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宋朝手抄報圖片大全

宋朝手抄報圖片大全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宋朝的基本介紹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爲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爲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爲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爲265.5億美元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爲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爲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爲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國號

趙匡胤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因皇室姓趙,故也稱作趙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爲火德,故又別稱“火宋”、“炎宋”,尊稱爲大宋。宋朝定都開封,稱爲東京。後逐步統一中國,由於疆域相對南宋而言到達黃河以北,所以被後世稱之爲北宋。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東京,北宋亡。宋高宗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繼承皇位,改元建炎,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趙構成爲南宋第一位皇帝。紹興八年(1138年),以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爲行都,稱爲行在。

近代史學家陳寅恪稱宋朝爲“天水一朝”。

宋朝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二:宋朝的文化

科技

宋代,在整個社會經濟、文化推動下,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爲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高峯,也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國四大發明,在宋代得到改進並應用。提到兩宋科學技術時,人們還常常提到沈括及他的《夢溪筆談》。如李約瑟博士把沈括譽爲“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夢溪筆談》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在其他方面也有頗多成就,如醫學方面,醫學從此前的三科分爲九科,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錄》。針炙有了很大發展。《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所收藥物比《唐本草》新增四百七十六種。

宋朝的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寧宗慶元四年頒佈的《統天曆》。該曆法由楊忠輔創制。它與現代所測數值只相差26秒,而與現行的公曆所採用的數據相同,比西方《格里曆》的頒行早383年。但因推測日食等不驗,《統天曆》只使用到開禧三年。同年又造《開禧歷》代替統天曆,行用於世45年。

學術

完成了儒學復興,傳統經學進入了“宋學”的新階段,產生了新儒學即理學。促進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匯的深入發展,完成了古文運動。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佔了六家,詞達到全盛,話本在中國文學史上開闢了新的紀元。史學體裁多樣,興起了方誌學、金石學;著作豐富,史家輩出,達到了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頂峯。書院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如書法、雕塑、石刻、繪畫等都達到了新的水平,佛教、道教亦有了新的發展。

文學

宋朝文學十足發達,秉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讓宋朝散文走向興盛並承接古文運動的大師是歐陽修。歐陽修的散文主旨明確、內容充實、平易自然,爲宋朝散文的風格奠定基調。三蘇之中,蘇洵的文章以議論見長,文風雄奇勁簡。蘇軾的文章灑脫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帶些憂鬱,前後《赤壁賦》等文章確定他在文壇上不可撼動的地位。他的弟子也頗有出息,陳師道、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和李膺號稱“蘇門六君子”。

南宋時期,蘇軾的散文甚至成爲科舉考試的範文,時人言:“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而蘇轍的文章疏於敘事而長於議論。曾鞏忠實的追隨歐陽修的風格,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爲主。文風自然純樸,少有華麗辭藻。王安石也以議論文爲長,風格雄健自然。但是到了南渡之後,宋朝的散文就開始衰落,其後的文人都無法同北宋六家相比” [147] 。 楊萬里的詩歌清新活潑,以天然風景爲主;范成大的詩歌關心民生,詩風清麗秀婉;陸游的詩以愛國著稱,他的詩對偶工整,後人言“好對偶被放翁用盡”。

宋詩雖不及唐詩,但遠在明清之上,正在編撰的《全宋詩》收錄宋詩作品達十六萬多首之巨。與散文相同,歐陽修也開創宋朝的詩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部詩話《六一詩話》就是其所著。王安石詩風工練,比歐陽修更講究修辭技巧與典故運用。

蘇軾的詩變化多端,雄放灑脫。其吸收前朝所有詩人的手法,並長於各種詩體,尤其是古體與七言近體,可謂別開生面,奔放靈動,成爲宋詩一代大宗。黃庭堅雖出於蘇門,但卻開創江西詩派,他的詩歌模仿杜甫,講究煉字煆句,顯得耐人尋味。之後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和尤褒,也堪與北宋三家相比。

詞是曲子詞的簡稱,也稱長短句。根據《全宋詞》的記錄,宋朝詞人達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殘篇總計達到兩萬零四百多首。詞是宋朝文學的標誌性體裁。晏殊被稱爲宋朝詞家初祖,其詞和婉明麗。歐陽修的詞也富於花間派之風格。柳永在宋詞發展史上具有轉折性的作用,他的慢詞令人耳目一新,確定長調的地位,充實詞的形式,豐富詞的表現手法。作品廣爲大衆喜愛以至於當時人言“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其後,蘇軾又對宋詞進行徹底的革新,他創立豪放派,擴大詞的選材範圍,爲後來的南宋愛國詞奠定基礎。周邦彥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後的女詞人李清照也屬此列。在靖康之難後,憂患意識使得豪放派佔據詞的統治地位。其中以辛棄疾爲大成。

