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民俗民風手抄報圖片

民俗民風手抄報圖片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民風民俗的分類

確定民俗的範圍與分類,是爲了建立認識民俗、描述民俗的理論框架。關於民俗的範圍與分類,不同的民俗學家由於不同的學術背景和特定的課題需要,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自然狀態的民俗豐富多彩,千頭萬緒,民俗學產生不久,學者們就嘗試提綱挈領地把握它們。

二十世紀上半葉對後來影響較大的分類有下列兩種:一種是綱目式的,按照邏輯以大綱統屬細目;一種是平列式的,按照材料的分量定類,不管類與類之間是否具有邏輯上的並列關係。英國的班恩女士(C、S、Burne)在《民俗學手冊》中大致是把民俗按精神領域、行爲領域、語言領域劃分爲三大類。法國的山狄夫在《民俗學概論》中提出了另一個三分法:

1、物質生活:(1)經濟之物質(如食料、衣飾、居屋、運輸方法),(2)生存之方法(如鄉村生活、城市生活等),(3)盈利與財富(如勞力之生產、器具、不動產);

2精神生活:(1)方言,(2)民間學識與運用,(3)民間智慧,(4)藝術,(5)神祕(如民間法術、民間宗教);

3社會生活:(1)家族,(2)社團,(3)特別組合(如經濟組合、政治組合、運動組合、宗教組合等),祕密組織(政府不知道的團隊)

民俗民風手抄報圖片

兩個分類是綱目式的,便於突出民俗事象之間的邏輯聯繫和民俗分類框架的系統性。另一種分類是平列式的,如瑞士的霍夫曼一克萊耶(Hoffmann-Krayer)在《民俗學文獻錄》中把民俗分爲18類:(1)鄉村;(2)建築物(房屋、禮拜堂及其他);(3)用具;(4)象徵物(如福祿壽象徵及其他);(5)技藝與一般藝術(如染織、雕刻等);(6)人民心理現象;(7)慣習及其原物(如首飾等);(8)飲料及食物;(9)慣性(如儀式過程、會社、遊戲等);(10)民族法律;(11)信仰(神話、崇拜等);(12)家庭醫藥;(13)民間詩歌(如民歌、敘事詩等);(14)民間故事(幻想故事、笑話、傳說等);(15)民間戲劇;(16)曆法曆書等;(17)民間語言(如謎語、諺語、俗語等);(18)名號(如地名、人名、神名、動植物名等)。

中國民俗學界的兩種分類。烏丙安在《中國民俗學》中把民俗分爲四大類:經濟的民俗,社會的民俗,信仰的民俗,遊藝的民俗。陶立璠在《民俗學概論》中則分爲這樣四類:物質民俗,社會民俗,口承語言民俗,精神民俗。張紫晨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中採用平列式方法把中國民俗分爲十類:(1)巫術民俗;(2)信仰民俗;(3)服飾、飲食、居住之民俗;(4)建築民俗;(5)制度民俗;(6)生產民俗;(7)歲時節令民俗;(8)生儀禮民俗;(9)商業貿易民俗;(10)遊藝民俗。當代各種地方誌性質的民俗志的分類方法有綱目式的,也有平列式的,前者如浙江民俗學會所編《浙江風俗簡志》、戴景琥主編《義馬民俗志》,後者如劉兆元所撰《海州民俗志》。

劃分民俗的範圍和類別的原則總是與民俗的定義聯繫在一起的,既然我們把民俗定義爲羣體內模式化的生活文化,那麼,我們就以民俗事象所歸屬的生活形態爲依據來進行邏輯劃分,於是,我們得到三大類八小類的民俗:

民俗民風手抄報圖片 第2張

1、物質生活民俗

(1)生產民俗(農業、漁業、採掘、捕獵、養殖等物質資料的初級生產方面)

(2)工商業民俗(手工業、服務業和商貿諸業等物質資料的加工服務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質消費方面)

2、社會生活民俗

(1)社會組織民俗(家族、村落、社區、社團等組織方面)

(2)歲時節日民俗(節期與活動所代表的時間框架)

(3)人生禮俗(誕生、生日、成年、婚姻、喪葬等人生歷程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1)遊藝民俗(遊戲、競技、社火等娛樂方面)

(2)民俗觀念(諸神崇拜、傳說、故事、諺語等所代表的民間精神世界)

民俗民風手抄報圖片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