題海戰術,這是征服題海的戰術。

我這位朋友說:當下社會很多人最大的問題是對於這樣的努力和拼搏的精神“很不屑”,典型反駁理由:學成一個書“呆子”有什麼用?我就是不認真,不然我也肯定能比我班誰誰誰考得好。

這也是很多孩子掛在嘴邊的話,而很多家長潛意識裏居然是接受這種態度的,典型的心理表現是:我孩子腦子聰明,就是不肯學而已。

我們不否認你孩子擁有聰明的大腦,但是一顆聰明大腦的存在的首要意義是它懂得:所有你想要的,你得付出努力。

永遠眼高手低,抱着小聰明沾沾自喜,那是最平凡的愚蠢。

能給的你都給了,爲什麼孩子成績還是不好? 第2張

很糟糕,你付出的正是孩子最不想要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中國式父母最常說的一句話。實際上這句話細細看,是有點悲情或者說有點無奈的,而且,對比那些優秀的家長,他們幾乎是沒有這個心理暗示的。

父母當然是偉大的,我們中的很多人實際上對於孩子是不求回報的,早已不是老一輩的人心中希望養兒是爲了養老送終這種傳統思想。我們生下孩子,即是對新生命的期待也是對我們未來生活的樂觀。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的最大的心願。

但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即使我們的初衷這般無私,也不見得我的付出就是被需要的。

無數的孩子向我表示過,他們努力學習就是爲了將來高考後有一天能離開他們呆了這麼多年的家。

看,多殘酷!

“我知道我爸媽愛我,但他們的愛除了要求與嘮叨之外,我感受不到其他。如果這就是愛,那這種愛也沒什麼好稀罕的。”

這是一個學生小A和我說的一句話。小A很喜歡韓國的一個男子組合,她說,她非常羨慕她的另一個同學小B的父母,甚至有時希望能成爲那家的孩子。

小A學生去過小B家兩次,每次進門,小B的媽媽都會微笑着迎出來對孩子說“你回來啦”,而小A的媽媽每次只會說“作業寫完了嗎!”

在小B家中吃飯時,小B開心地和媽媽聊喜歡的偶像,小B的媽媽也開心地聽着,“他長得真帥啊,要是媽媽在你這個歲數也一定很喜歡他,聽說他們出道前吃了很多苦,練歌練舞什麼的,但是現在能在舞臺上這麼閃閃發光,努力沒有白費啊。”

“對啊,覺得努力是一件很牛的事啊,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樣,通過努力幹成我想幹的事”小B說。

“沒關係的,努力後即使不是想要的結果也不會有遺憾的,你只管努力就好了,媽媽永遠是你粉絲。”小B的媽媽溫柔的補充道。

小A被這一幕刺痛了,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除了給自己報輔導班,不斷地拿其他孩子比較外,從來沒有一段這麼自在的聊天。

我們問問自己,我們給予孩子的,也是孩子需要的嗎?

能給的你都給了,爲什麼孩子成績還是不好? 第3張

很現實,父母要學會如何做父母

你的生活狀態就是孩子的生活狀態。

這與文化程度、美醜、貧窮與富有都沒與必然關係。

我的同事娜娜,從小對她的父親充滿怨恨,她的父親嚴厲苛刻,在家裏頤指氣使。可是有一天,她去父親的單位拿鑰匙,看到在家裏專橫一氣的父親竟在上司面前低聲下氣,小心翼翼地處理手頭的工作。淚水一下子流了出來——看起來那麼強大的父親,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居然這麼用力與膽小。

娜娜對我說:“如果時光倒回20年前,我希望我的父親能告訴我他生活的艱難,而不是將這種艱難轉換爲壞脾氣。我一定非常非常理解他,我希望每天早上,他穿戴整齊,和我說爸爸上班去啦,今天爸爸會努力的,你也要努力啊。”

說到這裏,娜娜止不住的大哭。

父母不是天生就會,我們也要學會如何做父母。

過去的時光我們無法再挽回了,希望此刻看完這篇文章的你們,能夠明白。孩子並不需要知道父母究竟爲他們做了多少。孩子更希望看到,父母爲了試圖理解他們,做了多少。

你是如何面對生活的,你的孩子就會怎樣對待生活。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