此外,宋代“說話”(評書)非常流行,說話的內容就是話本。最著名的話本有《三國志平話》、《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宋宣和遺事》等;一些明清白話小說也是根據宋朝的話本改編。

宗教

道教,中國的本土宗教.自戰國時期就有了,正式形成於公元1世紀(東漢中期),老子是代表人物。

佛教(包括藏傳佛教),漢朝由達摩於東漢年間傳入中國,之後不斷的與道教、儒家學說相結合,到唐初達到鼎盛時期。

印度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更在佛教之前,爲佛教的雛形。

薩滿教,中國宋代徐夢莘之三朝北盟會編中,最早出現‘珊彎’一詞,即一般所謂薩滿,係指巫(女巫)、覡(男巫)。即於驅除惡鬼、息災祈願、祈雨、招魂、占卜、治病、開運之時,既歌舞,且哭喊者。

伊斯蘭教,據中國史書記載,唐宋兩朝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初期。

基督教,世界公認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歷史,是從唐太宗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敘利亞傳教士阿羅本進入中國。此外,摩尼教、婆羅門教、猶太教也都是在唐宋之際逐漸傳入,而在元代也有所傳播。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在3世紀時創造的宗教,吸收祆教、基督教、佛教等思想資料而形成自己的教義,7世紀末傳入中國,也叫明教、末尼教、明尊教。

宋朝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手抄報三:宋朝的社會生活

衣食住行

衣:崇尚節儉——奢侈之風盛行。

食:北宋肉類以羊肉爲多——南宋羊肉價格高,一般人吃不起。

住:百姓住房較爲簡陋,稍稍富裕點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結合。

行:牛車——騾子——乘轎。

城鎮發展

宋朝的城鎮商品經濟特別發達。北宋末期有四十六個十萬口以上的城市。包括開封、洛陽、應天(今商丘)、大名、杭州、鎮江、蘇州、江陵(荊州)、廣州、成都、福州、潭州(今長沙)、泉州等。宋朝首都東京開封府人口達到百萬以上,店鋪多達六千四百餘家。宋朝打破坊市分區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開設,還出現夜市與曉市。南宋行在臨安府(今杭州)人口在1274年達到125萬,城內極其繁華,時人稱爲東南第一州。就連南宋滅亡後,馬可·波羅依然稱杭州爲“天城”。

娛樂場所

瓦舍是重要的庶民遊樂場所,內有勾欄,專供大衆娛樂。東京的瓦舍就有十多座。臨安的瓦舍見於有廿三座。瓦舍的演出內容呈現商業化、專業化、通俗化、大衆化的新趨勢。演出的內容主要包括說唱、戲劇、雜技和武術等。其形式多樣,深受大衆的好評。

南宋城市則出現了以娛樂體育活動爲主的體育組織,造成原因是南宋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市民階層的壯大以及城市文化生活的高度發展和行會組織的大發展。

宗族社團

而在農村,宗族制度成爲維繫社會的主因。二十世紀之前,中國的政權只向下延伸到縣衙,其下完全通過“鄉保”與“族長”進行管理。在理學的教化下與士人的影響下,官方辦理社會救助;透過理學薰陶,商人階級出資辦理社會救助。救助內容除了辦書院、訂鄉約以激勵品德外,還普遍辦理義莊,以救貧恤孤,資助教育;辦社倉,以備荒歉 ;辦保甲,以補地方之武裝而保民。這種由士人自發的救助工作,成爲自南宋以降中國社會安定的重大因素。在宋代之前,官方的社會救助活動多屬臨時性質;宋代開始,各州縣普遍設立各種社會救助的永久性機構。族長通過訂立鄉約鄉規來保持社會的秩序。地方紳士通過辦學、救濟事業、修橋鋪路等手段造福鄉里。

婦女地位

由於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貞節觀在宋朝得到發揚,從五代末到宋朝開始在中上層階層婦女實行的纏足風俗嚴重迫害婦女的身體與心靈,官妓這種制度在宋朝已經淪爲賣淫的代名詞。

宋朝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